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低音喇叭調整簡述
超低音喇叭調整簡述,心得分享僅供參考:
◎ 超低音喇叭的擺位:「互換原理」是一個快速有效的方式~ 將超低音和測量麥克風的位置交換,然後移動麥克風去測量不同位置的響應特性。
詳細內容請看 Genelec 網站關於超低音擺位的建議~ 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position the subwoofer in a room?。
沒有測量儀器時,可以利用音壓計和 1/ 6 oct ~1/ 12 oct 的低頻測試音調。( C - Weighting,Slow Response )
◎ 衛星喇叭的擺位:喇叭擺位的考量和其工作的頻率範圍有密切的關係,請參考~ I am not getting enough bass ? @genelec.com
◎ 分音頻率的選擇:分頻重疊處會有 3dB 或 6dB 的增益,通常分音器設計可以設定在 -3dB 或 -6dB衰減的頻率處銜接以得到平坦的響應。
實際使用來說,喇叭夠大時以 80Hz 為主,喇叭偏小時以 100Hz 或更高的頻率為先,透過儀測所得的曲線作為參考可能會更好。
◎ 音量的平衡:這基本的會需要音壓計和適合的測試音頻,不然只能靠耳朵和非常熟悉的樂曲。(觀察儀測所得的頻率響應曲線圖更容易調整)
◎ 相位的配合:這基本的也需要音壓計和適合的測試音頻,播放重疊音域的音頻但避開駐波和反射音抵消的頻率(計算可得)。
同相位時音壓計顯示的數值高;反相位時音壓計顯示的數值低。(或觀察儀測所得的頻率響應曲線圖,分頻點附近的凹陷變化)
◎ 時間的配合:單一超低音和左右獨立的雙超低音在立體聲系統中相比,後者的音像或立體聲效果主觀上優於前者。
就個人偶爾或少數的聆聽經驗中可以察覺將超低音的發聲時間提前或延後會引起音像的偏移,
但有另一的說法是人耳對相位配合的敏感度高於時間差異,時間的問題若不影響聽感時應該可以忽略吧?
註:
◎ 分頻的選擇以擴大機的設定為主,超低音喇叭上的設定應為旁路或最高頻率。
◎ LPF of LFE 僅衰減「低頻效果聲道」的高頻端音訊,跟環繞喇叭的分頻無關。
◎ 時間相位的配合以擴大機的喇叭距離設定為主,超低音喇叭上的相位設定應為 0°。
◎ 音域重疊(銜接)處的頻響凹陷、低頻音量偏高、駐波的影響… 都可能使得低音聽起來虛、拖、慢、糊。
◎ 測試音調參考:http://web.archive.org/web/200504180....ws/sinewaves/ @web.archive.org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shin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