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10 條

主題: 認真聽音樂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09-08-25
    文章
    295
    Thanks
    63
    Thanked 618 Times in 14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ㄡ..!!
    傑利畢達克..老 大師也.在下極少聽其錄音.可能早期系統不佳一碰 EMI就掛.|-)
    可是 Tempo Marks(速度術語)有明說~
    Adagio(慢板)是 MM..66-76拍子?
    好像又不應該有..太大的 range.:P


    百分之兩百 同意.!
    DG所出..1968~1989的 Adagio/ Karajan/柏林愛樂-合輯
    是 ADD 到 DDD組合..就是不錯系統試金石.
    開頭就是 馬五第四章.電影(魂斷藍橋或威尼斯之死)拿他當配樂..美極了..


    Celibidache是個非常偉大的指揮
    他拒絕任何錄音
    現代所有的錄音都是偷錄的
    所以都是現場音樂會的錄音
    而當中就是這套EMI效果最好
    而大師當時正值晚年
    其藝術性爐火純青

    他認為當時的音樂家們都太快了
    並未充分表達音樂的內涵
    所以他都以比較慢的速度來詮釋
    這造成樂團須承受更大的壓力
    因為慢就可以表達更多細節及轉折
    並且要達成整齊也比較困難
    所以當時的慕尼黑愛樂被操翻掉

    請試試EMI布拉拇斯第1號交響曲
    一開始以非常沉重且莊嚴的樂思
    比較Celibidache及其他指揮的不同
    完美整齊的樂團
    充分描述的樂思
    相信大家也會喜歡上Celibidache

    對音樂家而言
    慢的曲子比快的難多了
    尤其坐在樂團中要看著指揮的音樂家
    慢的曲子要隨著指揮的詮釋作大小聲漸快漸慢的變化
    當我們坐在沙發上聽著優美的樂章
    背後這些音樂家正跟著指揮
    在同一小節內第23拍作漸快漸強
    第4拍作漸慢漸弱
    相信我...很憋的

  2.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