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2-23, 12:14 AM
#1281
 作者: martin
有沒有可能第一個凸起是來自第一次反射音(喇叭後牆、側牆)呢?
不太可能是喇叭後牆,因為Brachy大的喇叭肯定離後牆超過1公尺。側牆倒是有可能,實際距離要用量的才知到。
-
-
2011-02-23, 12:20 AM
#1282
 作者: martin
有沒有可能第一個凸起是來自第一次反射音(喇叭後牆、側牆)呢?
15 ms 約五米,
應是直接音,或前後牆的反射音,
學長前後牆的距離都不大,
所以學長可能是對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23, 12:24 AM
#1283
應該不是側牆...三角形 兩邊和會大於第三邊........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p007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23, 12:40 AM
#1284
 作者: sp007
應該不是側牆...三角形 兩邊和會大於第三邊........
要看房間的寬窄,如果房間不寬或是喇叭離側牆很近,那個鈍角三角形的兩個短邊加起來和長邊也許差不太多。差個50公分,其實沒差那麼多。
-
-
2011-02-23, 12:44 AM
#1285
我到過 Brachy空間聽過音樂..聆聽位置(人耳)距離背牆..就是那麼近.
不用奇怪.也不必想像複雜..
當初測DRC時.有大略做空間形狀描述..不是多精確但可以連想.
畢竟多數網友不是平時那麼注意或計較距離..
而且..多數測量對~剛實行或剛接觸網友..也不是一時間就能搞得多明白..
反覆推敲印證後.會比較接近正確啦..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23, 01:33 AM
#1286
 作者: kevintran
謝謝將軍大不介意 (bow)(bow)   一時想不起來有那些喇叭需要一定的距離以上才能讓各個單體的聲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請見諒.
我不會介意啦!!:):)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23, 08:18 AM
#1287
 作者: Brachy
本來想要藏私的, 但看到大家討論的好不熱鬧,
忍不住講一下自己最近利用測試來捉臭蟲及趕臭蟲的實例!
測試項目: impulse response
麥克風位置: 黃帝位
測試日期: 2011/2/9
結果: 如下圖
弟空間最極待改進的問題在1.5ms的反射太強, 因為有1.5ms的數據讓我知道,
背牆以為處理了但其實還處理的不夠!
所以最大臭蟲找到了: 背牆要再加強處理! :|
如何趕臭蟲? 方法有: 1. 沙發向前移. 2. 加強背牆處理.
個人先選擇: 加強背牆處理
背牆處理後:
客觀評估: 還是在1.5ms處有最大的反射波, 但已有些許改進, 物理天性不可違啊!
主觀評估: 媽啊, 怎麼進步這麼多!!:O 音像浮突的不像話, 表情細節感動力脫胎換骨!
聲音靈活真實感到嚇人! (sweat) 關上燈, 以為客廳多了位Attila Ronto在彈吉他!!  8)
小小不成熟心得如下:
測頻響的幫忙:
1. 找駐波頻率, 保證每個人的空間都有; 只是輕重不同. 有了這參考頻率, 各自再決定改善之道!
2. 找有無凹陷頻率, 表示喇叭或黃帝位不佳, 該自擺位著手! 也有可能兩者都不好!
測impulse response的幫忙:
1. 精確找出空間最待改進的位置, 範例如上.
2. 反覆驗證改善方案的成效, 當然要配合自己耳朵驗收.
胡言亂語, 言多必失, 若有錯誤請一笑置之! 
兄之空間,背牆怎麼處理也難以將聲學問題整化.全面化與足夠.
不過空間能使用度就僅有如此.將就將就了.
:)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23, 10:05 AM
#1288
 作者: hojuiyang111
沒有反對測量啊,
我的舊音響室也測過.
測量早就不希奇.也蠻成熟了?
測量,普遍是有,有成熟嗎?
對應的處理更沒有.
是3/1法則..或牆角包圓..或地中間一大片毯子..牆角吊幾隻吸音柱..
在第一次反射點做擴散.或是擴散板越多越好
如果什麼都沒作,除非整體設計,
測量有什麼用呢?  :o
依現今的測量技術而言,與過去相比,當然算是成熟非常多,若要與未來相比,那當然可能是不夠成熟.如同50年前的科技與50年後的今日科技,有許多在理論上是早已成熟,但由於技術與工藝的發展成度還未達成,因此才會技術與工藝在50年內大量快速得提升,使得許多理論可以在實務中運用與成熟.
