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116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166610611411511611711812616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51 到 1,160 共計 1972 條
  1. #1151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空間測量數據很優秀,就像房子的地基穩固一樣;有了好的基礎,再往上就容易多了. 空間好,爛器材,還是不會有好聲.

    比喻真的不能亂用... (對不起,跟您開個玩笑)
    “身體檢查結果很優秀的人” 是physically fit;”好人“,暫時假設是”心地很好“的人,是”心理健康”. 這兩者好像沒有充分或必要的關係吧?很多捐錢作善事的老人家,身體未必很好. 反之亦然.
    如果要應徵一個工作伙伴,我們會選怎樣的人?力氣最大但很遲鈍的人,還是體能中庸但是很機伶又誠懇的人?就算需要挑磚打牆,我可能也要選後者。因為重要的是相處、反應而不是蠻力。所以我們應徵都用面談,而不是看他的健康檢查報告。

    你跟音響的關係是什麼?我個人的希望是聽到好的音樂再生以獲得感動。「喇叭能否傳遞音樂的感動」跟「測量」之間的關係,正如心理狀態與身體健康檢查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沒有關係」。

    當然,如果認為聽音響的感動來自於聽分布很平均的粉紅噪音或是1kHz正弦波,那麼我舉雙手贊成採用測量這個途徑。8)

  2. #115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音樂訊號能完整均勻的重播,粉紅噪音是可以"參考"沒錯....(不是說要用其當做標準)

    其都是聲音的一環而已

    面談前所有的企業主都會先看"基本資料".......

    有的人連面試機會都沒有..OK!!!

  3. #115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999369 查看文章
    儀器學習及使用 實際測量測試經驗及技術, 正確數據[也是要很多經驗及正確方法]有時也是要重複檢測而推斷、判斷出來的。相關理念知識是要有多項專業[工程師]等級為基礎、基準[聲學、電學、材質學、儀器專業學習培訓、~~~、~~~],要不然~~~就當好玩~~但玩來玩去~~卻又不好玩了

    我以前在 myav 常提到要多調整,

    總會有人上來說:

    聽音樂都沒時間了,那來的時間作反覆調整?


    所以我懷疑有多少人願意常常作這些測量.

    如果這麼講究,

    其實音響室每一個改變均要伴隨一次測量.

  4. #115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基本的顧好就好了,沒有太大改變時不用做呀.....

    健康檢查也是一年一次

    音響也差不多

    不然連單體或是元件壞了,都沒聽出來的人多的是啦....

  5. #1155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面談前所有的企業主都會先看"基本資料".......

    有的人連面試機會都沒有..OK!!!
    如果一堆應屆畢業生的面試資料裡面有許多國內外知名大學畢業生,也有郭台銘的履歷,我猜郭董馬上就被剔除了。那這家公司就錯失了全台灣最優秀的經營者之一。

    這現象代表了現行的高等教育制度並沒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我認為同樣的,現行的測量方式,也沒辦法製造出最優秀的音響器材。(但可以培養出許多一般的人才或器材)

    我個人以為,Hi-End音響要追求的,不應該就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優秀」嗎?拋開測量的迷思,我們才有機會追求真正的極致。

  6. #1156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為何又要比喻..假設性的問題.不能拿既成事實去比擬現況..那是為果找因.!

    教育要給的是基本知識.基礎競爭實力.你得再加上後天努力..請問多少人不是降起來的..

    誰說要靠測量..製造出何等優秀的器材或空間了..
    那麼現行市面上可及的"公認" Hi End標準.是照什麼邏輯做的..可以這般類比喻嗎..

    個人同意..測量一定會有迷思.但也是部份同好的"能力所及"尋找好聲法之一..一定要拋開'他'嗎.
    不把"他"打到死..我們就一點追求極的機會都沒有了嗎.?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8. #1157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如果一堆應屆畢業生的面試資料裡面有許多國內外知名大學畢業生,也有郭台銘的履歷,我猜郭董馬上就被剔除了。那這家公司就錯失了全台灣最優秀的經營者之一。

    這現象代表了現行的高等教育制度並沒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我認為同樣的,現行的測量方式,也沒辦法製造出最優秀的音響器材。(但可以培養出許多一般的人才或器材)

    我個人以為,Hi-End音響要追求的,不應該就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優秀」嗎?拋開測量的迷思,我們才有機會追求真正的極致。
    敢問兄
    「最優秀」定義為何?
    「最優秀」的人才如何評價?
    「最優秀」的器材如何評價?
    「最優秀」器材是何?
    何種教育制度可以培養出 「最優秀」的人才?
    何種教育制度可以製造出 「最優秀」的器材?

