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小葉
只要記住改變不等於改善就好..........
的確..改變不等於改善.
個人經驗,調聲的配件通常會造成聲音改變,但許多時候有得也有失。在店長的引導下,人通常只會注意得而忽略失。比如店長說:“聽,背景寧靜了許多”。當你聽的當兒,有注意到爆發力也同時被影響嗎?當然店長通常只會指出優點(畢竟開門就是要做生意)。再有,如果當時有許多發燒友在場,某些人或許會因壓力而不好意思說聽不到改善在哪裡。
如能情商借回家聽最好。建議不要不斷的換上換下的比較,不然容易混亂。比較了幾次自後就不要去動它。等過了幾天熟悉了聲音之後,換下來再聽。那時如第一個感覺是沒它的聲音更好,就不要再比較了,以免又混亂。如須不斷的比較才能聽出好處,不買也罷,多只香爐多只鬼:)
-
-
改變的初期.會有驚訝感或短暫愉悅期..
此時最好冷靜以對..誠如上文所言.
就像在店家試聽時A/B切換比較感一樣.若非等級差很多(一聽便明.)..細心分辨是不二法.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kee
的確..改變不等於改善.
個人經驗,調聲的配件通常會造成聲音改變,但許多時候有得也有失。在店長的引導下,人通常只會注意得而忽略失。比如店長說:“聽,背景寧靜了許多”。當你聽的當兒,有注意到爆發力也同時被影響嗎?當然店長通常只會指出優點(畢竟開門就是要做生意)。再有,如果當時有許多發燒友在場,某些人或許會因壓力而不好意思說聽不到改善在哪裡。
如能情商借回家聽最好。建議不要不斷的換上換下的比較,不然容易混亂。比較了幾次自後就不要去動它。等過了幾天熟悉了聲音之後,換下來再聽。那時如第一個感覺是沒它的聲音更好,就不要再比較了,以免又混亂。如須不斷的比較才能聽出好處,不買也罷,多只香爐多只鬼:)
如何分辨改變和改善呢?
分辨改變和改善有困難嗎?
-
-
 作者: hojuiyang111
如何分辨改變和改善呢?
分辨改變和改善有困難嗎?
可能會有困難喔!
但那是要看聽的人認知的程度跟經驗,否則就不會一再的換器材了...8)
-
-
 作者: hojuiyang111
如何分辨改變和改善呢?
分辨改變和改善有困難嗎?
分辨改變和改善不困難!!
所謂困難往往是陷入迷失和盲目!!

StevenCheng將軍
-
-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玩音響.....先不理音場,每個人都要先走過一段路,清楚知道自己要的音色是怎麼樣,這個階段會不斷換器材及玩周邊,找到了自己認為'真'及'美'的音色後,接下來要記著這個聲音,這個又要經過一段時間,牢牢記住後,反覆聽現場及友人更高階的系統,慢慢的才會知道什麼叫改善、什麼叫改變......一切都要時間跟經驗。
找到適合自己的音色後,為挖掘音樂或深藏在錄音中的訊息,開始重視空間.......這時大多數人都卡在這裡,無奈的聽下去................不過經過了這些、玩遍了大部分的東西......這時也有80分了.......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AndyChu
玩音響.....先不理音場,每個人都要先走過一段路,清楚知道自己要的音色是怎麼樣,這個階段會不斷換器材及玩周邊,找到了自己認為'真'及'美'的音色後,接下來要記著這個聲音,這個又要經過一段時間,牢牢記住後,反覆聽現場及友人更高階的系統,慢慢的才會知道什麼叫改善、什麼叫改變......一切都要時間跟經驗。
找到適合自己的音色後,為挖掘音樂或深藏在錄音中的訊息,開始重視空間.......這時大多數人都卡在這裡,無奈的聽下去................不過經過了這些、玩遍了大部分的東西......這時也有80分了.......
