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顯示結果從 511 到 520 共計 1972 條

查看主題

  1. #1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Nelson Pass早期的線路複雜,Threshold可列為代表,功率超大、失真低。
    他越晚期的作品,從Pass Labs到First Watt,線路越來越簡單,放大級數越來越少、單端取代推挽、測量數據也差。但是他敢告訴大家,失真多、數據差不是重點,這樣的設計聲音比較好才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玩電子音樂的人只要用波形模擬樂器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做取樣、重播的動作呢?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為什麼Yamaha不把電子樂器做好就好,還要大費周章的製造出自動演奏鋼琴呢?

    [恕刪]

    劉名振
    Pass的器材有人覺得好聲;Gryphon, Burmester,Boulder,麥金塔,Audio Research等等,也有很多擁護者。後面幾家的線路簡單嗎?好像不會。用OP放大器和負回授就一定爛,那MBL可以拿去填海了。

    Pass最近設計的擴大機也許好聲而且量起來爛透了;可是,這並不代表這是唯一能達到好聲的方法。如果照您的想法,那其它好聲的器材是怎麼回事?

    看了您的好幾篇質疑測量的有效與否的發言,我覺得您好像在問”這包餅乾真好吃,為什麼外面標籤上的成份標示沒辦法告訴我們這包餅乾好吃的原因?“?問題是,
    1:您覺得好吃的東西,未必是別人也覺得好吃。
    2:就算是大家都覺得好吃,您覺得每個人對這個好吃的評價都會一樣嗎?如果不是,那要如何測量?

    這種“感覺”或是“認知”的東西本來就沒辦法量。您可以想辦法去把測量的結果和認知的結果來比較,找出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適用的結論(Stereophile的John Atkinson就是在作這種事)。與其質問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能和您的感覺聯起來,還不如看看有什麼測量結果可以和我們的聽感聯起來的。這樣也許會讓更多人受益。

    小弟才疏學淺,希望沒冒犯您


    題外話:
    Yamaha最近發表了一台鋼琴(N3),裡面沒有action,聲音是用喇叭放出來的(雖然外觀長得和一般平台式鋼琴一樣)。Stereophile還請他們的一位主筆用這台鋼琴錄了一張CD呢?http://www.stereophile.com/content/y...antgrand-piano 現在的電子樂器離真實樂器的聲音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喇叭不能完全傳真,用喇叭或是類似的東西怎麼可能發出完全傳真的聲音呢?)。30~40年前,您能想像電腦如何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的鎖在一起嗎?現在,您家裡的微波爐,電冰箱,電子鍋,電話,照像機,車子,等等;每一個東西裡都有一個或是好幾個微算機。未來的電子樂器,誰知道會不會更靠近或是取代傳統樂器?更好?變差?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