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11, 10:49 PM
#481
 作者: martin
沒錯,能夠量化的東西,測量就有其意義。
這整個辯證的關鍵問題就在於:音場的寬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音像的豐滿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聲音的傳真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好聽的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
劉名振
這個沒有理論模型,我不相信,我聽的CD在製作、混音的過程中沒有工具來調整?
聲音的波長、震幅、頻率、波的形狀,相互的組合沒有歸納出一些讓人覺得音場寬度、豐滿、……這些相對資料和感官的關係,不太可能吧
-
-
2011-01-11, 10:49 PM
#482
 作者: martin
沒錯,能夠量化的東西,測量就有其意義。
這整個辯證的關鍵問題就在於:音場的寬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音像的豐滿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聲音的傳真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好聽的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
劉名振
名振兄的問法不就等於在問上面我們大家感受到的溫度感怎麼量化?溼度感怎麼量化?陣風感怎麼量化?早晚溫差感怎麼量化?
是不是這樣的問法很莫明?
量化的部分是我的重播擬態系統,是否我能創造出越趨近當時的天候形態,而感覺的事是因人而異.當我能重播出越趨近於當時的天候形態,你走入這系統中,便能知到你的身體感知系統對於溫度感.溼度感.陣風感.早晚溫差感...等的感覺.
-
-
2011-01-11, 10:51 PM
#483
 作者: chen3058
我自己的觀點是認為人的感官中,聲音是可以科學來處理的,相對於氣味、味覺來說,聲音科學系統化多了,但當然測量的能力還可以有很大的進步,數據的解讀也還需要很多的研究,但那個專業的空間和器材沒有自己的科學理論作為依據阿,何況就算個人的感官測量能力高過工具,但怎轉化成數據來說服其他人呢?所以我是贊成要做有''針對性''的測量,那能提供有幫助的資訊的
我認為氣味、味覺科學多了。從星巴克、麥當勞一直到鼎泰豐、Joel Robuchon的麵包店,在世界各地開那麼多家店都能製作出一樣的味道。
聲音方面,即使是大家公認展場聲音少有敵手的David Wilson,用同樣的器材,在不同的地方也無法重製出一模一樣的聲音重播。符合THX規範的戲院那麼多,每一家聽起來、看起來都會一樣嗎?
劉名振
-
-
2011-01-11, 10:59 PM
#484
 作者: martin
怎樣的測試可以找出怎樣的臭蟲?找出來了以後怎麼解決呢?
懂測試夠經驗網哥應可回覆大致.
如果「還有臭蟲」,但我們聽音響需要的優異特質全都有,那麼臭蟲真的是臭蟲嗎?
負-正-負..說題法.本身有無矛盾.:P
如果「除了臭蟲」,那些我提到的好聽聲音需要的特質卻仍然缺乏,那麼除蟲是好聽必要的手段嗎?
沒有人說"什麼"是一定必要..好聲音需要的特質也一定要缺乏..才能決定方法/手段嗎.可否列舉是何特質.:|
如果「找出臭蟲」,解決它的手段只有好處不會產生壞處嗎?
當然會有得失.玩任何器材不都有得失.?
得到滿足/快樂的聲音..要失去.$$..:P
我覺得這是很簡單也很必要的邏輯問題。比起大多數的測量來說,這些問題比較有科學精神些。
劉名振
那可以說明一下..那些"非大部份"的測量才夠~科學.:|
請小心避開~偽科學的範疇..嘻.:P.
一向不很贊同..以問止問..見諒.
插文之過.尚祈涵諒..
葉
-
-
2011-01-11, 10:59 PM
#485
 作者: martin
聲音方面,即使是大家公認展場聲音少有敵手的David Wilson,用同樣的器材,在不同的地方也無法重製出一模一樣的聲音重播。
劉名振
一個電聲器材一定水準的QC下,其性能差異應不會很大,然而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重播,將受到不同空間的聲學特性所影響,因此重播上會難一樣,但如果您將這器才搬入符合規範且標準差不多的無響室,相信您就可以發現,只要它的QC夠好,其實重播的效果差不多.
