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12, 11:44 PM
#571
 作者: hojuiyang111
哈,
你不知道他們賣 KIT?  :O

那些較專業性的聲材主要是要面對設計者,因為設計者才有辦法進行規劃.分析.設計.
至於您說的KIT,那不是一體適用的.
-
-
2011-01-12, 11:49 PM
#572
很多獨立廠牌錄音師, 混音工程師的Control Room也都是DIY的,
這些網路上都有資料可循, 不是我自己可以唬爛的
DIY也是有所本的,
這些錄音師, 混音工程師有些也算有頭有臉,
他們的成效如何?
我當然沒有全部都聽過,
我只知道許多小廠的錄音我聽得很爽 
-
-
2011-01-12, 11:50 PM
#573
 作者: THXman
若小弟未進行分享,在眾多網壇中,有許多人還不清楚客觀與主觀的特性差異與相輔為要.
當小弟的分享不能滿足兄時,或小弟的分享與兄有所異時,就是一堆專有名詞.全無建設性?
難道小弟得出口畢口就是清晰感.明亮感.包圍感.親切感...的感觀名詞才是分享?才有建設性?
呵.
有啦! THXman會分享啦! :P
大家都是愛樂者, 網路常常因過於簡單的語言而引起誤會!
欣賞不同觀點, 是弟覺得最有收穫的地方!
祈盼大家冰釋, 繼續各述想法經驗喔! :*
-
-
2011-01-12, 11:50 PM
#574
 作者: hojuiyang111
哈,提出一堆專有名詞,結論,
沒有解釋,沒有出處,誰明白呢?
對一般網兄幫助有限.
小弟提的許多東西都有出處,何來沒出處,你問聽音室,小弟給您參考是那都是有出處的,其餘的有興趣的人,請自己多做點功課.
一堆專有名詞與結論,小弟都有下好,只是兄常言那些自己創見的名詞,或難以抓摸的名詞.小弟相信小弟的言論對許多願意靜下心來看的網兄絕對有幫助,可以了解有主客觀的特性差異,也可以了解其實許多事物並非如銷售商或銷售人員所言,有不少東西是有評有本的,而不是亂謅一通.
:)
-
-
2011-01-12, 11:51 PM
#575
 作者: THXman

那些較專業性的聲材主要是要面對設計者,因為設計者才有辦法進行規劃.分析.設計.
至於您說的KIT,那不是一體適用的.
不會啊,
它也是分 LEVEL 重點處理的 ,
十分適合一般玩家,
沒幾個有錢找它進行規劃.分析.設計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2, 11:54 PM
#576
 作者: Brachy
有啦! THXman會分享啦! :P
大家都是愛樂者, 網路常常因過於簡單的語言而引起誤會!
欣賞不同觀點, 是弟覺得最有收穫的地方!
祈盼大家冰釋, 繼續各述想法經驗喔!  :*
Brachy兄,請寬心,小弟討論事也僅就事論事一下而已,小弟不會對這有啥罣礙,或許若何大認識小弟,也許事情討論過後,就知在那與何大把茶言歡的那種人.(抱歉!小弟無酒量) :)
-
-
2011-01-13, 12:02 AM
#577
 作者: THXman
小弟提的許多東西都有出處,何來沒出處,你問聽音室,小弟給您參考是那都是有出處的,其餘的有興趣的人,請自己多做點功課.
一堆專有名詞與結論,小弟都有下好,只是兄常言那些自己創見的名詞,或難以抓摸的名詞.小弟相信小弟的言論對許多願意靜下心來看的網兄絕對有幫助,可以了解有主客觀的特性差異,也可以了解其實許多事物並非如銷售商或銷售人員所言,有不少東西是有評有本的,而不是亂謅一通.
:)
雖然我大多看不懂,
但您覺得您己盡力就好了.
-
-
2011-01-13, 12:31 AM
#578
 作者: THXman

