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0-14, 11:13 PM
#1641
-
-
2010-10-15, 04:23 PM
#1642
讚讚讚!! 超強的來了~!!!(flex)8):P
-
-
2010-10-15, 04:27 PM
#1643
 作者: Musk
讚讚讚!! 超強的來了~!!!(flex)8):P 
這邊果然是驚奇不斷阿
-
-
2010-10-15, 06:19 PM
#1644
 作者: Musk
讚讚讚!! 超強的來了~!!!(flex)8):P 
賣關子?8):):^)
-
-
2010-10-15, 07:43 PM
#1645
趕快在厲害的出現之前先結清欠下的回應
 作者: AndyChu
不過第一: 沙發座位前的桌子要搬走,第二: 沙發要拉離後牆一點距離,好險左右空間比較大,反射回來的音不是那麼多,主要是坐位後牆部分。
這是多數人都會有的問題,要動這二點,就準備被老婆修理...
所以我才會搞DRC...
 作者: AndyChu
1. 定位更加明確,發聲的點很清晰
其實當時我調出參數校正量並不高,但已經能很輕易的聽出差異
impulse response越接近理想,聲音越清晰
 作者: AndyChu
2. 高中低頻段銜接比較平衡,沒有突出或衰減的頻段,連我認為Furutech Carbon電源頭沒run透的tone,也不見了,中高頻原本比較虛
這就是有趣之處...DRC處理的是理想狀況下的訊號,器材的微失真沒辦法處理,但校正後會得到這樣的聽感,
可見得人耳很有意思,我們聽見的/認為的,或許與事實有很大的差異...
 作者: AndyChu
3. 某些頻段尾端部分,消散前的嗡聲也修掉了
這就是壓低間接音的關係
 作者: AndyChu
4. 聲音比較沒有那麼濕潤,比較容易聽出樂器的分離度
濕潤這詞很有意思...
那天匆匆忙沒聽幾首,下次認真聽聽弦樂
 作者: AndyChu
5. Punch變得更明確
這張校正前後的impuse reponse就能說明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校正後(綠)聲音發出後,拉回來,快速往復壓低;
校正前(紅)聲音發出後,衝到頂時相位偏了,變成反相,收回來,又沒收穩,衝過頭,延續一段時間,又加上桌面的反射音,當然不明確。
 作者: AndyChu
1. 這個可能要研究錄音,應該是大家俗稱的空間感,這要去研究原本錄音有沒有,音場高度降低跟原本延伸到喇叭外的聲音縮回兩只喇叭中間,有可能是修近致正確
 作者: kevintran
您的喇叭有toe-in嗎?如果沒有,試著toe-in一下,也許聲音會到喇叭外面去(我的是這樣).
音場高度這下次有機會再試試
兩側到喇叭外,這或許值得討論一下,二聲道是否真能做到音場延伸到喇叭外?
人耳是怎麼解析聲音的發聲點?音量與時間差(相位)嗎?
其實上回那個發聲點錄音實驗就能驗證這點,記得指向性microphone在某些狀況下會產生錯亂的聽覺...細節記不清了...
多年前我也曾搞出某些音樂聽來音場延伸到喇叭之外,但並不是某個樂器明顯的就在喇叭外,而只是空間感。
DRC校正後,我聽到的都是音場明確的展現在二隻喇叭之間與之後。
 作者: AndyChu
2. 發聲後的餘韻及擴散減少,形體變小
這餘韻,是指聲音在聆聽空間的殘響?還是聲音在錄音空間的殘響?
例如民歌蔡琴"被遺忘的時光",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
每一小段,都有殘響,聽到的是這殘響在錄音空間(假的)緩緩消逝?(應該"看"的到那消逝所反映的空間!)還是在聆聽空間緩緩消逝?
形體變小是必然的結果,壓低間接音,形體會更凝聚,發聲點更明確,
整個舞台等比縮到喇叭之間
 作者: AndyChu
3. 變得沒那麼濕潤及通透,質感減少一點
電源搞定後,有機會,再試試
潘越雲那首"情字這條路"很適合聽質感,其中最難的,正是一開始的第一樣樂器,正中央的,bass,並不是只有低頻而已,我們知道撥弦時會有個比較高頻的顫動聲
耳機聽聽看,再用喇叭聽聽看,比較差異何在,就知道空間的影響在哪
 作者: AndyChu
4.明確音就是主要的樂器雖然發聲的確定度變強,不過迴盪在錄音空間、營造氛圍的弱音反倒減少,極有可能因為程式辨讀我的空間的反射音時,做出抵消,可能連錄音本身同頻段的反射也被抵消,這可能要drunkenlife兄來釋疑了
這觀點還是用frequency domain來想,DRC做的是time domain,不會有連錄音本身同頻段的反射也被抵消這種效應
電源搞定後,有機會,再試試
 作者: AndyChu
有時樂器演奏時,聲音消散時,會超過喇叭兩端而自然不見,這時會有種類似'嗡'的擴散感跑到喇叭外側,而造成聽感上的空間感,套用參數後,這種嗡的擴散感消失,這就讓我覺得,以前的聽感是錄音原本就是這樣,還是我的空間造成的。
我說的嗡不是echo感覺的嗡喔,是像空間共鳴的嗡,所以套用後這個聽感不見,讓我覺得是否軟體在修正我的空間時,把錄音內的也消除掉了,如果是軟體會發出我空間的反射音的抵消音,會否同時抵消部份錄音本身的訊息;還是錄音本來就沒有,是單純我的空間造成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待及大條了。
你猜勒?