-
-
2011-01-11, 11:01 PM
#486
 作者: chen3058
器材廠商常常都會規劃專業的音響室,這些專業空間都不需要經過一些測量嗎?
音響論壇、My-Hiend都採訪過不少器材廠商,我印象中最專業規劃的試聽室應該是Transparent Cable,那是用錄音室規格蓋出來的「房中房」。
除此之外,還真的很少有廠商負擔得起專業、測量過的試聽空間。
劉名振
-
-
2011-01-11, 11:05 PM
#487
 作者: martin
我認為氣味、味覺科學多了。從星巴克、麥當勞一直到鼎泰豐、Joel Robuchon的麵包店,在世界各地開那麼多家店都能製作出一樣的味道。
聲音方面,即使是大家公認展場聲音少有敵手的David Wilson,用同樣的器材,在不同的地方也無法重製出一模一樣的聲音重播。符合THX規範的戲院那麼多,每一家聽起來、看起來都會一樣嗎?
劉名振
那是做出一樣的東西,不是科學的,科學是不管誰做都會有相同的結果,鼎泰豐可以做出一樣的食品,但會說好吃的比例應該還沒高到算科學吧
同樣器材在不同空間怎可以科學比較,一樣器材、一樣空間,如果在美國和台灣同一個人感官不同,那才是對科學有疑問的吧,以測量來說,David Wilson在不同空間數據鐵定不同,不是嗎
-
-
2011-01-11, 11:23 PM
#488
 作者: Yeh捨
那可以說明一下..那些"非大部份"的測量才夠~科學.:|
請小心避開~偽科學的範疇..嘻.:P.
一向不很贊同..以問止問..見諒.
插文之過.尚祈涵諒..
葉
葉Sir言重...
如果我知道了測量與聲音品質之間的關係,我馬上就閉門造車,跟銀行借貸,生產出天底下最完美的音響器材。
但是我知道,音響重播環節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濾波器」(每個環節都只會讓聲音離傳真更遠一點)。誰能讓訊號受到最少的「濾波」,誰能讓能量最忠實、最不受阻礙的傳達出來,誰就最有機會得到最好的聲音。
這個道理不必什麼測量,相信自己耳朵的人都能察覺。Doug Sax與他的合夥人早在1970年前就已發現,所以成立Sheffield Labs,製作出過程最短、最原汁原味的直刻唱片;Nelson Pass在設計擴大機多年後也已經發現,現在他的器材線路越來越簡潔,規格測試數據則越來越糟。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1:35 PM
#489
 作者: THXman
一個電聲器材一定水準的QC下,其性能差異應不會很大,然而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重播,將受到不同空間的聲學特性所影響,因此重播上會難一樣,但如果您將這器才搬入符合規範且標準差不多的無響室,相信您就可以發現,只要它的QC夠好,其實重播的效果差不多.
我相信兄一定在無響室聽過聲音,一定也知道無響室中的聲音重播無法取悅人。原因很簡單,能量都被吸掉了。諷刺的是,這個不實用的測量方式卻是最能得到重複數據的,因此被業界不負責任的大量採用。更諷刺的是,大多數喇叭廠商其實負擔不起真正的無響室,因此多半用模擬方式測試。
兩台設計不同,但各種電子測試數據結果相同的擴大機,聲音會一樣嗎?測試結果比較差的那台擴大機,聲音就會比較差嗎?兩者的答案都是「不會」,因為它們的「性能」其實不一樣,而這種真正有關係的「性能差異」卻是現今技術仍無法測量的。
劉名振
-
-
2011-01-11, 11:38 PM
#490
三個喇叭
三個喇叭,三個曲線,
那個喇叭好呢...?
知道那裏有臭蟲,可以處理嗎?如何處理呢?
有例子可以看嗎?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