以我的淺見,會有這種流程,反應出的是台灣大多數的音響店家都是以賣器材為目的,對於音響空間的的了解有限. 入門時師父都不會的,學徒怎會覺得那是重要的
以大多數人在器材硬體上的投資的豪氣,要弄個適合的視聽空間都會斟酌再三,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對消費後(裝璜或套件)的不確定性.多數人都不重視或不懂得測量,店家只管賣東西,連哪些東西擺在哪會產生哪種效果都無法給用家明確建議,擺了,裝了當然會"改變",但變好變壞的尺在哪?廣閱名器,但名器都擺在空間特性差的聆聽室裏,累積的真的是有用的經驗嗎?以最容易換的"線材"來說,在舍下幾階段裝修的前後,同樣線材的表現有的真的是判若兩線,假如幾個月前我說這線中低豐潤,現下搞不好是混濁不清了.
假如我"熱心分享",以網路資訊的片段性,被誤導的人不是花冤枉錢了嗎?
因此,我無法同意這種次序
沒有"適當的"的音響空間,根本就沒辦法對唱片重播音色有"正確"的認知
對大多數將聽音樂當休閒的可能不必太累,簡單整一套就可以聽
但我輩以追求"高傳真"為目的的,可能在入門之後即應對自己的空間優劣增加認識,才不會在器材的換換樂中迷失....當然,口袋夠深的人換換樂本身就很有樂趣,不過口袋有限公司的人沒辦法這麼玩,只能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jagdzaku For This Useful Post:
-
適當的音響空間....???
如何才算?
除非太離譜,現有的聲學產品與技術通常可以處理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水準了
發燒友一開始要對空間有認知,實務上是有困難的
通常是先聽音樂後,不斷的成長,從中也會慢慢領悟聲音與空間的關係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jagdzaku兄,我並不覺得我先前提出的邏輯有什麼錯,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您的想法跟邏輯。
不懂音響前會先準備一個空間,準備給音響? 會這樣做,除非是老子告訴兒子一定要這樣才會去做的事吧! 在這個時間點,這應該是任何人說也不會去幹的事,不過這也要看是什麼空間,我曾經說過,一間沒處理過的音響室,除了能大聲一點聽音樂外,跟聲音好壞是完全沒有關係。
對音響的重視程度是投入後慢慢產生的心理變化......了解音響對自己的重要性,可以很重要也可以完全不重要,決定投入多少。
空間可以最便宜,也可以最貴.....這要看你住的地方在哪裡。
不了解就會做錯選擇。
我認識很多第一台車父母買超跑給他們的人,都在半年內進醫院了。
舉這個例子是想表達,今天就算有個人能給你自己認為專業的空間及器材的建議,你都照做了,你就會喜歡嗎? 當你認定這個空間是對的,那錯的是什麼,你器材就不會換嗎? 對對錯錯,端看您對音響的知識水準到什麼程度,這是準備一個空間就能知道的??
知識跟興趣是需要一步一步了解,一步一步投入的。
 作者: jagdzaku
以我的淺見,會有這種流程,反應出的是台灣大多數的音響店家都是以賣器材為目的,對於音響空間的的了解有限. 入門時師父都不會的,學徒怎會覺得那是重要的
以大多數人在器材硬體上的投資的豪氣,要弄個適合的視聽空間都會斟酌再三,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對消費後(裝璜或套件)的不確定性.多數人都不重視或不懂得測量,店家只管賣東西,連哪些東西擺在哪會產生哪種效果都無法給用家明確建議,擺了,裝了當然會"改變",但變好變壞的尺在哪?廣閱名器,但名器都擺在空間特性差的聆聽室裏,累積的真的是有用的經驗嗎?以最容易換的"線材"來說,在舍下幾階段裝修的前後,同樣線材的表現有的真的是判若兩線,假如幾個月前我說這線中低豐潤,現下搞不好是混濁不清了.
假如我"熱心分享",以網路資訊的片段性,被誤導的人不是花冤枉錢了嗎?
因此,我無法同意這種次序
沒有"適當的"的音響空間,根本就沒辦法對唱片重播音色有"正確"的認知
對大多數將聽音樂當休閒的可能不必太累,簡單整一套就可以聽
但我輩以追求"高傳真"為目的的,可能在入門之後即應對自己的空間優劣增加認識,才不會在器材的換換樂中迷失....當然,口袋夠深的人換換樂本身就很有樂趣,不過口袋有限公司的人沒辦法這麼玩,只能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