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ashinn
簡述喇叭擺位和反射音抵消造成頻率響應凹陷的關聯:
◎ 有牆就會有反射音的干涉,來關心一下破壞性干涉的影響 (能量抵消或頻響凹陷)。
◎ 江湖傳說有牆才有低頻,不過真的沒有牆的時候,反倒不怕低頻玩起躲迷藏而使得老虎變病貓。
協補
錯誤或好笑的江湖傳說從不少過,目前也還很多,哈........
如果沒有牆就沒有低頻,那外場擴聲時,有許多的場子,其牆都離SUB非常遠,難道觀眾們都沒有低頻可聞? 哈......
-
-
 作者: ashinn
簡述 Room Mode、Room Gain、Boundary Gain:(後補)
複數超低音喇叭的應用:
◎ 改善立體聲效果:
音響空間環境的左右對稱性會影響立體聲像的表現,即使超低音還沒有上電發聲,還是有可能改變原本的立體聲像的呈現。
所以,雖然說低頻的指向性不高,還是可以嘗試在左右對稱的位置上使用雙超低音或偶數倍數的超低音,以求更好的結果。
協補
若立於雙聲道立體聲的觀點,對於增加超低音數量的慨念上尚可如此.
若對於多聲道立體聲的觀點(如家影或電影院...等),則不見得一定為偶數倍.
-
-
§ Room Mode
以一鞋盒空間而言,sub於角隅處將能激起最多的Room Mode.
@@江湖傳說:
在室內,他會擺在牆角,40Hz以下幾乎都平直.
此篇文章於 2015-03-19 09:15 PM 被 THXman 編輯。
-
-
 作者: ashinn
複數超低音喇叭的應用:
◎ 改善立體聲效果:
音響空間環境的左右對稱性會影響立體聲像的表現,即使超低音還沒有上電發聲,還是有可能改變原本的立體聲像的呈現。
所以,雖然說低頻的指向性不高,還是可以嘗試在左右對稱的位置上使用雙超低音或偶數倍數的超低音,以求更好的結果。
再協補
§ sub低頻的「指向性不高」與立體聲音響重播對人所形成的『合成定位』是兩回事.
@@ 江湖傳說:
低頻指向性低,所以超低音隨便擺就可以了.
此篇文章於 2015-03-19 10:06 PM 被 THXman 編輯。
-
-
ADSR envelope
-
-
就是因為有進行實驗與量測,(至少在家庭音響空間獲得的經驗)發現堆疊和並列的超低音之間有較為相近的頻率響應、結合後有更多且更一致的音壓增益。
若不用堆疊和並列的方式在其他位置增設超低音,個人的經驗是不同超低音之間的響應(含 Room Mode 影響)差異通常很大、互補的效應比整體的音壓增益顯著...
 作者: THXman
協補
多SUB並非如此,需進行聲分析.
因為高度不同,將產生不同的room mode等的效應影響,有時雖似增加的聲壓,但對其它聲需求卻降低.
............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 有兩個或兩組超低音喇叭,會先應用於區別左右兩半部分或前後兩半部分?為什麼?
◎ 環繞音箱的擺設通常是左半部和右半部互為鏡像對稱還是前半部和後半部互為鏡像對稱?
◎ 是「所有聲道都使用各自獨立的超低音擺在不同的位置上」,還是「有所有聲道共用同一個或同一組超低音」可以讓所有聲道的低頻重播有更為一致的響應?
 作者: THXman
協補
若立於雙聲道立體聲的觀點,對於增加超低音數量的慨念上尚可如此.
若對於多聲道立體聲的觀點(如家影或電影院...等),則不見得一定為偶數倍.
揚聲器設計工具書中在超低音的應用部分提到:左右聲道使用各自獨立的超低音,在「主觀上」比共用單一個超低音有更佳的立體聲像表現...
