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asterkao
是.
D/A 以後改善空間很大的.
.....
小弟不怎麼燒, 不值一提... ^___^
您的solution和小弟誤入叢林的第一個選擇很相似. 我不會 DIY 器材, 所以我選......
SONY VAIO 桌機 with on-board fiber out -> fiber -> Lavry DA10 -> 前級
我想發橈友對您這種 solution 會有疑慮的, 大概會有下列幾項:
- driver 一率升頻 24/96
- D/A 的 clock 會受 PC 端影響
- fiber 本身及其連接端子的品質 (這我倒沒意見)
我外行, 只想得到這些. ;-)
PS. 附帶一提.
您所提的 "WAV 轉 PCM 的過程很重要", 和 drkao 兄所提的.
在實質內涵上, 好像關係並不大.
此篇文章於 2011-12-22 10:51 AM 被 LSP000 編輯。
-
-
 作者: drkao
小弟非電子學科
看不懂
無妨,總會有人認真看懂,
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屢次整理這些內容出來,以澄清這些名詞、原理,效應總會慢慢擴散開來
 作者: drkao
只是
兄前次發言似乎反對去搞啥優化電腦
但這次發言
好像又語帶保留
大家來此貢獻自己所知,也學習他人專精與經驗,追求的是真理
無需拐彎抹角,直說就好
PC會不會影響DAC?
在這二篇中我都有提及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17.html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pc-audio.html
我這也是學來的,三年前看DIY audio,上面就徹底討論過了
我只是自己又驗證一次而已
在PC/Mac + DAC這樣的組合中,不談那些adpative USB這種做不好的形式, 也搞定了Windows的K mixer, bit perfect這些基礎的事之後,
專注看DAC能夠自主控制clock以達成低jitter的形式,且電源也獨立,也就是最理想的形式,如async USB與1394,
PC/Mac vs DAC佔聲音品質的比重是多少?
簡單的想法就是如我上一篇所提,
耗大功夫的PC + 未改E-MU 0404 USB vs 未改MacBook Pro + 大改E-MU 0404 USB,會是如何?
另一個組合,
耗大功夫的PC + Audiolab 8200CD vs 未改MacBook Pro + Weiss DAC202,會是如何?
PC/Mac vs DAC,孰為輕?孰為重?該花較多的費用或時間或精力在何者?
100分的PC + 60分的DAC,結果會是幾分?
60分的PC + 90分的DAC,結果會是幾分?
每次只要見到討論電腦訊源,就見到一些人不住的倡議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
彷若不花一大堆功夫搞哪些異常複雜手法的電腦訊源一定不能聽...不知有多少人因而卻步...
事實真是如此嗎?
搞優化,對獨立電源的async USB/1394能加多少分?
 作者: drkao
如果兄真能發展出可以完全不管DAC前端品質
而且能夠非常好效果的DAC
那真是我輩一大福音
Analog Devices的iCoupler不就是為了這個?
真要搞,何不用Airplay透過WiFi傳到Airport Express?
這樣連地線都沒接到PC
 作者: drkao
久聞兄的DRC非常優秀
邀請兄來寒舍指導
要試試DRC校正空間的效果我很樂意,
要鬥機比輸贏,那我推薦葉sir,他最愛玩這個
 作者: jacky2000
如果用Win7接Esoteric D-03跟Vista接North Star DAC192 MK2,以RME Aes3數位輸出,
數位輸出?S/PDIF?AES/EBU?
若是這二種,那DAC的clock精準度不會比source更高,也就是,由PC端決定
為何不用async USB?
這是常用的那S/PDIF, AES/EBU receiver IC CS8416的data sheet

典型的jitter量200ps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似乎『CAT的優化』被想得太麻煩了.....
像高醫師搞得那麼極緻,優化的確很麻煩;但是以那種HIGH-END等級的要求,那麼麻煩也只是剛好而己!而且再麻煩也不會比百萬元以上喇叭的『擺位問題』與『空間處理問題』更麻煩.....:P :P
而以我本人主張的超值CAT而論,我的『優化』大概比從一百張CD中挑一張還要簡單.....:o :o
第一、請灌 CANDY7 64BIT精簡版。
第二、進入BIOS,只要看到『AUTO』就要改成MANUAL或設定值,這是JPLAY永遠無法幫我們優化的硬體中斷功能。
第三、永久關掉無線網路,再解除有線網路的驅動程式。
OK!優化完畢,夠簡單了吧?.....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請這樣想吧,
Boulder, Ayre這類算不算是簡化到極致的CAT!?
DVD-ROM, memory play, 幾秒鐘而已的buffer,
完全沒有不必要的I/O, 沒有不必要的複雜OS,
各模組獨立線性供電, high end等級的layout,
結果卻輸給優化的PC輸出給DAC!?
