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Fong 查看文章
曾經在一位台灣公認黑膠唱片界的達人超過20坪的空間看到左右擺了二個熱門的調音產品,請教其差異性,該前輩回答說在一個聲音本身沒問題的大空間中放這樣的產品是沒什麼差異的。那為何還放了?因為廠商盛情難卻...

「空間不處理好,其他都是白搭」這種想法好像沒錯。但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專門的音響室可以為了聲音做專業設計。我猜台灣大概有8、9成的音響玩家都是用共用空間玩音響,除非地下室,否則幾乎都有玻璃窗、或著是空心木作(我深受其害)甚至輕鋼架天花板等不利因子,且擺設皆需考慮生活動線。如何在不能改變的基本條件上讓聲音更為精進我想這是台灣多數音響玩家需要的。以小弟淺薄的經驗,就算是較差的空間,如果能找到幾處關鍵共振點作處理,效果也是很不錯的。不過我也懷疑那些很貴的調音產品到底是有擺有心安還是真的覺得差別很大?

小弟很佩服像將軍大人與何醫師這種可自己設計音響室的前輩,但我更佩服可以在不好的環境中調出好聲音的前輩。

Fong 兄,

小弟的看法不一樣,聲音本身沒問題的 空間中,

調音小道具反而是可以玩的.

較差的空間,

只要有適當處理,也一定比沒有處理要好.


我更正一下,

自己是可以設計音響室,

但我的音響室是約略計算過的,是朋友設計的.



在不好的環境中調出好聲音?

這是標準不同,

沒有好的環境,老實說,潛力是有限的.

有好的環境,微調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