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0-11-30, 10:01 PM
#461
引用Floyd Toole 的話。
沒有你房間的測量結果,你是盲目飛行(flying Blind)。
沒有高密度的測量結果,你是患了近視 (Myopic)。
有準確的測量結果,加上一些數學預測能力,你有好機會找出和解釋嚴重的問題。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newbj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0, 08:25 PM
#462
 作者: newbjman
引用Floyd Toole 的話。
沒有你房間的測量結果,你是盲目飛行(flying Blind)。
沒有高密度的測量結果,你是患了近視 (Myopic)。
有準確的測量結果,加上一些數學預測能力,你有好機會找出和解釋嚴重的問題。
是的.
綜觀此串+在下 已知..
能夠大致~說明測量理論..實務測量經驗..學理/基礎闡述..測後數據分析/印證實際聽覺感受(這是重要一點~mic雖非唯一準則.但還是比人耳規律/準?)..
比較載體重播質/比較現場實聽感..等等等.的深入討論..真的不夠..|-)
好像還沒有深刻討論到..還處在爭?..為什麼怕.為什麼不信..或根本不信/推翻之..
:P.
就是方法之一而已嘛..
訊源要測量.AMP要測量..喇叭更是那一對"出廠前"不測量(diy也要ㄚ..:P).
測量是一回事.實耳聽亦一回事(以上每一部件)..
那為何.真正系統使用於家用空間時~不能測量.或者如題~"測量"怕什麼勒..? :P
-
-
2011-01-10, 08:35 PM
#463
 作者: Yeh捨
是的.
綜觀此串+在下 已知..
能夠大致~說明測量理論..實務測量經驗..學理/基礎闡述..測後數據分析/印證實際聽覺感受(這是重要一點~mic雖非唯一準則.但還是比人耳規律/準?)..
比較載體重播質/比較現場實聽感..等等等.的深入討論..真的不夠..|-)
好像還沒有深刻討論到..還處在爭?..為什麼怕.為什麼不信..或根本不信/推翻之..
:P.
就是方法之一而已嘛..
訊源要測量.AMP要測量..喇叭更是那一對"出廠前"不測量(diy也要ㄚ..:P).
測量是一回事.實耳聽亦一回事(以上每一部件)..
那為何.真正系統使用於家用空間時~不能測量.或者如題~"測量"怕什麼勒..?  :P
Yeh捨兄,newbjman兄是位很棒的網兄,小弟想到他就很想到他府上坐坐,順便來去吃一吃那讓小弟一直流口水的烤鴨.
也許小弟這篇可再您回味一下.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t...&postcount=446
-
-
2011-01-10, 08:41 PM
#464
ㄞ一ㄡ..好文.!!
在下怎麼沒給 您嘉獎..嘻嘻!!
-
-
2011-01-10, 11:59 PM
#465
 作者: newbjman
引用Floyd Toole 的話。
沒有你房間的測量結果,你是盲目飛行(flying Blind)。
沒有高密度的測量結果,你是患了近視 (Myopic)。
有準確的測量結果,加上一些數學預測能力,你有好機會找出和解釋嚴重的問題。
Floyd Toole博士的專長就是測量,他之所以在業界德高望重又能領高薪並不是因為設計出多棒的產品,而是他設計出了測量的方式(我甚至懷疑他是否曾經親手設計過任何一對喇叭)。
我認路很差,因此去不知道的地方,我極度仰賴GPS系統。設計、製作一個器材或喇叭就像要去一個不知道的地方,所以設計者會做些基本測量以確保沒有嚴重的問題。
GPS可以告訴我們A點到B點最短距離,但它不能告訴我一些常識,比如說七點多某些貴族小學前面會大塞車、比如說某些小巷子根本就攤販林立開車過去極度不智,比如說某些路段走高架反而比走平面更慢。
因此如果我知道一個地方怎麼去,我不會開著GPS前往。
我清楚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我也清楚知道麥克風跟電腦不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如果麥克風跟電腦都說很棒,我可能會替它們感到高興,但這又與我的感覺何干呢?
哪些測量能解讀出聲音的密度?重量感?速度感?音像大小?透明感?包圍感?質感?換言之,哪些測量能告訴我們那些真正跟聲音好聽與否相關的因素?
發燒友不必害怕測量,但如果知道對發燒友來說,大部分測量浪費時間的程度(與實用的程度)其實跟看星座一周運勢沒什麼兩樣時,為什麼還要去做呢?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2:40 AM
#466
 作者: martin
Floyd Toole博士的專長就是測量,他之所以在業界德高望重又能領高薪並不是因為設計出多棒的產品,而是他設計出了測量的方式(我甚至懷疑他是否曾經親手設計過任何一對喇叭)。
我認路很差,因此去不知道的地方,我極度仰賴GPS系統。設計、製作一個器材或喇叭就像要去一個不知道的地方,所以設計者會做些基本測量以確保沒有嚴重的問題。
GPS可以告訴我們A點到B點最短距離,但它不能告訴我一些常識,比如說七點多某些貴族小學前面會大塞車、比如說某些小巷子根本就攤販林立開車過去極度不智,比如說某些路段走高架反而比走平面更慢。
因此如果我知道一個地方怎麼去,我不會開著GPS前往。
我清楚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我也清楚知道麥克風跟電腦不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如果麥克風跟電腦都說很棒,我可能會替它們感到高興,但這又與我的感覺何干呢?