是哪裡出錯了??
-
-
 作者: drunkenlife
在這二篇中我都有提及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17.html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pc-audio.html
我這也是學來的,三年前看DIY audio,上面就徹底討論過了
我只是自己又驗證一次而已
在PC/Mac + DAC這樣的組合中,不談那些adpative USB這種做不好的形式, 也搞定了Windows的K mixer, bit perfect這些基礎的事之後,
專注看DAC能夠自主控制clock以達成低jitter的形式,且電源也獨立,也就是最理想的形式,如async USB與1394,
PC/Mac vs DAC佔聲音品質的比重是多少?
簡單的想法就是如我上一篇所提,
耗大功夫的PC + 未改E-MU 0404 USB vs 未改MacBook Pro + 大改E-MU 0404 USB,會是如何?
另一個組合,
耗大功夫的PC + Audiolab 8200CD vs 未改MacBook Pro + Weiss DAC202,會是如何?
PC/Mac vs DAC,孰為輕?孰為重?該花較多的費用或時間或精力在何者?
100分的PC + 60分的DAC,結果會是幾分?
60分的PC + 90分的DAC,結果會是幾分?
每次只要見到討論電腦訊源,就見到一些人不住的倡議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優化....
彷若不花一大堆功夫搞哪些異常複雜手法的電腦訊源一定不能聽...不知有多少人因而卻步...
事實真是如此嗎?
搞優化,對獨立電源的async USB/1394能加多少分?
Analog Devices的iCoupler不就是為了這個?
真要搞,何不用Airplay透過WiFi傳到Airport Express?
這樣連地線都沒接到PC
要試試DRC校正空間的效果我很樂意,
要鬥機比輸贏,那我推薦葉sir,他最愛玩這個
數位輸出?S/PDIF?AES/EBU?
若是這二種,那DAC的clock精準度不會比source更高,也就是,由PC端決定
為何不用async USB?
這是常用的那S/PDIF, AES/EBU receiver IC CS8416的data sheet
典型的jitter量200ps
所以兄是贊成優化的
只是要理性
我從接觸這領域來
態度就是有差我就作
我是從DAC來決定
老實說USB1394乙太網路
這些介面的DAC我都試過了
這些HIEND廠對這些介面的態度都是保留
這些DAC對我而言都不夠好
所以我現在只接受D05以上等級的DAC
目前有一個新目標
就是MSB
他也有USB
但是還是不夠成熟
雖然已經是非常好的USB
但是還是不敵我用AES/EBU輸入
我只能說
對最挑剔的人而言
AES/EBU是暫時可接受的
那麼優化電腦則勢在必行
我也不喜歡鬥雞
只有我要換機才會逗
不得已客人帶了就鬥吧
kib兄曾經提及DRC
無奈前一陣子十分忙碌
最近周末應該可以騰出時間
歡迎網兄光臨指導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
今晚聽了 NSO 與"華人三傑"於國家音樂廳.第6排接近正中偏右位置.
是一場高水準.有錄音錄影的演出.
再一步驗證音樂現場與燒友玩家重播之間的差距或講謬誤.
現場一點都不厚..燒友卻有不少人要聲音厚.或想法子搞厚.
現場一點都不肥..我們卻是多半被許多因素加在一起重播後.肥膩過度了還...
現場也有缺失..如殘響稍長.主奏樂器型體比樂團小很多.或講比例.
現場鋼琴為了錄影角度.拿掉了響板..聲音完全不對?!
那錄音後製出版賣給用家..能不修..能不EQ..能不考慮買家習性嗎.?
今晚是貝多芬之夜.罕見的有兩次休息..因為3段式節目演出..
我們開那麼多版討論是為了什麼..
求真..求傳真..還是只求自己認定的真呢.?
這過程中.比與鬥是免不了的.
DRC我正在體會之中.
drkao兄家設備表現我也聽過一次.
你問我心中有沒有數..我會不會期待兩者的碰撞火花(優化對...)..?
那我反問你呢..
只要時機適當..成局..那會是很多人有興趣想知道的.
套一句電影"劍雨"中..轉輪王面對彩戲師連繩欲挑戰之的回答..
動手吧....:P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幫忙搖旗吶喊一下).......
殺ㄚ!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iv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高醫師的數位流在業界有名 前一陣子有高醫師有邀請參加聚會 可惜因工作關係可惜沒有成行,希望能有機會鑑賞高醫師極度優化過後的HTPC系統,在我認為 既然是hined,那當然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內不斷的追求極致的聲音 這才是發燒的精神
-
-
用PC Win7玩Computer Audio的,最简单的就是使用Fidelizer 2.1。
它会把Win系统简约到最基本。再启动JRiver MC或Foobar播歌。
不用专门买一台电脑播歌和省去很多步骤。
最重要是给你好声,软件还是免费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hilTT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請這樣想吧,
Boulder, Ayre這類算不算是簡化到極致的CAT!?
