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06-22, 12:29 AM
#141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
-
2008-06-22, 12:30 AM
#142
謝謝眾家兄弟的蒞臨指導,感動的連家中電源也跳了好幾次
-
-
2008-06-22, 12:31 AM
#143
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 (music)(music)(music)
 作者: twc
謝謝眾家兄弟的蒞臨指導,感動的連家中電源也跳了好幾次
-
-
2008-06-22, 12:36 AM
#144
感謝twc兄今日舉辦這場盛會,讓弟一飽耳福~~
也很高興認識在場的各位網兄.....
真是不好意思,因下午有事僅聽了上半場從玻璃CD到LP的試聽.........
雖然在現場並未發表任何的意見,但其實還是有些心得,也藉此發表囉!
michael99兄講的玻璃CD優點我想在場的網兄們應該都會點頭稱是.......
當然twc兄的系統挖掘細節的能力也是恐怖得嚇人而音色卻又不致於尖銳!!
也才能讓現場的聆賞者都可立刻發現同一錄音各種CD或是LP的差異!
我雖從頭到尾沒坐在皇帝位.....但聽到的走向應該不會差異太多!
聽到玻璃CD的第一直覺........很像是錄音現場經由監聽耳機聽到的聲音!
也就是尚未經由後製處理、無色無染的聲音(雖然實際上還是有,但幾乎無法察覺!)
細節超多、動態不壓縮且音場環境非常自然!
相較之下大花版的同一錄音立刻中箭落馬!
為了滿足一般大眾使用的床頭音響......大花版在後製時過度加強中頻的處理,
遇到高階系統缺陷畢露....
至於玻璃CD盒裝內提供用戶對比的一般CD則較大花版好上很多.....
但無論頻寬、速度跟音場完整度...還是跟玻璃CD無法比.......
今日這場聆聽會,除了CD材質外,也點出了唱片後製(Mastering)的重要,
在混成兩軌(stereo)聲音訊號後,調整頻段音量(EQ)或是
加料(reverb, echo, delay等)都會造成最後唱片播放時非常大的差異.......
『註:錄音(recording) --> 混音(mixing) --> 聲音後製(mastering) 這三個唱片產生的要素,也是導致聲音有不同表現的主因』
ps. 我買不起六萬塊的玻璃CD........阿裡面那張對比用的有沒單賣啊~~:P
 作者: michael99
趁psycho還沒上來講大道理前:P,趕緊說一下心得
個人覺得玻璃CD,訊息量比起一般CD版本真是多粉多
聲音的透明度,也是一絕,可以聽到通透的聲音,另外原本CD的錄音背景噪音,
在玻璃CD上已經聽不到了,最重要的不同點,速度,速度我覺得比一般的CD來的快
在測試時,明明是同一錄音的版本,可是放起來,聽起來是兩張不同的錄音來源8)
感謝twc大大,舉辦此次盛會,今天的收穫真是多 
-
-
2008-06-22, 12:38 AM
#145
感佩psycho大大對每張CD錄音精闢的分析與說明,讓小弟受教良多,獲益匪淺
-
-
2008-06-22, 08:20 AM
#146
後來發現,你沒換位置是對的...
所有的唱片的製作過程免不了混音與後製
如何取得大多數人聽起來悅耳但又不失真實的境界.....實在是很考驗功力
 作者: cecer
感謝twc兄今日舉辦這場盛會,讓弟一飽耳福~~
也很高興認識在場的各位網兄.....
真是不好意思,因下午有事僅聽了上半場從玻璃CD到LP的試聽.........
雖然在現場並未發表任何的意見,但其實還是有些心得,也藉此發表囉!
michael99兄講的玻璃CD優點我想在場的網兄們應該都會點頭稱是.......
當然twc兄的系統挖掘細節的能力也是恐怖得嚇人而音色卻又不致於尖銳!!
也才能讓現場的聆賞者都可立刻發現同一錄音各種CD或是LP的差異!
我雖從頭到尾沒坐在皇帝位.....但聽到的走向應該不會差異太多!
聽到玻璃CD的第一直覺........很像是錄音現場經由監聽耳機聽到的聲音!
也就是尚未經由後製處理、無色無染的聲音(雖然實際上還是有,但幾乎無法察覺!)
細節超多、動態不壓縮且音場環境非常自然!
相較之下大花版的同一錄音立刻中箭落馬!
為了滿足一般大眾使用的床頭音響......大花版在後製時過度加強中頻的處理,
遇到高階系統缺陷畢露....
至於玻璃CD盒裝內提供用戶對比的一般CD則較大花版好上很多.....
但無論頻寬、速度跟音場完整度...還是跟玻璃CD無法比.......
今日這場聆聽會,除了CD材質外,也點出了唱片後製(Mastering)的重要,
在混成兩軌(stereo)聲音訊號後,調整頻段音量(EQ)或是
加料(reverb, echo, delay等)都會造成最後唱片播放時非常大的差異.......
『註:錄音(recording) --> 混音(mixing) --> 聲音後製(mastering) 這三個唱片產生的要素,也是導致聲音有不同表現的主因』
ps. 我買不起六萬塊的玻璃CD........阿裡面那張對比用的有沒單賣啊~~:P
-
-
2008-06-22, 09:54 AM
#147
以前聽CD或LP只能聽出來聲音怪怪的, 錄音不太好, 音質音色好不好,
其實哪裡怪哪裡好說不太出個所以然來,
經過這次各位前輩A B比較(在TWC兄家中,不只可AB還可聽到CDE.....),
錄音一有不對, Psyco兄及Michael兄馬上指出,
也讓我清楚明白以前聽起來不太對的地方, 到底是怎麼回事, 獲益良多, 我想這就是經驗吧!
希望小葉常辦這種活動讓如小弟般的初手累積多一點經驗,
也虧得TWC兄家中器材監聽能力超強, 所以讓我很明顯的聽出不對的地方,
從旁再有各位高手講解, 就如上了一次補習班一樣
不過別人家的器材聽多了, 知道差異.........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
-
-
2008-06-22, 10:26 AM
#148
-
-
2008-06-22, 10:41 AM
#149
-
-
2008-06-22, 11:10 AM
#150
另一個經驗是:XRCD 可靠嗎?
當天比試的是 大、小歐的莫札特 K.364,比 LP 與 XRCD。弦樂聲當然 LP 會佔便宜,但是『空間感』我比較喜歡數位,可是越聽越奇怪.........
奇怪的是CD怎麼會『中頻這麼肥?』,好聽是好聽,但是加料會造成不平衡,等一下一定會出問題.....
這時忘了誰告訴我,這是 XRCD;這下子我猜到了,超低頻很危險了!
果然,在管弦樂的最高潮,小提琴強烈的切分音伴奏中,先是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一下一上兩聲強奏,再由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一上一下兩聲強奏。後兩聲都有低音大提琴,但xrcd低頻加料,造成『第二聲』明顯低音比『第一聲』肥過多,聽起來好像第一聲沒有低音大提琴、第二聲是低音大提琴加管風琴的低頻滾滾而來令人壓迫感不適.....這當然是錯誤的低頻,莫札特這首音樂才沒有管風琴哩!
我的個人觀點是:CD本身的訊號就可以全殺所有現代音響器材了,除非不玩數位改玩類比。否則,CD 播放效果不好,通常不會是CD本身格式不好,而是音響有問題或是錄音有問題。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