戴耳機比看看不就知道?
 作者: AndyChu
套用後,要看每個人的聽感,發聲點比較明確,但是比較平面,我是認為深度可以用照相時的聚焦來形容,變得比較像小光圈照出來的照片,背景比較清楚但不遠,比較乾淨的意思
平面啊...這或許是pre echo的效應,pre echo太大,就會造成這種效果,
若壓低,就會浮現非常立體的音像,
那天匆匆聽,我只在正中聽了十幾秒,沒時間注意到這點...
有空再調幾組參數出來比較看看
 作者: chsiang
套用後的聲音雖比較乾淨,但有可能會過於冷調(比較而言)。
一般說暖與冷,差在哪?中頻的量吧?
中頻量多聽來就暖,而一般空間都會造成振幅頻率響應中頻偏高...
 作者: 葉sir
andy 哥 度量大.願讓"頂班"系統慨借試測..其實收獲最大者是 life哥啦.
沒錯,真是感謝!!!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0-15, 11:25 PM
#1646
友人帶了一台測量電源噪訊的東西(以前也做過一次),電源還可以,那個聽感應該是後級部分,titan接新的QX4,titan再接後級,同時剛好也換了Furutech的頭,所以造成那天聽感應該是下面幾個原因:
1. QX4還沒run開
2. Furutech的頭也還沒run開,我同時換了很多組線
3. 後級還是不應該接太多台電源處理,可能流量有問題,目前QX4直接插後級不經titan就已經改善
-
-
2010-10-15, 11:36 PM
#1647
 作者: AndyChu
友人帶了一台測量電源噪訊的東西(以前也做過一次),電源還可以,那個聽感應該是後級部分,titan接新的QX4,titan再接後級,同時剛好也換了Furutech的頭,所以造成那天聽感應該是下面幾個原因:
1. QX4還沒run開
2. Furutech的頭也還沒run開,我同時換了很多組線
3. 後級還是不應該接太多台電源處理,可能流量有問題,目前QX4直接插後級不經titan就已經改善
重點就在流量囉~
那類測量電源noise的機器觀察的是當時該插座的狀態,並非器材運作時的電壓vs電流狀態。
任何這類電源處理的最大問題就在內阻如何?或者說等效輸出阻抗。
這當然與負載電流有關,所以要精準的測試,必須測突然拉高負載時,輸出電壓與電流有多平順,
另一邊則是測輸入電源電壓突然降低或拉高時,輸出的狀況。
這也就是為何音響迷總要搞個超大的電源的原因,餘裕越大,越是平順。
-
-
2010-10-15, 11:45 PM
#1648
這次多包涵,因又有一些東西進來,還沒全上之前,並沒有交插調音,目前東西全到了,正在調整中。
 作者: drunkenlife
重點就在流量囉~
那類測量電源noise的機器觀察的是當時該插座的狀態,並非器材運作時的電壓vs電流狀態。
任何這類電源處理的最大問題就在內阻如何?或者說等效輸出阻抗。
這當然與負載電流有關,所以要精準的測試,必須測突然拉高負載時,輸出電壓與電流有多平順,
另一邊則是測輸入電源電壓突然降低或拉高時,輸出的狀況。
這也就是為何音響迷總要搞個超大的電源的原因,餘裕越大,越是平順。
-
-
2010-10-15, 11:49 PM
#1649
 作者: AndyChu
這次多包涵,因又有一些東西進來,還沒全上之前,並沒有交插調音,目前東西全到了,正在調整中。
OK的啦! 跟電源沒有太大關係, 主要是那一堆電源線改Carbon插頭尚未break in完全的關係~
P.S. 我要看辣的照片!!:P
-
-
2010-10-15, 11:50 PM
#1650
今天意外撞見將軍大...自己去拿東西不小心撞見了將軍大新訂的玩具......果然是頂呱呱...後來談起車子,一言難盡,只能說家中從不讓買跑車,現在訂的這台已經是家人最大讓步了,從來沒開過自己的跑車,因為從來沒擁有過跑車.....;(;(;(;(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