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URL="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chive/2010/02/25/473997.html
【高雄音響展】別開生面的2010年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URL]"]
很多人都認為『錄音、唱片只能逼進現場』,再根據這個前提推論下來,往往就是論述錄音失真、音響失真的不可避免,然後就是失真美聲的必要....但是,正因為認識到正確錄音的藝術價值,我的看法反而是:『現場也只能逼進現場,可能遠比正確錄音更不像現場』。這至少有一個科學的理由與一個心理學的理由:
第一、現場聆聽最佳的音響位置即使有錢也買不到,只有經驗豐富的錄音師或愛樂者才會確實知道那個位置是本次演奏中最佳的聆聽位置。所以自己親身去聆聽到的現場,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最好的)現場』,有可能是遠比正確錄音還要更差的『不良現場』,因為正確錄音所捕捉的位置是高明錄音師掌握的『最佳現場』。
第二、就算退一百步,現場到處都是好位子。人的心理問題在此會變得非常嚴重:任何心理學基本定律都會讓我們知道,在現場因為需要注意的訊息量過大,我們一定只能『選擇性的注意』。這就造成現場聆樂所注意到的訊息是非常有限、而且是極端主觀的。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的『音』或『音響』程度不足,聆聽現場只不過是聆聽一場被『自己的』選擇性忽視、因而嚴重失真的爛錄音。這就是為何看到很多現場演奏的評論都會極誇張地南轅北轍,因為每個人聽到的『現場』通通不一樣!
在家裡聽音響,因為可以『重覆』、可以『專注』、可以『照著解說(樂譜)聽』,因此在心理學上聽到的音樂訊息遠比現場聆聽多太多了。音響當然不能取代現場,但是現場也絕對無法取代音響。尤其是像我一樣喜歡專注聆樂、深入研究音樂的愛樂者,當然不由自由地以音響為重。
以音響為重的愛樂者之所以感受不到如現場般的真正音樂,從來都不是音響問題,反而絕大多數是唱片的問題。當絕大多數的唱片都是加料扭曲、修飾聲音避免暴露缺失,當然絕無可能透過音響得到音樂的美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