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靜電喇叭這種雙面發聲的試過,一樣有效,看這裡開始的幾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1/drc.html
仔細推想,就算360度發聲,也同樣是直接音與間接音,只要喇叭與空間相對位置相同,應該就能用
2.非也,DRC校正後的結果與參數調整有關,我大半調整的都是往較乾淨的impulse response方向走,另一種調整方式是較平直的振幅頻率響應,例如這組比較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1/drc_13.html
3. 事實上DRC就有加上振幅頻率響應校正,只是採取的仍舊是impulse response為基礎的time domain手法,如2的結果,
所以校正後,振幅頻率響應好,但impulse response反倒差了
4. 越是高頻,越是必須在測試點,實際上,隨便在房間裡的任一位置都能聽出有相當明顯的差異
至於聽感呢,請各受測者自己發表當然最好囉~
我聽來,
駐波沒了(間接音壓低)
高音飄上去了(間接音壓低+振幅頻率響應補償)
音場往後退,開闊了,或許該說,還原了(間接音壓低)
音像縮小集中結實立體(間接音壓低)
歌者、獨奏語氣感情細膩豐富了(間接音壓低+器材impulse response校正)
定位明確(間接音壓低)
空間感、堂音出現了(間接音壓低)
整體而言,就是因為壓低間接音,讓原本被擾亂的細節浮現出來,
補償振幅頻率響應讓音樂更接近CD上的資訊
校正器材的impulse response讓器材更接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