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的器材有人覺得好聲;Gryphon, Burmester,Boulder,麥金塔,Audio Research等等,也有很多擁護者。後面幾家的線路簡單嗎?好像不會。用OP放大器和負回授就一定爛,那MBL可以拿去填海了。
Pass最近設計的擴大機也許好聲而且量起來爛透了;可是,這並不代表這是唯一能達到好聲的方法。如果照您的想法,那其它好聲的器材是怎麼回事?
看了您的好幾篇質疑測量的有效與否的發言,我覺得您好像在問”這包餅乾真好吃,為什麼外面標籤上的成份標示沒辦法告訴我們這包餅乾好吃的原因?“?問題是,
1:您覺得好吃的東西,未必是別人也覺得好吃。
2:就算是大家都覺得好吃,您覺得每個人對這個好吃的評價都會一樣嗎?如果不是,那要如何測量?
這種“感覺”或是“認知”的東西本來就沒辦法量。您可以想辦法去把測量的結果和認知的結果來比較,找出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適用的結論(Stereophile的John Atkinson就是在作這種事)。與其質問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能和您的感覺聯起來,還不如看看有什麼測量結果可以和我們的聽感聯起來的。這樣也許會讓更多人受益。
小弟才疏學淺,希望沒冒犯您
題外話:
Yamaha最近發表了一台鋼琴(N3),裡面沒有action,聲音是用喇叭放出來的(雖然外觀長得和一般平台式鋼琴一樣)。Stereophile還請他們的一位主筆用這台鋼琴錄了一張CD呢?http://www.stereophile.com/content/y...antgrand-piano 現在的電子樂器離真實樂器的聲音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喇叭不能完全傳真,用喇叭或是類似的東西怎麼可能發出完全傳真的聲音呢?)。30~40年前,您能想像電腦如何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的鎖在一起嗎?現在,您家裡的微波爐,電冰箱,電子鍋,電話,照像機,車子,等等;每一個東西裡都有一個或是好幾個微算機。未來的電子樂器,誰知道會不會更靠近或是取代傳統樂器?更好?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