DVD-ROM, memory play, 幾秒鐘而已的buffer,
完全沒有不必要的I/O, 沒有不必要的複雜OS,
各模組獨立線性供電, high end等級的layout,
結果卻輸給優化的PC輸出給DAC!?
是哪裡出錯了??
其實,所有的CD player裡面都有個micro processor,微電腦是也,Linn那些機器裡面也是,USB DAC裡面也是...
因此我從不用CAT, CAS, 數位流之類的詞語,不管組合是啥,都是數位音樂再生,其基本原理與注意事項都相同
就是上回寫的
壓低jitter的重點不在前面是用啥東西,來源是啥,只要能送精準的I2S訊號給DAC IC就行了!
此外,I2S訊號由前面的硬體傳到DAC IC這過程中,總是會有些不完美,無法呈現理想的方波,這也會引入jitter
例如電源若是雜訊高,前面硬體輸出時電源抖一下,I2S訊號稍微慢了一點,jitter就冒出來了
就算前面來的I2S訊號完美,若是DAC IC的電源(電路圖上的紅色部分)抖一下,那DAC IC內部用來工作的clock也會抖一下,
最後的類比輸出的時間就偏移了...這就是jitter
以Boulder與Ayre那些帶轉盤的一體機而言,會不會落入上回提的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2/cd.html
轉盤造成相當大的雜訊,因而影響DAC的電源以及jitter?
 作者: drkao
所以兄是贊成優化的
只是要理性
真要問贊成與否,我得明確的說,我不贊成
當然也不能說我反對,而是抓輕重而已
我想電子硬體工程師大概沒幾人會贊成弄優化PC這種事,
有雜訊,可以壓低,或是濾除,或是阻絕/隔離,
壓低PC雜訊這件事...說真的,可能是一萬步與九千步之差...GHz的工作頻率啊...
濾除其實不容易做的好,總是有個reject ratio多少dB的能力極限,例如我上回弄的小電路

阻絕/隔離得要面面俱到,其實也不太容易做的好,例如一些USB DAC用磁或是光coupling方式
用WiFi丟出來,該算是種徹底的隔離PC的方法,只是WiFi自己跑的速度也不低,雜訊也不能算少,
S/PDIF的光纖也是種隔離,同軸輸入內部的變壓器也是種隔離
 作者: drkao
我只能說
對最挑剔的人而言
AES/EBU是暫時可接受的
那麼優化電腦則勢在必行
真要弄AES/EBU,我想也該拉出來,別擺在PC裡那髒兮兮的環境中,例如E-MU 0404 USB就有S/PDIF輸出
之前我用的DAC是AKM4380原廠出的evaluation borad,也就是IC廠提供給顧客評估這個DAC IC品質的樣板,這夠好了吧?
電源用汽車電池,加上二大組穩壓,分別給數位與類比,電路上再補強電源上的濾波電容,輸出coupling電容也用Wima MKP10 10uF,
曾抓去接在Luxman那日幣88萬的CD player之後,聲音還不錯。
某天,想到上回提到的S/PDIF receiver那典型的200ps jitter,(AK4380這板上用的是CS4314,jitter比CS4316小一點,100ps)
就拆了EMU-0404 USB,跳出0404 DAC IC AK4396的輸出,借用AK4380箱子裡的輸出couping電容,以求最純淨的訊號,
結果...霧不見了!
原本AK4380聽來柔美平順,其實是罩層霧,或許就是S/PDIF receiver那100ps jitter的效應。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ceiverpll.html
後來試過幾次用0404 USB大改後的S/PDIF輸出接一些DAC,例如Accuphase,
都能夠聽出與板上的DAC輸出的差異就是那層霧,也就是高頻延伸、泛音、殘響、形體感這些非常細微的部份...
用那曲"被遺忘的時光",最容易聽出來

 作者: drkao
最近周末應該可以騰出時間
歡迎網兄光臨指導
要試試DRC,我當然樂得跑一趟囉~
 作者: Yeh捨
我們開那麼多版討論是為了什麼..
求真..求傳真..還是只求自己認定的真呢.?
這過程中.比與鬥是免不了的.
別替自己找理由啊...
 作者: River
(幫忙搖旗吶喊一下).......
殺ㄚ!
人家那些殺來殺去的RPG game裡都有露胸、露腰、露腿的美女耶...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