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 dearflight 欣賞『音樂(!)』的角度跟我還蠻像的,先前完全沒有料到是這種等級的!?真不應該放在這裡.....
所以回應一些比較相同偏好的角度如下:
大前提是:多半的回應同好都是主張不要把唱片聽到的與現場聽到的互比,那樣容易失去現場之音樂欣賞的樂趣。不過,這種比較是有另一種樂趣的。
首先是,no.23 這種莫札特的基本(標準曲目)竟然沒有唱片?當年philips出大全集真是出起肖的。就算是沒有那麼瞎捧莫札特的法國樂界,這首音樂的演奏版本也是到處都有。沒有這首音樂的唱片,音樂欣賞的深入程度要再加強喔!.....
而從以上的聽感描述看來,就是鋼琴家退化了嘛!除非『也看到指揮的手勢一直示意第一第二小提琴音量要下來。』這句聽感是唬爛的,否則能注意到這一點的音樂欣賞者,不大可能因為位置的聲音太爛就造成以上誤判。如果上述聽感描述皆無誤,那就是鋼琴家退化無疑。
說對了!莫札特時代的鋼琴演奏技巧本來就很差,如果先受過現代古典音樂的雙鋼琴曲目洗禮再回頭聽莫札特,不會覺得無趣那才是有鬼.....
而且你也說對了!當時 Mozart 寫雙鋼琴的就是為了教學之類.....而且還為了兩個演奏者的協調性而設。也就說,獨奏演奏者就算有李斯特的水準,但是與另一個默契不足的鋼琴家同時演奏這首簡單曲目,反而會彆扭而難聽。當然了,這也是為了與鋼琴女學生那個這個而設下的陷阱......
所以這是為了『滋長協調性』而寫的音樂,情人、父女、母子、知心好友都是最佳組合,Gilels 父女檔的確是最佳典範之一。
相對的,不必到現代,到了舒伯特的四手聯彈,就開始要求『協調性只是起點』、開始要求對話性了!這就要求兩位鋼琴家必需都是高手,否則整體結構會被破壞掉!我熱愛海德席克的任何唱片,唯獨他與老婆的四手聯彈則是全面昏倒。沒辦法,他老婆的程度真的輸他太多,完全無法彌補。
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是遠比莫札特更簡單太多的鋼琴音樂,原本就是要給國小兒童表演用的。但是,拉威爾作曲技巧太卓越,音符雖然簡單到任何國小生都輕易能彈,但是很多『音符的留白』是留給真正高明的法派鋼琴家表演鋼琴抖音絕技的。結果這組音樂真的有夠國家主義:其他地區的鋼琴家演奏,就是比莫札特還要俗的通俗音樂;給法國鋼琴家演奏,突然就變成天籟,再簡單的音符都轉化成神韻級的美感。
所以只要你的聽感沒有唬爛,我看來到是真的聽出莫札特雙鋼琴作品的先天特性了.....
完全正確。莫札特時代的鋼琴協奏曲是用來賺錢謀生的,原因是只有一台鋼琴演奏時,因為音符太簡單(演奏技巧不足啦!),根本無法引起興趣。唯有搭配管弦樂團讓它熱鬧一點,這種音樂會才賣得出去......
要聽管弦樂團與鋼琴進行對話的音樂,當然只能找比較現代的曲目,而且是越現代越強悍,考驗的反而是你有沒有能耐掌握那麼複雜的聲音結構了.....
[後面恕刪]
從以上聽感討論看來,該不會又來了一個扮豬吃老虎的音樂同好?都是被 Deen嚇到的.....不過音樂素養高卻沒有no.23的唱片也真的太誇張,也許又多了一種走向古典音樂欣賞的不同途徑?那就請你多多分享了.....
p.s. 本文全篇都在用力吐槽莫札特,不是莫札特不好,而是從 dearflight 的音樂欣賞角度而論莫札特真的非常不好,所以順著他的角度就寫成吐槽連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