那些較專業性的聲材主要是要面對設計者,因為設計者才有辦法進行規劃.分析.設計.
如果沒幾個有錢找它進行規劃.分析.設計的.
那這句話,有何意義?
這種話我更會講.
如何 SET UP 黑膠?
花錢找個 黑膠專家 SET UP 就 OK ?:^)|-)|(|-
-
-
2011-01-13, 02:39 AM
#579
 作者: hojuiyang111
如果沒幾個有錢找它進行規劃.分析.設計的.
那這句話,有何意義?
這種話我更會講.
如何 SET UP 黑膠?
花錢找個 黑膠專家 SET UP 就 OK ?:^)|-)|(|-
依此論推,如果沒幾個錢買廠機.廠叭的,因為廠機.廠叭多為專業的公司生產,所以最好是自行DIY?把自己的底子打好,一來省錢,二來對技術面更了解,三來不用被廠商的廣告詞牽著團團轉?
-
-
2011-01-13, 05:02 AM
#580
 作者: martin
[恕刪]
如果我們覺得買回來的食物不夠好吃,我們是把它送去實驗室分析,決定該增加糖分還是鹽份?還是我們用更有效的方式:憑自己的感覺來沾果醬、蜂蜜或胡椒、醬油、鹽巴?或是更直接的:為什麼我們要買那些我們覺得不好吃的食物呢?
同理,為什麼我們不把事情變得直接、簡單些,憑自己的耳朵聆聽、憑自己的心來感受,選擇購買那個讓我們覺得享受的聲音呢?
[恕刪]
劉名振
問題是,買之前,我們怎麼知道買回來的食物會好吃呢?
方法 1:以前吃過類似的東西,除非廚師太爛,不然要難吃也很難(音響類比:以前用過或聽過某家的類似產品,除非設計師換人,不然聲音的水準應該差不多)
方法2:看過網路或是雜誌的評論,應該好吃(音響類比:看過評論,大概還不錯)
方法3:就試試看,不試怎麼知道好不好吃(音響類比:沒有實體店或是現貨可以試聽,只好賭運氣,先買下來試試看)
方法4:在店裡試吃,還不錯(音響類比:在店裡試聽,感覺不錯,就抱回家了)
缺點:
方法 1:如果廚師或是音響設計師的口味改變,除非您的口味也跟著改,您買回來的東西可能會讓您失望.
方法2:如果寫評論的人的口味和您差很多,買回來的東西可能也會讓您失望.
方法3:瞎曚,曚到贏到?
方法4:在店裡試吃不可能吃很多;在店裡試聽,除了器材空間和自己的不同,聽的時間也不可能很久. 有可能在店裡吃好吃,回家冷了,不新鮮了就不好吃了;音響器材也可能在店裡聽很不錯,帶回家就怎麼聽怎麼怪.
您說“是更直接的:為什麼我們要買那些我們覺得不好吃的食物呢”,如果我們早知道知道東西不好吃,我們當然不會買.
您又說“同理,為什麼我們不把事情變得直接、簡單些,憑自己的耳朵聆聽、憑自己的心來感受,選擇購買那個讓我們覺得享受的聲音呢?”
您買之前,要如何用自己的耳朵聽?要如何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呢?我還沒有那種未卜先知的能力,請問有那位網友可以做得到嗎?
所以,搞半天,我們還是回到了原點:O:O
測量不能保證好聽,但是正確的測量和合理的判讀,可以讓我們減少槓龜的機會.
買個低阻抗,低效侓的喇叭,再配上單端直熱的小功侓管機,想好聽也很難;
低阻抗的喇叭,配上輸出阻抗高的後級,想要有平直的頻侓響應也很難(請注意:我沒說頻侓響應平坦就會好聽)
等等,等等
如果不測量,我們會知道嗎?
如果我們不開始試著去把測量的結果和聆聽的結果連起來,那我們永遠都是在想“我等的到美好的未來嗎?”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