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11, 06:55 PM
#471
 作者: Yeh捨
剛巧..
上週在 網哥家..見到近全套的本國"知名"調聲空間道具組..:O
網哥設備~均一時之選.對聲音表現也多所獨見.
敢請 網哥大德大量..同時亦為對該調聲道名店之?驗之一..:|
對於已經感受到的進步/改善..
來一個~另向的思考.檢驗..測測看..什麼因素使得聲音變好聽..:)
或看測具有啥不足處.或是搞不好..測具根本就不行也不一定..
若有冒犯挑釁 網哥-商家之處..先行道歉..(bow)..
需要小弟否?
:):):)
-
-
2011-01-11, 07:38 PM
#472
 作者: THXman
需要小弟否?
:):):)
需要..只是得要 網哥恩准.:P
-
-
2011-01-11, 08:34 PM
#473
 作者: martin
情感這部分還太複雜了。我們先只看很沒有深度的「音響性」就好: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說明鋼琴琴聲重播聽起來會是豐潤還是單薄?是充滿漂亮泛音還是單調?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告訴我們音場是否開闊輕鬆?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告訴我們重播的聲音是更傳真還是更遠離真實?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告訴我該走什麼路?走了什麼冤枉路?
聲學測量一定在很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但是我們在談的不是火箭科學、沒有要建造音樂廳服務上千人,只是純粹的,把錄製的聲音盡可能在家中忠實重現而已。組一台腳踏車要測試0-100加速性能嗎?
我尊重科學但我反對偽科學。什麼是偽科學?許多小廠女性保養品寫的功能解說在我看來就可視為偽科學。如果測量的結果與聲音品質扯不上關係,對發燒友們來說,那就是偽科學。
劉名振
名振兄,
很抱歉沒辦法針對您上述質疑回覆!
弟的看法與微小的經驗是: 發燒友作測試最大的好處其實是除錯, 捉臭蟲而已!! 8)
臭蟲捉掉後, 才能談音色表現與感情; 但這些不是靠測量與測試!! 
所以, 弟實在看不出來測量(客觀除錯)與追求好聲(主觀調整)有何衝突之有..............|(|-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rachy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09:23 PM
#474
 作者: martin
情感這部分還太複雜了。我們先只看很沒有深度的「音響性」就好: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說明鋼琴琴聲重播聽起來會是豐潤還是單薄?是充滿漂亮泛音還是單調?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告訴我們音場是否開闊輕鬆?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告訴我們重播的聲音是更傳真還是更遠離真實?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告訴我該走什麼路?走了什麼冤枉路?
聲學測量一定在很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但是我們在談的不是火箭科學、沒有要建造音樂廳服務上千人,只是純粹的,把錄製的聲音盡可能在家中忠實重現而已。組一台腳踏車要測試0-100加速性能嗎?
我尊重科學但我反對偽科學。什麼是偽科學?許多小廠女性保養品寫的功能解說在我看來就可視為偽科學。如果測量的結果與聲音品質扯不上關係,對發燒友們來說,那就是偽科學。
劉名振
名振兄,小弟取個很沒有深度的「感受性」例子
剛好最近天氣變冷,就以此作例,假設經由測量溫度為12度c,相對濕度65%,瞬間最大陣風6級,早晚溫差8度c....等,今日您我皆感覺寒冷,咱們有愛斯基摩人的朋友到來,他說還蠻溫暖的,也有南非剛果的朋友到來,他說暴冷的,這下有趣了,因不同因素或背景下,人的感官對同樣的客觀事態有不同的感官性感受,這些人若大罵,這些測量無意義,又不能說明我的感受,如此對否?
當我們創造出一種可以在室內重播擬態出這天氣型態的設備,為了使其他人也能體驗如上述的氣候情態時,咱們便需進行測量以確定溫度為12度c,相對濕度65%,瞬間最大陣風6級,早晚溫差8度c....等,這些客觀數據的量測並無法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感受,卻可以讓每個人有機會體驗這擬態出來的氣候,若是此種重播擬態毋須測量,那又如何能重播擬態出上述的氣候狀態?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09:48 PM
#475
我自己的觀點是認為人的感官中,聲音是可以科學來處理的,相對於氣味、味覺來說,聲音科學系統化多了,但當然測量的能力還可以有很大的進步,數據的解讀也還需要很多的研究,但那個專業的空間和器材沒有自己的科學理論作為依據阿,何況就算個人的感官測量能力高過工具,但怎轉化成數據來說服其他人呢?所以我是贊成要做有''針對性''的測量,那能提供有幫助的資訊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en3058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0:09 PM
#476
偽科學又稱疑似科學.
識別法..使用模糊.誇大或無法驗證的論斷..過度依賴正面支持而無挑戰..缺乏開放性.不便其他專家驗證..科學問題個人化..使用誤導性的語言..
例證如..物品的促銷..人體特異功能..宗教上的例證..偽科學的意識形態..
概念辨析..多項~省去.
