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5-20, 03:39 PM
#1831
 作者: kevintran
[恕刪]在第二段的最後,帕瓦洛第唱“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然後,他唱”啊喔!”(這時候在左邊)“啊喔!”(這時候在中間偏左)”啊喔“(中間偏右)“啊喔”(右邊). 然後,樂團出來. 這後面幾聲“啊喔!”基本上是連續的“,第一個”啊喔“到最後中間大概一到兩秒.
我的問題是,帕瓦洛第好像沒法在2,3 秒中內從舞台的左邊跑到舞台右邊,聲音還能保持一定吧?:P
DECCA的錄音,幾乎沒有聽過舞台夠正確的,真想找到反例.....:P
此外,雖然我不是很懂聲樂,但是我身周『專業』的聲樂家,都對於音響圈與音樂圈的『帕華洛帝現象』大惑不解。引述他們的說法:在他們的專業立場,帕華的『發聲方式完全不正確』,在專業聲樂考試會嚴重扣分,何以音樂圈與音響圈把他當成寶?
從我不夠專家的立場,我是承認帕華洛帝的聲音聽起來不錯;但是覺得中氣不足,所以也能理解為何專業聲樂高手會認為他有問題。那麼,發聲方式錯誤有可能出現美聲嗎?在我看來,我膽敢推論那一定是加料加出來的!.....
等到我找到非DECCA、非加料的帕華洛帝錄音,就可以知道真相是什麼了.....:P
-
-
2011-05-20, 08:00 PM
#1832
 作者: psycho
其實 remo 上述觀點是我最不想隨便談出來的『音樂的全貌』問題...恕刪...
但想一想,我覺得這會是到後來越走越分岐的因素之一!
我曉得去說這一點,會給人一種歧視的感覺,但如果說“音樂是目的”,那怎麼會對音樂是那麼膚淺的一個對待跟~擁有?
當下就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作者: kevintran
我的唱片是這套...在第二段的最後,帕瓦洛第唱“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然後,他唱”啊喔!”(這時候在左邊)“啊喔!”(這時候在中間偏左)”啊喔“(中間偏右)“啊喔”(右邊). 然後,樂團出來. 這後面幾聲“啊喔!”基本上是連續的“,第一個”啊喔“到最後中間大概一到兩秒.
我的問題是,帕瓦洛第好像沒法在2,3 秒中內從舞台的左邊跑到舞台右邊,聲音還能保持一定吧?:P
kevintran兄,容我這麼說,這張唱片還是您“跟著人家買的”耶,結果卻是你聽出問題???
那我真不曉得說著要“尊重別人的聽感”,是在說真的還是假的:P
所以,音樂素養,或者說對音樂的態度的問題,嚴不嚴重?
我其實也相信,就算是音響玩家,聽得懂音樂的也沒幾個!
但我的重點並不是聽不聽得懂,而是他們對音樂的態度!絕大多數都只是為了一個氣氛的營造,一個聽覺的感受!就算是講究動態,講究細節,那都完全在一種對物的追求、炫耀,並非在對音樂內容作感受,他們無法將那樣的音響表現融入音樂內涵,成為一個整體感受!
我認為“由音響技術層面的要求,反推回對音樂欣賞的提升”,如果從對音樂的認真品賞,更會發現這樣的必要!.......
-
-
2011-05-20, 08:12 PM
#1833
 作者: kevintran
在第二段的最後,帕瓦洛第唱“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啊啊啊喔喔喔!“然後,他唱”啊喔!”(這時候在左邊)“啊喔!”(這時候在中間偏左)”啊喔“(中間偏右)“啊喔”(右邊). 然後,樂團出來. 這後面幾聲“啊喔!”基本上是連續的“,第一個”啊喔“到最後中間大概一到兩秒.
我的問題是,帕瓦洛第好像沒法在2,3 秒中內從舞台的左邊跑到舞台右邊,聲音還能保持一定吧?:P
感謝 kevintran 兄說明..
在下也要形容舍下聽到的.
2曲從獨唱開始. vocal 就是定在10點半偏11點鐘位置-舞台略左後方發聲.
而舞台右後上方.一直有一個幾?微秒時間差的反射音..在追隨著 :o
是錄音現場的反射/殘響..聲
歌劇錄音舞台比較深?..才能有此片-超乎一般的深度感.
而到了獨白末段..那幾聲
他仍是在~原發聲地點.但是右邊反射-變強了..幾乎要覆蓋過左邊.
為何..?.轉頭了.?.劇情需要.?.
我不敢講太武斷..但我確定-原來左邊發聲點"還 在"
ㄟ...此片若是放於細節表現不足的系統..
2曲中..很多細微空間小聲音會被淹沒.只會聽到比較強的訊號..:P
 作者: psycho
DECCA的錄音,幾乎沒有聽過舞台夠正確的,真想找到反例.....:P
此外,雖然我不是很懂聲樂,但是我身周『專業』的聲樂家,都對於音響圈與音樂圈的『帕華洛帝現象』大惑不解。引述他們的說法:在他們的專業立場,帕華的『發聲方式完全不正確』,在專業聲樂考試會嚴重扣分,何以音樂圈與音響圈把他當成寶?
從我不夠專家的立場,我是承認帕華洛帝的聲音聽起來不錯;但是覺得中氣不足,所以也能理解為何專業聲樂高手會認為他有問題。那麼,發聲方式錯誤有可能出現美聲嗎?在我看來,我膽敢推論那一定是加料加出來的!.....
等到我找到非DECCA、非加料的帕華洛帝錄音,就可以知道真相是什麼了.....:P
我 真心 希望..
大家發起連名或連署..推薦..
推舉..我們 My Hiend 的 psycho 兄..
到 Decca唱片原廠..做錄音製作指導顧問..
教教他們..怎麼製作唱片..才是正確的重播藝術..
一則以造福國際樂友..二則以為本國爭光..
-
-
2011-05-20, 08:19 PM
#1834
 作者: remo
[恕刪]
kevintran兄,容我這麼說,這張唱片還是您“跟著人家買的”耶,結果卻是你聽出問題??? 
[恕刪]
這點需要澄清一下。
1:我聽的是LP,葉Sir聽的是CD。如果唱片公司在出CD的時候,重新後製,這個問題可能就被發現而改正了。
2:帕瓦洛第的歌聲的確是從舞台很遠的左方出來(在這段詠唱調的結束前),所以拿來調聲音舞台的深度是有用的。但是,我個人猜想,這段有可能是錄音師的傑作,如果拿來調音響可能會有點誤差。
3:我一向很好奇,所以才會買一堆有跟沒有的發燒唱片。老實說,我並不特別欣賞帕瓦洛第,比方說波西米亞人這齣歌劇,我最喜歡的魯道夫是Bjorling

