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現今的測量技術而言,與過去相比,當然算是成熟非常多,若要與未來相比,那當然可能是不夠成熟.如同50年前的科技與50年後的今日科技,有許多在理論上是早已成熟,但由於技術與工藝的發展成度還未達成,因此才會技術與工藝在50年內大量快速得提升,使得許多理論可以在實務中運用與成熟.
測量後的對應處理很多且完善不少,只是由於兄之長非專於此,故無能明之.否則如何進行聲學問題改善.
測量後有什麼用?
非常有用

就是請有聲學問題的使用者換掉器材.打掉空間.裝潢,甚者另覓空間重新處理...等

不過最有趣的事,依小弟目前的經驗是95%以上多是都辦不到.
以往小弟偶爾會被介紹至有聲學問題的使用者處,當小弟進行了一系列辛苦的測量.判知.報告,在小弟提出改善方針後.要使用者打掉他花了不少錢且又漂亮的裝潢或空間甚或請另覓空間時,95%以上的使用者常是面有難色,因為他們多是想企求於一些小小的東西或或希求於DSP等類之物或是花小小的錢就想獲得其所想得到的需求改善度,遇到這類的使用者,小弟以前常跟他們說,請找音響店,因為那有著飛天鑽地的廣告詞產品,用以安撫您那蠢動而不安的心靈,不過有可能這些產品你已試過了不少,一直無法達到您的需求度,所以才會找小弟的朋友請小弟來,今日縱使進行空間聲學(含所有擺位與設定)與電聲學.振動學...等的整合改善,都可能無法達到您所企盼的需求度,那些小小的東西之改善度相信你心理很清楚.
也許小弟改天也來玩DRC聆聽差異體驗遊好了

,(此種無償遊戲燒友應有不少人會想玩),看哪位燒友想體驗,小弟去幫他DRC一下,如此使用者或玩家.燒友較不會面有難色

,也不需要像小弟友人介紹的人來,還得進行一系列辛苦的聲學量測(縱使是有償服務,但見到使用者自我設限一堆且還會面有難色,小弟也覺既然使用者自己都設限住了,那找小弟前往的意義不大)
兩天前一位建築師在與小弟聊天討論,他對聲學有興趣,他的同學中有一位去攻讀與聲學相關的ph.D,建築師言到他同學對學習聲學的感觸.心得,聲學像是在學地震工程,難怪許多學設計的人多不敢碰聲學,小弟回言:BINGO!!因為它有者許多的物理背景與工程技術,因此它會需要許多的物理.工程數學.結構學.材料學.化學...等進行學習與問題認知.判知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