偽科學辨別..沒有實驗證據就進行斷言..在存在矛盾實例情形下進行斷言..不能進行重覆性實驗..斷言不合邏輯..在存在多種可能的情況下僅取其一.
...跳過..
只要不宣稱自己是科學..沒有推翻現有的科學理論~就不應被視作偽科學.!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0:21 PM
#477
 作者: Brachy
名振兄,
很抱歉沒辦法針對您上述質疑回覆!
弟的看法與微小的經驗是: 發燒友作測試最大的好處其實是除錯, 捉臭蟲而已!! 8)
臭蟲捉掉後, 才能談音色表現與感情; 但這些不是靠測量與測試!!
所以, 弟實在看不出來測量(客觀除錯)與追求好聲(主觀調整)有何衝突之有..............|(|-
怎樣的測試可以找出怎樣的臭蟲?找出來了以後怎麼解決呢?
如果「還有臭蟲」,但我們聽音響需要的優異特質全都有,那麼臭蟲真的是臭蟲嗎?
如果「除了臭蟲」,那些我提到的好聽聲音需要的特質卻仍然缺乏,那麼除蟲是好聽必要的手段嗎?
如果「找出臭蟲」,解決它的手段只有好處不會產生壞處嗎?
我覺得這是很簡單也很必要的邏輯問題。比起大多數的測量來說,這些問題比較有科學精神些。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0:36 PM
#478
 作者: THXman
名振兄,小弟取個很沒有深度的「感受性」例子
剛好最近天氣變冷,就以此作例,假設經由測量溫度為12度c,相對濕度65%,瞬間最大陣風6級,早晚溫差8度c....等,今日您我皆感覺寒冷,咱們有愛斯基摩人的朋友到來,他說還蠻溫暖的,也有南非剛果的朋友到來,他說暴冷的,這下有趣了,因不同因素或背景下,人的感官對同樣的客觀事態有不同的感官性感受,這些人若大罵,這些測量無意義,又不能說明我的感受,如此對否?
當我們創造出一種可以在室內重播擬態出這天氣型態的設備,為了使其他人也能體驗如上述的氣候情態時,咱們便需進行測量以確定溫度為12度c,相對濕度65%,瞬間最大陣風6級,早晚溫差8度c....等,這些客觀數據的量測並無法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感受,卻可以讓每個人有機會體驗這擬態出來的氣候,若是此種重播擬態毋須測量,那又如何能重播擬態出上述的氣候狀態?
沒錯,能夠量化的東西,測量就有其意義。
這整個辯證的關鍵問題就在於:音場的寬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音像的豐滿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聲音的傳真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好聽的程度怎麼量化、怎麼模擬?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0:38 PM
#479
 作者: martin
怎樣的測試可以找出怎樣的臭蟲?找出來了以後怎麼解決呢?
如果「還有臭蟲」,但我們聽音響需要的優異特質全都有,那麼臭蟲真的是臭蟲嗎?
如果「除了臭蟲」,那些我提到的好聽聲音需要的特質卻仍然缺乏,那麼除蟲是好聽必要的手段嗎?
如果「找出臭蟲」,解決它的手段只有好處不會產生壞處嗎?
我覺得這是很簡單也很必要的邏輯問題。比起大多數的測量來說,這些問題比較有科學精神些。
劉名振
名振兄,小弟私揣Brachy所言之臭蟲乃為感官上尚無法忽略的聲缺陷,為能較為精準的找出問題處解決,因此得藉由其它手段來尋找,測量便是一種不錯的手段.至於若是已可被感官所忽略的聲缺陷,那或許可以暫時不視其為臭蟲.
若以此觀點而視,網兄所提的第一點便會不成立.因為當在感官感受內已有明顯聲缺陷,那所謂的優異特質將不可能全有.
第二點若是指電聲設備而言,假如本來它就沒有優異的特質,今除掉臭蟲,也僅是將這明顯的缺陷(臭蟲)除掉而已,沒有的東西它也不會生出來.
第三點,找出臭蟲後是否在解決上是利弊互見?這要看實際遇到的臭蟲問題,屆時便是權衡輕重以取之.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0:41 PM
#480
 作者: martin
怎樣的測試可以找出怎樣的臭蟲?找出來了以後怎麼解決呢?
如果「還有臭蟲」,但我們聽音響需要的優異特質全都有,那麼臭蟲真的是臭蟲嗎?
如果「除了臭蟲」,那些我提到的好聽聲音需要的特質卻仍然缺乏,那麼除蟲是好聽必要的手段嗎?
如果「找出臭蟲」,解決它的手段只有好處不會產生壞處嗎?
我覺得這是很簡單也很必要的邏輯問題。比起大多數的測量來說,這些問題比較有科學精神些。
劉名振
可否問一下,不用科學工具測量和提出相對應的改善,那還有何種方法是可以確實做到該有的好聲音要求呢?
器材廠商常常都會規劃專業的音響室,這些專業空間都不需要經過一些測量嗎?
好像沒聽過有只有好處不會有任何缺點的改善方法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