    當不知其然且更不知其所以然前,是否所存的觀念與語論更可能擁有許多的誤區與迷思?

  9. #1158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敢問兄
    「最優秀」定義為何?
    「最優秀」的人才如何評價?
    「最優秀」的器材如何評價?
    「最優秀」器材是何?
    何種教育制度可以培養出 「最優秀」的人才?
    何種教育制度可以製造出 「最優秀」的器材?

    當不知其然且更不知其所以然前,是否所存的觀念與語論更可能擁有許多的誤區與迷思?
    無論製造器材或是在家調整,Hi-End就是一種追求極致的精神。

    知道什麼是好聲的製造設計者,會不斷反覆試聽不同元件(例如用銅?用銀?要不要超低溫處理?)、元件不同安裝位置對聲音帶來的影響,記錄下試聽的結果,反覆推敲製造出預算帶中聲音最好的器材。Wilson Audio這樣做、Avalon這樣做、Magico這樣做、Marten這樣做、ProAc這樣做、Rockport這樣做,Audio Note也這樣做。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有系統的Hi-End精神。我列出的這些廠商有沒有無響室?沒有。他們有沒有標榜送去真正的無響室嚴格測試?也許有,但我從沒看過(兩公尺、四件式喇叭要怎麼在無響室測量?有沒有人能提供一下意見?)。

    如果只用軟體模擬、送去無響室測試,結果都「合乎標準」就放行,那麼許多名廠的最平價器材多半都能符合這種標準。也許兄認為用這些器材,輔以精確的空間處理就能得到Hi-End的聲音,我也不反對,只是我個人選擇我認為比較可靠的方式。

    這個討論區允許每個人表述自己心目中最佳的方法,沒參與討論的人也能從我們的討論中獲益,這就是My-Hiend的精神吧。我也相當關注、鼓勵大家是否有提出精確又實用的測量與改善方式,只是我現在還沒看到而已。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1159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無論製造器材或是在家調整,Hi-End就是一種追求極致的精神。

    知道什麼是好聲的製造設計者,會不斷反覆試聽不同元件(例如用銅?用銀?要不要超低溫處理?)、元件不同安裝位置對聲音帶來的影響,記錄下試聽的結果,反覆推敲製造出預算帶中聲音最好的器材。Wilson Audio這樣做、Avalon這樣做、Magico這樣做、Marten這樣做、ProAc這樣做、Rockport這樣做,Audio Note也這樣做。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有系統的Hi-End精神。我列出的這些廠商有沒有無響室?沒有。他們有沒有標榜送去真正的無響室嚴格測試?也許有,但我從沒看過(兩公尺、四件式喇叭要怎麼在無響室測量?有沒有人能提供一下意見?)。

    如果只用軟體模擬、送去無響室測試,結果都「合乎標準」就放行,那麼許多名廠的最平價器材多半都能符合這種標準。也許兄認為用這些器材,輔以精確的空間處理就能得到Hi-End的聲音,我也不反對,只是我個人選擇我認為比較可靠的方式。

    這個討論區允許每個人表述自己心目中最佳的方法,沒參與討論的人也能從我們的討論中獲益,這就是My-Hiend的精神吧。我也相當關注、鼓勵大家是否有提出精確又實用的測量與改善方式,只是我現在還沒看到而已。
    追求極致的精神為何?如何評價?
    器材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器材的搭配級致為何?如何評價?
    空間的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調校的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整體系統的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是否hi-end一詞已被導向一種詭譎的迷思?
    軟體模擬,送到無響室就可以合乎標準而放行?

  12. #116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追求極致的精神為何?如何評價?
    器材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器材的搭配級致為何?如何評價?
    空間的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調校的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整體系統的極致為何?如何評價?
    是否hi-end一詞已被導向一種詭譎的迷思?
    軟體模擬,送到無響室就可以合乎標準而放行?
    這樣問和下面問有不同嗎?

    器材極致為何?如何測量?
    器材的搭配級致為何?如何測量 ?
    空間的極致為何?如何 測量?
    調校的極致為何?如何 測量?
    整體系統的極致為何?如何 測量?

    是否測量一詞已被導向一種詭譎的迷思?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