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2-02, 12:02 AM
#131
 作者: hojuiyang111
您才是強辭,
又不是要作QC及缺點改善,
是要您分析及選擇..
憑借這一張圖就有辦法進行分析與選擇?請介紹這樣的神人給小弟認識.
以小弟的能力與認識的相關工程師還尚無此種人.
想要圖做分析,小弟這還有圖,可以貼給你分析與選擇.
然兄若因本身尚無分析之能,欲以此圖便欲求人分析與選擇甚者挖料,坦言之,兄尚於門外.
-
-
2011-02-02, 12:06 AM
#132
 作者: 小葉
=> 我討論的是現場演出的棒片,我要的不是錄音師的觀點,除非他的觀點就是現場
===
我的重心放在現場演出的唱片製作討論,如何保留最真實的、最正確的是我關心的
混音的創作不是我想討論的,在家弄弄midi也可以很厲害是藝術,no problem
即使只有一台鋼琴,我們都知道繞著鋼琴走一圈,每個位置聽到的鋼琴聲音都有變化。誰來決定麥克風放在現場的什麼位置?誰來決定用哪種麥克風?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錄音師的觀點」。
兩聲道能不能現場重現?聽過音樂會現場錄音實況的人都知道,麥克風雖然架設在演出者與觀眾之間,掌聲永遠只會出現在前方,跟現場剛好相反。這是「現場重現」嗎?
Living Stereo、Living Presence、Decca Tree等錄音,麥克風不但高吊舞台上方,每個麥克風之間的距離還相當遠,我們聽到的是這幾個麥克風的加總效果(以混音工程師的觀點來決定的混音結果)。那麼,其中哪一個麥克風聽到的才是標準?我們永遠不可能架個高梯到麥克風的位置欣賞樂團演出啊。所以,即使是這些偉大錄音的錄音師,也從沒用自己的耳朵聽到過所謂的真實。
真相已經被封印在唱片之中,那是演出者、製作人、錄音、混音等後製人員的共同創作成果。對音響迷來說,組成一套聲音更傳真的系統、讓我們更貼近唱片中的真相,然後以這樣的系統來欣賞各種偉大的演出,才是一生追尋的課題、快樂的泉源。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02, 12:22 AM
#133
 作者: hojuiyang111
您才是強辭,
又不是要作QC及缺點改善,
是要您分析及選擇..
兩位就歇歇火吧:P
我個人認為,當一家音響產品廠商的老闆,不可能只管財報,只管賺不賺錢,那樣一定要倒!
因為音響的東西也是要日新月異,縱然它有一些不變的原理,但也有許多未發現的東西,那些未發現的東西可以藉由設計出新的產品來真實呈現,但這又攸關於廠商的市場,而且產品做出來上不上市主導權是在老闆手上,所以老闆也要能懂的設計的內容,更要能聽得出做出來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覺得ok,拍板定案上市,他才能讓自己的品牌能有領先其他的可能,否則都不懂,只放給設計師去搞?!我想市場不只消費者精,更有同業在看著!
當然,或許也有只管賺不賺錢的老板,但相信可能都是在那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只跟著人家賺錢的步伐走的廠牌中吧...:P
此議就到此為止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m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02, 12:31 AM
#134
-
-
2011-02-02, 12:34 AM
#135
-
-
2011-02-02, 12:37 AM
#136
 作者: remo
兩位就歇歇火吧:P
我個人認為,當一家音響產品廠商的老闆,不可能只管財報,只管賺不賺錢,那樣一定要倒!
因為音響的東西也是要日新月異,縱然它有一些不變的原理,但也有許多未發現的東西,那些未發現的東西可以藉由設計出新的產品來真實呈現,但這又攸關於廠商的市場,而且產品做出來上不上市主導權是在老闆手上,所以老闆也要能懂的設計的內容,更要能聽得出做出來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覺得ok,拍板定案上市,他才能讓自己的品牌能有領先其他的可能,否則都不懂,只放給設計師去搞?!我想市場不只消費者精,更有同業在看著!
當然,或許也有只管賺不賺錢的老板,但相信可能都是在那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只跟著人家賺錢的步伐走的廠牌中吧...:P
此議就到此為止 
remo 兄,
感謝,沒有火啊,
討論原本就要有些火花才有人氣..
-
-
2011-02-02, 12:38 AM
#137
 作者: hojuiyang111
我當然於門外,
原本以為兄有何高見.
哈,我看您亦未入門.
若一般人沒能力分析測量,
那強調測量有何意義..  
難得看到何兄動了氣....!!:o
春節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02, 12:40 AM
#138
 作者: remo
兩位就歇歇火吧:P
我個人認為,當一家音響產品廠商的老闆,不可能只管財報,只管賺不賺錢,那樣一定要倒!
因為音響的東西也是要日新月異,縱然它有一些不變的原理,但也有許多未發現的東西,那些未發現的東西可以藉由設計出新的產品來真實呈現,但這又攸關於廠商的市場,而且產品做出來上不上市主導權是在老闆手上,所以老闆也要能懂的設計的內容,更要能聽得出做出來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覺得ok,拍板定案上市,他才能讓自己的品牌能有領先其他的可能,否則都不懂,只放給設計師去搞?!我想市場不只消費者精,更有同業在看著!
當然,或許也有只管賺不賺錢的老板,但相信可能都是在那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只跟著人家賺錢的步伐走的廠牌中吧...:P
此議就到此為止 
remo兄,請問sony的老闆懂spk嗎?snoy的老闆會管到他家spk的細節上嗎?snoy或許並非為各位hi-end產品之列,就spk的產值與總利潤SONY有小於這些hi-end廠嗎?許多公司的拍板定案上市會有其一套機制在,然老闆往往非在那小細節上打轉.更不見得就一定懂.
王永慶先生你認為他真很懂石化嗎?還是他管經營與財報等大事務為主,其他的事務經由一定的機制,藉由專業之能而完成許多王永慶先生不懂之事以予完成.
-
-
2011-02-02, 12:44 AM
#139
 作者: 將軍
難得看到何兄動了氣....!!:o
春節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
將軍大哥,
和您報告過,
當討論跳出主軸涉及人身,
就不用太客氣了.
新年快樂.. :o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02, 12:52 AM
#140
 作者: THXman
請問兄見到圖中的A與B區的方格圖塊是否為同一色澤?色彩是否相同?

第一次看到這張圖我就很想說,只是一時忘了:
此圖就是要設計讓人眼產生錯覺的,如果有人的眼睛跟儀器一樣看出A跟B是同一色澤,那我們會說這人眼睛或是腦神經異常、或是他的monitor有問題。如果我們成功的接受了這錯覺,代表 1)我們的眼睛很正常。2)我們的monitor很正常。
同樣的,如果我們聽到一個儀器認為不該好聽但唱片製作人、唱片演奏者與大多數人卻覺得好聽的聲音,那也代表 1)我們的耳朵很正常。2)我們的音響設備很正常。
立體聲重播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就是要讓我們享受「好像有東西在眼前演奏」的「錯覺」。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拆穿魔術師的手法,那我們就該在魔術演出時錄影存證格放檢驗,而不是花錢坐在觀眾席上享受魔術帶來的樂趣。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