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jagdzaku
以我的淺見,會有這種流程,反應出的是台灣大多數的音響店家都是以賣器材為目的,對於音響空間的的了解有限. 入門時師父都不會的,學徒怎會覺得那是重要的
以大多數人在器材硬體上的投資的豪氣,要弄個適合的視聽空間都會斟酌再三,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對消費後(裝璜或套件)的不確定性.多數人都不重視或不懂得測量,店家只管賣東西,連哪些東西擺在哪會產生哪種效果都無法給用家明確建議,擺了,裝了當然會"改變",但變好變壞的尺在哪?廣閱名器,但名器都擺在空間特性差的聆聽室裏,累積的真的是有用的經驗嗎?以最容易換的"線材"來說,在舍下幾階段裝修的前後,同樣線材的表現有的真的是判若兩線,假如幾個月前我說這線中低豐潤,現下搞不好是混濁不清了.
假如我"熱心分享",以網路資訊的片段性,被誤導的人不是花冤枉錢了嗎?
因此,我無法同意這種次序
沒有"適當的"的音響空間,根本就沒辦法對唱片重播音色有"正確"的認知
對大多數將聽音樂當休閒的可能不必太累,簡單整一套就可以聽
但我輩以追求"高傳真"為目的的,可能在入門之後即應對自己的空間優劣增加認識,才不會在器材的換換樂中迷失....當然,口袋夠深的人換換樂本身就很有樂趣,不過口袋有限公司的人沒辦法這麼玩,只能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大多數的音響店家都是以賣器材為目的,
不僅對於音響空間的了解有限,
對音響的調整的了解也很有限,
所以網路的交流其實是另一資訊來源.
沒有"適當的"的音響空間,根本就沒辦法對唱片重播音色有"正確"的認知
這部分說明了:分辨改變和改善十分困難,
相同的,
沒有"適當的"的音響set up,根本就沒辦法對唱片重播音色有"正確"的認知.
什麼是"適當的"的音響空間,或"適當的"的音響set up?
更大的平衡訊息量作驗收.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不曉得撥放唱片裡錄音到底錄了什麼
就不用討論音響系統最大平衡訊息量啦...(緊酸)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小葉
不曉得撥放唱片裡錄音到底錄了什麼
就不用討論音響系統最大平衡訊息量啦...(緊酸)
  
不曉得撥放唱片裡錄音到底錄了什麼,
沒有關係,
試幾次不同的設定,就知道能多出什麼訊息.
要不然用熟悉的錄音.這大家都知道..:^)|-)|(|-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訊息與平衡如何得知是最接近當時錄音的
熟悉的錄音?是指那張呀.......真的有熟悉嗎....呵呵......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小葉
訊息與平衡如何得知是最接近當時錄音的
熟悉的錄音?是指那張呀.......真的有熟悉嗎....呵呵......
熟悉的錄音是什麼?
常聽的就是了,用它作標本,
譬如用不同的針壓或抗滑,去體會平衡和訊息量.
不過問題比較大的是平衡是什麼?
這真的要有些時間和閲歷.
外手上有那些 tool 可作調整 呢?
系統誤差大嗎?夠敏感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對我來說調整或評估音響系統聲音表現,最好的參考與最正確的標準來自於
1. 瞭解錄音過程的參考唱片
2. 多接觸現場音樂的聆聽經驗
聽了很多音響系統只能累積音響的經驗.....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如果沒有完美的系統,
就沒有所謂的最大平衡訊息量,
追求最大平衡訊息量,用的方法是比較或逼進而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何大的方法是要建立在前面我說的兩項標準上....
音響調得再好,也不知道他是否是真的.....
只有瞭解音樂或錄音本身
音響系統才能找到真相,不會犯了偏離真實的錯誤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現場
音響
玩到一個年數有誰會少的............
玩到一個程度誰比誰花得少的...........
玩到遍所有的階段.......誰又是懂得最多的..................
誰又能說服誰.......儘量分享是不二途徑,玩得多以後就多分享就好了,話是人家說的,到底路是自己走的.............不管誰灌輸知識,自己如何吸收知識,只有這個是教不來的。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小葉
對我來說調整或評估音響系統聲音表現,最好的參考與最正確的標準來自於
1. 瞭解錄音過程的參考唱片
2. 多接觸現場音樂的聆聽經驗
聽了很多音響系統只能累積音響的經驗.....
解錄音過程,
無助調音.
多接觸現場音樂是有助了解樂器的音色,
另接觸現場音樂,要閉眼嗎?
聽音響,要閉眼嗎?
第幾排的現場?
如何把 orchestral 現場音壓帶回家?
如何把 orchestral 寬度及深度帶回家?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