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共435頁 第一第一 ... 262312352360361362363364372412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611 到 3,620 共計 4343 條
  1. #3611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兩組輸出通常是並連的,所以數出阻抗應該會小一些。不過,除非前級的輸出阻抗很大(像一些管前級),後級的輸入阻抗很小(像很多晶體後級),您真的不要想太多。倒是要考慮兩台後級的放大倍數要接近(或是其中一個可調),那個差異大多了。
    的確!!
    要認真考慮的是後級輸入靈敏度.
    所以,玩BI-AMP時,選擇相同的後級是最安全的!!


    StevenCheng將軍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3. #3612
    註冊日期
    2009-12-03
    文章
    197
    Thanks
    232
    Thanked 157 Times in 92 Posts

    預設

    玩BI-AMP還可以偷雞一下...
    每個品牌旗艦喇叭線肯定最好也最貴..而且全頻一致
    BI-AMP可以避其短選喇叭線.....減低出血
    不用害怕上下不一樣....省錢只有和諧的想法
    不能要求聲音極致

  4. #361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有無阻抗變化,我無法回答你,因為我無法也不會測量.
    畢竟我只是玩家.
    但,反問何大,沒有2組輸出,你要怎麼玩BI-AMP???
    有時,不必想太複雜!!
    這情形,LP更是!!

    玩法要正確,無論是器材或甚者空間.
    想法要單純些,做不出或無意義的事,不要想太多.
    因為那只是庸人自擾!!

    如果是沒有2組輸出,

    加個一變二的轉接頭不就OK 了.

    倒是阻抗的變化為何,才是問題,

    音色變化會不小.




    後級的放大倍數根本不用考慮,

    可調也不對,相同的後級才能完全相同.

  5. #3614
    註冊日期
    2008-04-06
    文章
    198
    Thanks
    1,037
    Thanked 366 Times in 85 Posts

    預設

    將軍兄所言極是!:)
    Cello performance II橋接後力大無窮但顆粒很粗!
    小弟使用一條一接二的fischer線
    一組給一套Cello Performance II 推中高音
    一組給橋接的兩套Cello Performance II 推低音
    總共使用三套Cello Performance II ,又不必擔心後級音色速度相位不同等諸多搭配因素
    但這只是因為Palette只有一組輸出限制下的不衛生選項
    因為一接二後阻抗必定不同, 不知影響Cello組合的表現有多少!
    隨後也購入PAA6來作頻譜量測,還好高中低頻分佈還在接受範圍內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anc95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615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是沒有2組輸出,

    加個一變二的轉接頭不就OK 了.

    倒是阻抗的變化為何,才是問題,

    音色變化會不小.




    後級的放大倍數根本不用考慮,

    可調也不對,相同的後級才能完全相同.
    每個人的玩法不同。有人喜歡用真空管後級推高音,用電晶體後級推低音,在這種情況下,可調增益的後級就很適合了。個人覺得沒什麼對錯,只有喜好的問題。

    如果您連阻抗的改變都要考慮進去,那麼您可能會發現即使同一台前級,它的左右增益都可能不完全相同(別驚訝,找Stereophile上的前級測量結果)。同樣型號的後級,有時候增益也會略有差別(大概都在1dB以下)。以我個人的淺見,這些的差異比阻抗的影響要明顯多了。
    此篇文章於 2012-02-28 11:10 AM 被 kevintran 編輯。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9. #3616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每個人的玩法不同。有人喜歡用真空管後級推高音,用電晶體後級推低音,在這種情況下,可調增益的後級就很適合了。個人覺得沒什麼對錯,只有喜好的問題。

    如果您連阻抗的改變都要考慮進去,那麼您可能會發現即使同一台前級,它的左右增益都可能不完全相同(別驚訝,找Stereophile上的前級測量結果)。同樣型號的後級,有時候增益也會略有差別(大概都在1dB以下)。以我個人的淺見,這些的差異比阻抗的影響要明顯多了。

    如果是喜好的問題,我以為就沒什麼好討論的,

    且那已改變了喇叭原廠的設定.

    阻抗的改變是音頻的變化,以唱放的經驗,很容易感受到的.

  10. #361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是喜好的問題,我以為就沒什麼好討論的,

    且那已改變了喇叭原廠的設定.

    阻抗的改變是音頻的變化,以唱放的經驗,很容易感受到的.
    唱放的放大倍數和前級/後級的放大倍數差很多耶!:O MC放大最少是50~60dB,MM最少也有30~40dB。您大概很少看到什麼前級或後級的放大倍數有這麼高的吧?在唱放上的些許變化在大量的增益放大下,當然比較容易聽出來。我想拿唱放和前後級比,可能立足點差蠻多的。

    PS:隨便找了一下,ML的38S的放大倍數是20dB左右。
    此篇文章於 2012-02-28 12:36 PM 被 kevintran 編輯。

  11. #361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唱放的放大倍數和前級/後級的放大倍數差很多耶!:O MC放大最少是50~60dB,MM最少也有30~40dB。您大概很少看到什麼前級或後級的放大倍數有這麼高的吧?在唱放上的些許變化在大量的增益放大下,當然比較容易聽出來。我想拿唱放和前後級比,可能立足點差蠻多的。

    PS:隨便找了一下,ML的38S的放大倍數是20dB左右。
    一般處理的空間,

    1dB的差別就會比較大嗎?

  12. #3619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anc95 查看文章
    將軍兄所言極是!:)
    Cello performance II橋接後力大無窮但顆粒很粗!
    小弟使用一條一接二的fischer線
    一組給一套Cello Performance II 推中高音
    一組給橋接的兩套Cello Performance II 推低音
    總共使用三套Cello Performance II ,又不必擔心後級音色速度相位不同等諸多搭配因素
    但這只是因為Palette只有一組輸出限制下的不衛生選項
    因為一接二後阻抗必定不同, 不知影響Cello組合的表現有多少!
    隨後也購入PAA6來作頻譜量測,還好高中低頻分佈還在接受範圍內
    我的印象中,如果是2組Performance II要玩BI-AMP時,
    可以由第一組Performance II的OUTPUT輸出訊號給第二組!!
    如此一來,前級即使只有一組OUTPUT,仍可以玩BI-AMP.
    只是,如此一來又回到何大所提的疑問,"阻抗".
    但針對這個問題點上,對我個人而言,我不在意阻抗.
    因為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會比"不使用相同輸入靈敏度"的後級
    來的嚴重!!
    此篇文章於 2012-02-28 06:38 PM 被 將軍 編輯。

    StevenCheng將軍

  1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3620
    註冊日期
    2011-02-13
    文章
    179
    Thanks
    1,022
    Thanked 27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分享一下 朋友在大約15~16年前 玩雙輸出Suite的 全套Cello兩聲道
    多買一台Suite 拆下 Output 301裝在原有Suite 其中一組輸出(Record out)經過 Platte到 Performance II 推中高音 另一組301輸出由Main output
    輸出到 Performance II推低音 (喇叭是Grand Master非鋼琴烤漆)
    聲音好壞不論 光是陣仗就非常非常嚇人 但是聆聽空間非常不理想 在主臥房裡 有一張6尺X8尺的彈簧床 有4尺寬的五斗櫃 3尺X6尺的衣櫥

  1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ell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