哪些測量能解讀出聲音的密度?重量感?速度感?音像大小?透明感?包圍感?質感?換言之,哪些測量能告訴我們那些真正跟聲音好聽與否相關的因素?
發燒友不必害怕測量,但如果知道對發燒友來說,大部分測量浪費時間的程度(與實用的程度)其實跟看星座一周運勢沒什麼兩樣時,為什麼還要去做呢?
劉名振
martin兄所言差矣,人類用感官感受這世界,也用感官在進行測量,然而人類的感官系統有其特性.優點.缺點,因此為更了解事物背後的原理.本質.特性...等以作為人類可茲運用,其便需借由它物進行客觀性的量測.
在聲學的領域中,martin兄了解了多少測量?知道多少測量上與感官上的聯繫?了解多少經由測量而得知人類的幻覺.偏離特性...等?
以一個喇叭的形成,其真只是基本測量?從單體到喇叭整體,其為電-電,電-聲或電-力-聲的多重作為,何只基礎測量可以一言以蔽.
當然深度的測量對燒友而言是一項難事,測量的結果與判讀也非燒友之能,故此部分可交由專業處之.但測量無錯,只是方法,目標,目的不同罷了,因為我們的感知無時無刻不再進行測量.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12:50 AM
#467
對於測量我個人和THXman看法較為接近,人的感官標準比較不一致,測量比不上感官的部分我會認為是測量的工具還不夠進步,夠進步應該量到的訊息會較多
但是工具是很難測量情感的,這點才是我覺得測量工具無法提供的
用家測量一下空間和器材的特性,對於缺點部分該如何改善應該會有方向吧,起碼少走一些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en3058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09:05 AM
#468
 作者: chen3058
對於測量我個人和THXman看法較為接近,人的感官標準比較不一致,測量比不上感官的部分我會認為是測量的工具還不夠進步,夠進步應該量到的訊息會較多
但是工具是很難測量情感的,這點才是我覺得測量工具無法提供的
用家測量一下空間和器材的特性,對於缺點部分該如何改善應該會有方向吧,起碼少走一些路
martin 兄的意思,
應不是說不用測.
而是測量的解讀/測量後的修正和測量本身是一樣重要吧?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02:59 PM
#469
 作者: chen3058
對於測量我個人和THXman看法較為接近,人的感官標準比較不一致,測量比不上感官的部分我會認為是測量的工具還不夠進步,夠進步應該量到的訊息會較多
但是工具是很難測量情感的,這點才是我覺得測量工具無法提供的
用家測量一下空間和器材的特性,對於缺點部分該如何改善應該會有方向吧,起碼少走一些路
情感這部分還太複雜了。我們先只看很沒有深度的「音響性」就好: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說明鋼琴琴聲重播聽起來會是豐潤還是單薄?是充滿漂亮泛音還是單調?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告訴我們音場是否開闊輕鬆?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夠告訴我們重播的聲音是更傳真還是更遠離真實?
什麼樣的測量特性,能告訴我該走什麼路?走了什麼冤枉路?
聲學測量一定在很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但是我們在談的不是火箭科學、沒有要建造音樂廳服務上千人,只是純粹的,把錄製的聲音盡可能在家中忠實重現而已。組一台腳踏車要測試0-100加速性能嗎?
我尊重科學但我反對偽科學。什麼是偽科學?許多小廠女性保養品寫的功能解說在我看來就可視為偽科學。如果測量的結果與聲音品質扯不上關係,對發燒友們來說,那就是偽科學。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1, 03:04 PM
#470
 作者: chen3058
對於測量我個人和THXman看法較為接近,人的感官標準比較不一致,測量比不上感官的部分我會認為是測量的工具還不夠進步,夠進步應該量到的訊息會較多
但是工具是很難測量情感的,這點才是我覺得測量工具無法提供的
用家測量一下空間和器材的特性,對於缺點部分該如何改善應該會有方向吧,起碼少走一些路
剛巧..
上週在 網哥家..見到近全套的本國"知名"調聲空間道具組..:O
網哥設備~均一時之選.對聲音表現也多所獨見.
敢請 網哥大德大量..同時亦為對該調聲道名店之?驗之一..:|
對於已經感受到的進步/改善..
來一個~另向的思考.檢驗..測測看..什麼因素使得聲音變好聽..:)
或看測具有啥不足處.或是搞不好..測具根本就不行也不一定..
若有冒犯挑釁 網哥-商家之處..先行道歉..(bow)..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