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Nelson Pass早期的線路複雜,Threshold可列為代表,功率超大、失真低。
他越晚期的作品,從Pass Labs到First Watt,線路越來越簡單,放大級數越來越少、單端取代推挽、測量數據也差。但是他敢告訴大家,失真多、數據差不是重點,這樣的設計聲音比較好才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玩電子音樂的人只要用波形模擬樂器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做取樣、重播的動作呢?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為什麼Yamaha不把電子樂器做好就好,還要大費周章的製造出自動演奏鋼琴呢?

劉名振
擴大機的設計基本的原理沒你說的那麼複雜,放大級數的多寡是各有優缺點的,哪種一定比較好,沒有吧

LP系統不做多次放大,只做一次放大給15坪空間聽的量,那樣會好聽?

電子鋼琴的聲音沒有越來越接近真實鋼琴的聲音,如果有,那表示收集的資訊變多了,展現的方法進步了,不是嗎?

波的形狀也是設備能力阿,是設備的能力不到,不是沒能力做到,舉個例子好了,金屬疲乏是真實會有的現象,以前的科技能力不夠,不能測量,現在就可以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