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2-15, 11:47 PM
#221
那請問~German Physic 是否類似設計形態..?
沒有動圈式SP缺點..但也少了點..力?
但無論發聲體方式為何..空間特性應該還是存在且固定..個見.
-
-
2010-12-15, 11:53 PM
#222
 作者: martin
MBL 101並不是聽間接音,設計的精神是用一條條的振膜壓成葫蘆狀的單體,因此不管在什麼位置,一定有一個振膜是正對著你,可以聽到很直接的發聲;至於一般正面發聲(或雙面發聲)的喇叭,在偏離中央軸線時中高頻的響應是非常不平衡的。
這是Wolfgang Meletzky自己的解釋。
劉名振
因此不管在什麼位置,一定有一個振膜是正對著你...
可是此時其他條的振膜不也在同時做非指向性的發聲,造成間接音嗎?
而這樣的間接音也是讓101有良好的空間營造感...
所以我才會對 MBL101+DRC 有所好奇.
-
-
2010-12-15, 11:59 PM
#223
 作者: Yeh捨
那請問~German Physic 是否類似設計形態..?
沒有動圈式SP缺點..但也少了點..力?
但無論發聲體方式為何..空間特性應該還是存在且固定..個見.
German Physiks的DDD單體發聲原理完全不同,是真正三百六十度發聲,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我聽過的German Physiks喇叭,應該很難稱得上「少了點力」,DDD單體有非常自然的好聲音。
空間特性當然在,因為多半喇叭的擴散都不平均(越偏離軸線,分頻點附近凹陷會越嚴重),不平均的聲音碰到反射、折射條件不平均的空間會怎樣?也許會平均(但機率非常、非常低)。不平均的聲音碰到反射、折射條件都很完美的空間會怎樣?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不平均。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空間處理可能花很多錢卻完全沒用。
劉名振
-
-
2010-12-16, 12:02 AM
#224
-
-
2010-12-16, 12:10 AM
#225
 作者: arty
因此不管在什麼位置,一定有一個振膜是正對著你...
可是此時其他條的振膜不也在同時做非指向性的發聲,造成間接音嗎?
而這樣的間接音也是讓101有良好的空間營造感...
所以我才會對 MBL101+DRC 有所好奇.
我認為是取捨的問題。MBL 101這個系列喇叭聽起來很像「在音樂廳」,但樂器刻劃的輪廓感也就弱了一些。
我很喜歡Charles Hansen在說到他的MP數位濾波時所下的一個結論:也許就是因為CD是如此不完美的媒體,因此我們得用理論上不完美的方式,才能得到最好聽的重播。
同樣的,也許就是因為「麥克風收音,再由前方兩個喇叭重播」這整個記錄、還原過程是如此的不完美,所以音響迷們才能接受這麼多不同概念的重播方式。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2-16, 12:25 AM
#226
 作者: arty
而這樣的間接音也是讓101有良好的空間營造感...
或許可以想想,
在錄音室近距離以指向性microphone單錄一支樂器或人聲;
與在一個室內空間(例如教堂),以較遠的距離錄音,這等於錄下整個空間與樂器;
這二種形式,以MBL101來播放,聽來如何?
是否前者如同將該樂器/人聲移到你的聆聽室?彷若那樂器/人聲就在現場演出?
倘若是歌唱、小提琴,那該是非常美好,若是平台鋼琴或鬼太鼓呢?
後者呢?
-
-
2010-12-16, 12:35 AM
#227
 作者: martin
我認為是取捨的問題。MBL 101這個系列喇叭聽起來很像「在音樂廳」,但樂器刻劃的輪廓感也就弱了一些。
略
劉名振
此點小弟已於前述及其有趣的矛盾特性.
 作者: arty
1. 像類似MBL 101這種360度的喇叭多半是聽間接音的如
略
[/QUOTE]
 作者: martin
並不是聽間接音,設計的精神是用一條條的振膜壓成葫蘆狀的單體,因此不管在什麼位置,一定有一個振膜是正對著你,可以聽到很直接的發聲;至於一般正面發聲(或雙面發聲)的喇叭,在偏離中央軸線時中高頻的響應是非常不平衡的。
這是Wolfgang Meletzky自己的解釋。
劉名振
在Free field中才會有只聽到直接音無間接音,在正常的室內聲場中,皆有直接音與間接音.
-
-
2010-12-16, 07:30 AM
#228
無響室.算不算一個 Free field.? 測試用無響室.降講對嗎.?
我們在野外登山時.走到空曠處或稜線上.往往隔壁山頭的人講話(一般音量.)都聽得清楚.這應是完全直接音囉.
-
-
2010-12-16, 09:50 AM
#229
 作者: Yeh捨
無響室.算不算一個 Free field.? 測試用無響室.降講對嗎.?
我們在野外登山時.走到空曠處或稜線上.往往隔壁山頭的人講話(一般音量.)都聽得清楚.這應是完全直接音囉.
全無響室是為模擬 Free field空間而創製出來的聲學空間.
在野外登山往往由於背噪低,因此易於聽到較低聲壓位準的聲響.至於聽到隔避山頭的聲音應不會是完全的直接音,其與室內空間的差別在於間接音的強度性.如在大片的空曠草原上,人類的對談聲,其間接音便顯得微弱.因其趨於半自由場空間.
-
-
2010-12-17, 12:19 AM
#230
相位頻率響應?
一般人大概不太懂啥是相位...
意思是時間差,
例如兩人並行,步伐同樣大小,且同時起步,那就同相;
若起步時間有差異,那就不同相。
而音樂中,我們在乎的是全頻段不同的頻率是否同相?
再以上例來說(不是很精準的類比法),就是二個步伐大小不同的人(高頻與低頻)並行,但二人的速度都相同,起步時有時間差,因此二人之間就一前一後;
當走過擴大機,出來時,這相對前後距離是否還是不變?
當走過喇叭,出來時,又變成怎樣?
當走到聆聽位置時,又如何了?
那圖怎麼看?

橫軸是頻率,20~20KHz;縱軸是相位,180度~-180度,其實也就是360度分成兩邊;
這張圖其實該是長成一個圓筒,上下兩邊接在一起;
所以圖面上紅色那些線看起來劇烈變化,若改成圓筒,就成了一條延續在圓筒上扭來扭去不太劇烈的線了。類似綠色那樣。
理想的相位頻率響應,應該是水平一條在正中央0度;
實際上都差很多,總是扭曲,或是持續的偏移,像是騎車沒抓好把手一般在圓筒裡甩來甩去...
以這張音響系統+空間測試的結果來說,
通常高頻部分是單一喇叭單體發出,而且受空間影響比較小,可以比較平順,不見得平直,可能是持續緩緩偏移...
中低頻受空間影響大,就總是亂七八糟了...
上面這張圖,紅色是系統原本測量所得,300Hz以上,看起來都在+-180度附近晃,也就是說,幾乎都是反相!
這是因為系統中的前級真空管擴大機是反相設計,有些真空管機便是如此,有差嗎?沒關係啦,聽不出來。
綠色則是經過DRC校正後反成正向。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