他的聲音能放能收,比較合我的口味。
-
-
2011-05-20, 10:48 PM
#1835
 作者: kevintran
這點需要澄清一下。
1:我聽的是LP,葉Sir聽的是CD。如果唱片公司在出CD的時候,重新後製,這個問題可能就被發現而改正了。
2:帕瓦洛第的歌聲的確是從舞台很遠的左方出來(在這段詠唱調的結束前),所以拿來調聲音舞台的深度是有用的。但是,我 個人猜想,這段有可能是錄音師的傑作,如果拿來調音響可能會有點誤差。
3:我一向很好奇,所以才會買一堆有跟沒有的發燒唱片。老實說,我並不特別欣賞帕瓦洛第,比方說波西米亞人這齣歌劇,我最喜歡的魯道夫是Bjorling

他的聲音能放能收,比較合我的口味。
原來如此!|(|-
那看來不管LP還是CD都被動手腳?:^)
另外,我想每個唱片廠商他們有其對製作上的理念,但我想大部份都是為了以“呈現音樂”為主,但這樣的想法佔太多,便有為此而“不擇手段”去破壞錄音的情形,即便破壞後讓音樂更添情緒更好聽!
但我也相信那些廠商並非不懂得如psycho兄這般的理念,而是為了迎合更多不知所謂的耳朵...8)
-
-
2011-05-20, 11:18 PM
#1836
 作者: Yeh捨
感謝 kevintran 兄說明..
在下也要形容舍下聽到的.
2曲從獨唱開始. vocal 就是定在10點半偏11點鐘位置-舞台略左後方發聲.
而舞台右後上方.一直有一個幾?微秒時間差的反射音..在追隨著 :o
是錄音現場的反射/殘響..聲
歌劇錄音舞台比較深?..才能有此片-超乎一般的深度感.
而到了獨白末段..那幾聲
他仍是在~原發聲地點.但是右邊反射-變強了..幾乎要覆蓋過左邊.
為何..?.轉頭了.?.劇情需要.?.
我不敢講太武斷..但我確定-原來左邊發聲點"還 在"
ㄟ...此片若是放於細節表現不足的系統..
2曲中..很多細微空間小聲音會被淹沒.只會聽到比較強的訊號..:P
記得跟Yeh捨就是因為這一片才認識
當時Yeh捨聽得津津有味, 我是聽得霧撒撒......
我很少聽歌劇, 因為聽不懂, 語言隔閡, 所以不愛聽
我想Yeh捨對這片很明瞭, 其看法很有參考性, 喜歡歌劇也恰好有這片的前輩們, 剛好可以討論看是否能有共識:)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0, 11:25 PM
#1837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0, 11:37 PM
#1838
 作者: chsiang
[恕刪]
我很少聽歌劇, 因為聽不懂, 語言隔閡, 所以不愛聽 
[恕刪]
我以前也很少聽歌劇(現在其實聽的也不算多)。如果想試試歌劇,我很建議從Puccini的La Boheme下手,很短,音樂的主題也不複雜。如果有可能,看DVD會更容易感動。如果不喜歡義大利歌劇,可以試試Humberdinck的Hänsel und Gretel (糖果屋),或是韋伯的魔彈射手(推薦這套

錄音比小克萊巴的名版自然許多(小克萊巴版裡唱歌的和念台詞的人是不同的)。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1, 02:41 AM
#1839
-
-
2011-05-21, 03:01 AM
#1840
看到 scs 在隔壁跟人家討論 I MUSIC 的《四季》,啊你們這幾個只會玩LP的科學瘋子就是會被軟體害死與氣死......8) :o
I MUSIC 的演奏好不好且先不談,但是PHILIPS的錄音.........
第一、聽過 I MUSIC 的現場後,還沒發現 PHILIPS 的 AYO小提琴壞掉了、I MUSIC的大鍵琴沈沒了、I MUSIC 沒有中提琴只有大提琴......這就是我說的,音響再怎麼發燒,被錯誤錄音搞爛了耳朵就永遠沒救了......:P
第二、其實不必聽現場,想辦法找到『非大廠』的小廠錄音就知道真相啦!我找到這張1955的MONO錄音,EPIC法國版。

一聽之下,哈哈....PHILIPS的錄音根本完全亂來!老MONO錄音的高頻比它高、低頻比它低,AYO的小提琴終於活過來,大鍵琴也復活了,中提琴的聲部也聽到了.............
..............
...............倒底是什麼耳朵決定了 PHILIPS 這種錯誤錄音叫做名盤的?聽古典音樂的人真應該被聽流行音樂的人活活笑死......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