
-
你激動什麼啦,我不是說‘過去’了,之前很多討論已經分的很清楚了。
 作者: chsiang
同時我也要跳出來說,
我不知道倒底在指誰? 但是確實有所謂的"分水嶺",
這是絕對有的, 就像我前面說的空間標準, 沒有絕對, 容許在一個範圍內變動,
當器材空間的搭配調整沒有跨過那道"分水嶺"前, 是沒辦法說High End的,
中性的聲音在一個範圍內浮動, 卻是High End系統必須要有的成就之ㄧ
-
-
何大,這是關乎單體承受力的問題,高階喇叭為了音色的敏感度,線圈都會比PA喇叭細,零零總總的材質都會比較纖細,如果要這樣比大音量的話、大動態而不論內容的話,那高級喇叭都輸定了。
 作者: hojuiyang111
監聽應是 control room 排除更多間接音的耹聽方式吧?
中性如果是沒音染,
應是線性,會是可以大音量播放且大動態.
此篇文章於 2012-09-04 04:49 PM 被 AndyChu 編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AndyChu
你激動什麼啦,我不是說‘過去’了,之前很多討論已經分的很清楚了。
哪有激動, 我是說關於雜誌內容"監聽"這部份不知道是指哪位主筆/編輯的文章啦......
不是指你的回應啦, 凹嗚~~~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舉起雙手,不是我............我對不起小葉,下期我會出現的
 作者: chsiang
哪有激動, 我是說關於雜誌內容"監聽"這部份不知道是指哪位主筆/編輯的文章啦......
不是指你的回應啦, 凹嗚~~~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AndyChu
舉起雙手,不是我............我對不起小葉,下期我會出現的
罰你寫兩篇............然後再加一篇"如何打造音響室"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罰你寫兩篇............然後再加一篇"如何打造音響室"
這個贊..........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AndyChu
何大,這是關乎單體承受力的問題,高階喇叭為了音色的敏感度,線圈都會比PA喇叭細,零零總總的材質都會比較纖細,如果要這樣比大音量的話、大動態而不論內容的話,那高級喇叭都輸定了。
這是相對的,
同類的去作比較.
PA沒有人在說中性的吧?哈..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這個要很多期以後了內,要年底前才可能完工,因為還沒開工啊
 作者: chsiang
罰你寫兩篇............然後再加一篇"如何打造音響室"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tomhungtom
[恕刪]哪我把監聽這詞換成中性重新來看:
[恕刪]
我都還沒有對號入座,怎麼就被 chsiang 搶先一步了?....
我一向都是鑑聽、中性甚至『絕對正確』的主張者,所以上來回應一下....:)
在我看來,我們還是『不要去管』到底什麼叫做中性、正確,直接回到個人主觀但是普遍的『心理現象』吧!
凡是可以清楚分辨樂器發聲特性、音色特性、合奏音色,演奏家的實力、錄音的方法,就是我所謂『正確』(中性、鑑聽)的音響。具體的行為指標就是:只要使用這種音響,就算全套只要兩萬元,我自己就可以挑戰盲目測試二十幾個演奏版本,直接說出其錄音特色與演奏水準(最高紀錄是還可以猜中演奏家性別!)。相對的,有些音響器材,即使只是一段極高價線材(甚至只是喇叭擺位不當!),放在千萬音響中,就可以讓我猜中錄音特色與演奏水準的能力大幅降低,這就是『不夠正確』(不夠中性、不夠鑑聽)。
追求這種分辨能力,其過程的確有可能走向過份偏重高頻或解析的問題;但是只要一直走下去,最後就可以走出一條路來。
因此,如果聽音樂的目的不同,的確會造成對音響的鑑聽或中性一詞各說各話;但是,因為傳統文化的習慣,很多愛樂者聽音樂的本質其實跟我完全一樣,但是會『不由自主』高舉他只是聽得爽而己(因為在現有文化中這樣講才不會被圍剿),所以我會用比較強烈的字眼來強調我這個聽音樂的立場,讓更多人可以脫離錯誤文化習慣的宰制....:)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個人覺得發燒的過程更為重要!!(但絕不是孤芳自賞~自成一派)
HIEND標準???stereo sound上面的唱片演奏家的器材與空間不見得有多驚人~~多精準的數據
但為什麼去探訪????不過好像能上去的演奏家八成年紀都不小了(rofl)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小佐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