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與hojuiyang111在言訊息量的邏輯問題很大,從樓主的敘述中在下再度列舉幾個基本問題
1.對於設備訊息量的夠與不夠如何進行定量的判準?
2.無響室是吸音空間,請問它就影響了設備本身的訊息?
3.以同一設備系統而言,在聲缺陷較大的空間對整體重播的聲頻影響較嚴重還是在聲缺陷較小的空間對整體重播的聲頻影響較嚴重?
-------------------------------------------------------------------------------------
在MYAV的問答
quote:
原發表者是 lyyoung
1.用好的耳機或是到參考級的系統去聽,做比較。經驗法則也可以應用。
2.無響室不會拿來聽音樂。吸音會影響耳朵聽到的訊息量。
3.聲音缺陷大的空間需要先做初步簡單可回復的處理。但我認為一般人的空間大多不夠大,無法做足夠的聲學處理,不如最後再一起調整!
1.耳機的重播特性不同,使用耳機更需考量耳殼效應...等,問題又是不一樣的.再者耳機的好壞之定量判準如何?何謂參考級系統?其定量定性的訊息量判準為何?
經驗法則往往無能達一定的確準度,更無能放諸四海.
2.無響室是為創自由場等特性空間而創的,你在未能確認設備的訊息量判準法則下,又談耳朵的訊息量肯定更無能定量判準.再者,吸音與不吸音都會影響聲場內的聲頻,因此在科學的界定下,若要一定的主觀聆聽,對於listening room是有一定的嚴格規範與數學統計,非是如此不合邏輯的妄說.
3.當你無能進行一定的定量定性判準,要言處理,便是無章無法.在聲學處理上的方式與步驟並非如兄言之法.
兄的論說邏輯全然不通.
----------------------------------------------------------------------------------------------------------
對於廣義音響(聲學)或狹義音響重播之事物的研究,要從信息量的角度切入進行研究是好的.多廣角的研究可以使學科更廣化.更深化.使之掌握性更能提升.
1928年R.V.L.哈特萊首先提出信息定量化的初步設想,之後不少研究者亦投入其中.
從信息量的研究角度切入,還需再注意及了解到心理物理函數,絕對感受與絕對閾限,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韋伯定律.費希納定律...等.
如假設人舉重量為例,假設在韋伯公式下K=0.02,而原始舉物重為50克,則需舉物重為51克才被人察覺比原先重一些,若始舉物重為100克,則需舉物重為102克才被人察覺比原先重一些.
當提"最大訊(信)息量",其"最大訊(信)息量"若無法量化,其往後的推演更無邊際.如此將產生更多的虛說.
期望有志從此角度對聲學或音響重播進行研究者,請好好根深基礎,而非如xx雜誌等,常言些毫無邊際x話.虛說.
有興趣從事此方研究者,可參閱後文信息量化測度
PS.
恕在下直言,此與myav而言並無素質很優的特性,只是風格上不同,偶時反倒是myav有臥虎藏龍之人私下pm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