小弟個人對主觀上的解讀是兩者在聽感上的差別是因人而異的,若從個人實際的經驗來說,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狀況而異。
另外,我認為多數人看得懂單體的指向性和低頻的指向性是在講什麼,靈敏度和效率是又一個歷史故事...
 作者: THXman
再協補
§ sub低頻的「指向性不高」與立體聲音響重播對人所形成的『合成定位』是兩回事.
@@ 江湖傳說:
低頻指向性低,所以超低音隨便擺就可以了.
【說明書是沉默的好老師】【音樂性是用音響性釀的酒】【電影的現場不是電影院,音樂的現場不在音樂廳】
-
-
 作者: ashinn
就是因為有進行實驗與量測,(至少在家庭音響空間獲得的經驗)發現堆疊和並列的超低音之間有較為相近的頻率響應、結合後有更多且更一致的音壓增益。
若不用堆疊和並列的方式在其他位置增設超低音,個人的經驗是不同超低音之間的響應(含 Room Mode 影響)差異通常很大、互補的效應比整體的音壓增益顯著...
呵...
這類實驗在下做過.
堆疊與並列若僅就頻響或音壓級去看,有時似乎感覺差異不太大,但再從其他的聲學特性去看,其差異會較多且較大.
 作者: ashinn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 有兩個或兩組超低音喇叭,會先應用於區別左右兩半部分或前後兩半部分?為什麼?
◎ 環繞音箱的擺設通常是左半部和右半部互為鏡像對稱還是前半部和後半部互為鏡像對稱?
◎ 是「所有聲道都使用各自獨立的超低音擺在不同的位置上」,還是「有所有聲道共用同一個或同一組超低音」可以讓所有聲道的低頻重播有更為一致的響應?
大家可再思考一下
超低音在雙聲道立體聲、三聲道立體聲(多聲道立體聲)、多聲道立體聲上有哪些異同?
 作者: ashinn
揚聲器設計工具書中在超低音的應用部分提到:左右聲道使用各自獨立的超低音,在「主觀上」比共用單一個超低音有更佳的立體聲像表現...
小弟個人對主觀上的解讀是兩者在聽感上的差別是因人而異的,若從個人實際的經驗來說,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狀況而異。
另外,我認為多數人看得懂單體的指向性和低頻的指向性是在講什麼,靈敏度和效率是又一個歷史故事...
1.上開兄所提的揚聲器設計工具書中的說法,立基於雙聲道立體聲沒錯.
2.『指向性』與『定位』是很不同的兩回事,在聲學上都有『定義』,建議儘量不要以「認為」而述論,不然就容易出現「雞同鴨講」或「江湖傳說」.
3.靈敏度與效率也是有定義的.網路上的江湖傳說也不少.
呵...
此篇文章於 2015-03-20 04:15 PM 被 THXman 編輯。
-
-
從善如流,「指向性」部分於已於前文修改、補充。( 這篇文章是我自己起的頭,理應對內容抱持更加嚴謹的態度 )
靈敏度部分,多年前友站的這篇文章,小弟將之加入書籤,用來提醒自己避免發文招來的是反效果、讓人退避三條街...
文章在此~請問喇叭效率的問題: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6&pagenumber=0
首先是對方有需要,但我卻沒有辦法用更簡單的方式分享,結果是回覆比不回覆還糟糕!
如果其實有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卻只能講得複雜艱難,顯見我自己也不是真的理解;
如果明明有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卻故意弄得複雜艱難,便淪為賣弄、博版面、想出名...
再來是如果把焦點轉移到效率和靈敏度上,恐怕就變成不管對方是否需要、強迫人家收看。
 作者: THXman
............
2.『指向性』與『定位』是很不同的兩回事,在聲學上都有『定義』,建議儘量不要以「認為」而述論,不然就容易出現「雞同鴨講」或「江湖傳說」.
3.靈敏度與效率也是有定義的.網路上的江湖傳說也不少.
呵...
【說明書是沉默的好老師】【音樂性是用音響性釀的酒】【電影的現場不是電影院,音樂的現場不在音樂廳】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