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1-10, 10:34 AM
#2621
 作者: hojuiyang111
這就是 jack 的無影脚,
多踢幾下就可多移動些距離,
用在較輕一些的喇叭很方便,
小小踢可小小移動,
當晚 jack 的無影脚也踢了幾下 kharma ,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
聲音也馬上有小改變.:O  8)

那天是陸大及 jack 來指導,
jack 對擺位及線材提供寶貴的意見.
調整擺位不用錢,近日就開始試了..
線材就比較麻煩了..
貴參參的線材實在是不敢亂試..:P
-
-
2010-11-10, 11:25 AM
#2622
調整擺位
調整喇叭擺位容易嗎?
您知道有幾個項目要設定嗎?:O
先看 cadas audio 說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woofer face to the side walls is: Room Width times .276 (RW x .276)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woofer face to the wall behind the speaker is: Room Width times .447 (RW x .447)
-
-
2010-11-10, 11:32 AM
#2623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1-10, 06:45 PM
#2624
 作者: hojuiyang111
The three most importance nodes, in order of importance,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1. The side wall nearest the speaker
2. The rear wall
3. The side wall across from the speaker
所以側牆和後牆的距離十分重要.
下午量了一下,還真是差不多就是那個比例.
-
-
2010-11-10, 07:25 PM
#2625
這個比例是否跟聆聽距離也有關聯呢
小弟系統放在房間
因為雙人床SIZE頗大,聆聽位置被迫往前推進半米
之前也有調整到那個比例
不過感覺聆聽位置過於接近
音像高度有長高的趨勢
又將喇叭往後挪
寬度跟toe in角度還在摸索中
不知道何大對於這個擺位比例如果聆聽距離過短
是否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擺放方式
 作者: hojuiyang111
The three most importance nodes, in order of importance,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1. The side wall nearest the speaker
2. The rear wall
3. The side wall across from the speaker
所以側牆和後牆的距離十分重要.
下午量了一下,還真是差不多就是那個比例.
-
-
2010-11-10, 08:14 PM
#2626
 作者: h0956507146
這個比例是否跟聆聽距離也有關聯呢
小弟系統放在房間
因為雙人床SIZE頗大,聆聽位置被迫往前推進半米
之前也有調整到那個比例
不過感覺聆聽位置過於接近
音像高度有長高的趨勢
又將喇叭往後挪
寬度跟toe in角度還在摸索中
不知道何大對於這個擺位比例如果聆聽距離過短
是否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擺放方式
比較多的說法是正三角形的擺法,
或把座位再拉遠一些.
小空間可能要加 toe in.
不過仍有其他變數在,
如殘響,牆面處理及喇叭設計..等等.
應該沒有標準答案.
聆聽距離過短,多半代表空間不大,
正三角形的擺法加 toe in 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同時把兩側牆作成吸音,減少快速的第一次反射干擾.
後牆若太近也要適當吸音.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1-10, 09:10 PM
#2627
假設聆聽距離都可以在他設定內最標準的位置
那麼這套比例公式是否都套用在黃金比例的房間呢?
不論系統與空間大小是否也能成立
因為有一派人馬認為一個房間內最佳位置是有的
他們也認為說"器材變動"僅需要微調即可
 作者: hojuiyang111
比較多的說法是正三角形的擺法,
或把座位再拉遠一些.
小空間可能要加 toe in.
不過仍有其他變數在,
如殘響,牆面處理及喇叭設計..等等.
應該沒有標準答案.
聆聽距離過短,多半代表空間不大,
正三角形的擺法加 toe in 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同時把兩側牆作成吸音,減少快速的第一次反射干擾.
後牆若太近也要適當吸音.
-
-
2010-11-10, 10:31 PM
#2628
 作者: h0956507146
假設聆聽距離都可以在他設定內最標準的位置
那麼這套比例公式是否都套用在黃金比例的房間呢?
不論系統與空間大小是否也能成立
因為有一派人馬認為一個房間內最佳位置是有的
他們也認為說"器材變動"僅需要微調即可
它似乎只考慮三邊,不考慮後牆及高度,
不過這也是建議值.
"器材變動"僅需要微調即可?
如果器材特性相差很大,調整幅度會比較大,
喇叭的設計會影響比較大,
因單體位置,方向以及 偏軸效應均不同,
另外坐的位置,空間道具也是大變數.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1-11, 12:14 AM
#2629
 作者: hojuiyang111
比較多的說法是正三角形的擺法,
或把座位再拉遠一些.
小空間可能要加 toe in.
不過仍有其他變數在,
如殘響,牆面處理及喇叭設計..等等.
應該沒有標準答案.
聆聽距離過短,多半代表空間不大,
正三角形的擺法加 toe in 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同時把兩側牆作成吸音,減少快速的第一次反射干擾.
後牆若太近也要適當吸音.
個人一直認為(經驗上也是)正三角形似乎不可行!!
就拿我的空間來說,即使長(深)度有10M,寬有6.5M,也無法將SP擺正三角形!!
因為,聆聽距離會太近.
也就是說,我的2支SP距離是3.3M,那聆聽距離如果也是3.3M的話,以Arrakis而言,能聽嗎??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1-11, 12:18 AM
#2630
 作者: h0956507146
假設聆聽距離都可以在他設定內最標準的位置
那麼這套比例公式是否都套用在黃金比例的房間呢?
不論系統與空間大小是否也能成立
因為有一派人馬認為一個房間內最佳位置是有的
他們也認為說"器材變動"僅需要微調即可
SP若在某空間內找到最佳位置之後,"器材變動"僅需要微調SP即可是真的!!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