測量後的對應處理很多且完善不少,只是由於兄之長非專於此,故無能明之.否則如何進行聲學問題改善.
測量後有什麼用?
非常有用 就是請有聲學問題的使用者換掉器材.打掉空間.裝潢,甚者另覓空間重新處理...等
不過最有趣的事,依小弟目前的經驗是95%以上多是都辦不到.
以往小弟偶爾會被介紹至有聲學問題的使用者處,當小弟進行了一系列辛苦的測量.判知.報告,在小弟提出改善方針後.要使用者打掉他花了不少錢且又漂亮的裝潢或空間甚或請另覓空間時,95%以上的使用者常是面有難色,因為他們多是想企求於一些小小的東西或或希求於DSP等類之物或是花小小的錢就想獲得其所想得到的需求改善度,遇到這類的使用者,小弟以前常跟他們說,請找音響店,因為那有著飛天鑽地的廣告詞產品,用以安撫您那蠢動而不安的心靈,不過有可能這些產品你已試過了不少,一直無法達到您的需求度,所以才會找小弟的朋友請小弟來,今日縱使進行空間聲學(含所有擺位與設定)與電聲學.振動學...等的整合改善,都可能無法達到您所企盼的需求度,那些小小的東西之改善度相信你心理很清楚.
也許小弟改天也來玩DRC聆聽差異體驗遊好了 ,(此種無償遊戲燒友應有不少人會想玩),看哪位燒友想體驗,小弟去幫他DRC一下,如此使用者或玩家.燒友較不會面有難色 ,也不需要像小弟友人介紹的人來,還得進行一系列辛苦的聲學量測(縱使是有償服務,但見到使用者自我設限一堆且還會面有難色,小弟也覺既然使用者自己都設限住了,那找小弟前往的意義不大)
兩天前一位建築師在與小弟聊天討論,他對聲學有興趣,他的同學中有一位去攻讀與聲學相關的ph.D,建築師言到他同學對學習聲學的感觸.心得,聲學像是在學地震工程,難怪許多學設計的人多不敢碰聲學,小弟回言:BINGO!!因為它有者許多的物理背景與工程技術,因此它會需要許多的物理.工程數學.結構學.材料學.化學...等進行學習與問題認知.判知與解決.
-
-
2011-02-23, 10:11 AM
#1289
 作者: Brachy
本來想要藏私的, 但看到大家討論的好不熱鬧,
忍不住講一下自己最近利用測試來捉臭蟲及趕臭蟲的實例!
測試項目: impulse response
麥克風位置: 黃帝位
測試日期: 2011/2/9
結果: 如下圖

Brachy大,您的圖上第3和第4個spikes很有趣,先左再右. 可以告訴我,那兩個大概是什麼位置的反射波嗎?
-
-
2011-02-23, 10:39 AM
#1290
 作者: THXman
測量後有什麼用?
非常有用  就是請有聲學問題的使用者換掉器材.打掉空間.裝潢,甚者另覓空間重新處理...等 
不過最有趣的事,依小弟目前的經驗是95%以上多是都辦不到.
以往小弟偶爾會被介紹至有聲學問題的使用者處,當小弟進行了一系列辛苦的測量.判知.報告,在小弟提出改善方針後.要使用者打掉他花了不少錢且又漂亮的裝潢或空間甚或請另覓空間時,95%以上的使用者常是面有難色,因為他們多是想企求於一些小小的東西或或希求於DSP等類之物或是花小小的錢就想獲得其所想得到的需求改善度,遇到這類的使用者,小弟以前常跟他們說,請找音響店,因為那有著飛天鑽地的廣告詞產品,用以安撫您那蠢動而不安的心靈,不過有可能這些產品你已試過了不少,一直無法達到您的需求度,所以才會找小弟的朋友請小弟來,今日縱使進行空間聲學(含所有擺位與設定)與電聲學.振動學...等的整合改善,都可能無法達到您所企盼的需求度,那些小小的東西之改善度相信你心理很清楚.
.
95%以上多是都辦不到,
您可能是保守了,可能是99%以上 都辦不到..
尤其在客廳的燒友,又要灰天土地幾星期,
要過大人那關?
哈..和登天一樣難.
發燒友有時很不理性的,
幾百萬可花,房間的花費就不一定願意了.
我說的:測量有什麼用呢?
其實是感概執行力的難以展現..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