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切都是訊息!
訊息傳遞的確實與否,是溝通是否成功的關鍵。沒有有效溝通,工作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教學是如此,行政是如此,人際到處是如此,音響當然也是如此。接點很重要,線材當然也很重要。個人認為,調整音響,第一個是該把要有的聲音先找出來,也就是訊息量要夠。器材如果沒問題,常常就是連接和傳導出了問題。所以,我覺得線材主要不是用來調音,線材就是要盡責地做好傳導的工作,把該有的訊息傳導出來。喇叭也應該把該有的訊號播放出來,訊源後級前級也要能充分驅動下一級。訊源的選擇應該和系統分開處哩,一開始不需花太多,但是應該只要有一定以上的質,系統都該有好聲音,不論是數位或是類比,高價或是平價!我覺得音響調整到最後,就是訊源質感的問題,這時候才需要花比較多的預算在上面,例如高價的唱頭或是唱盤,轉盤或DAC。
線材一定要很貴嗎?當然不是,但至少傳導要夠"可靠"。高品質的銅線就夠好了。等到訊息都出來了,再做一些擺位和空間的小微調,或是高低平衡的微調。切忌一開始空間就做很多吸音裝潢,因為訊息一開始可能就不見了,通常就很難做調整了!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yyou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lyyoung
訊息傳遞的確實與否,是溝通是否成功的關鍵。沒有有效溝通,工作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教學是如此,行政是如此,人際到處是如此,音響當然也是如此。接點很重要,線材當然也很重要。個人認為,調整音響,第一個是該把要有的聲音先找出來,也就是訊息量要夠。器材如果沒問題,常常就是連接和傳導出了問題。所以,我覺得線材主要不是用來調音,線材就是要盡責地做好傳導的工作,把該有的訊息傳導出來。喇叭也應該把該有的訊號播放出來,訊源後級前級也要能充分驅動下一級。訊源的選擇應該和系統分開處哩,一開始不需花太多,但是應該只要有一定以上的質,系統都該有好聲音,不論是數位或是類比,高價或是平價!我覺得音響調整到最後,就是訊源質感的問題,這時候才需要花比較多的預算在上面,例如高價的唱頭或是唱盤,轉盤或DAC。
線材一定要很貴嗎?當然不是,但至少傳導要夠"可靠"。高品質的銅線就夠好了。等到訊息都出來了,再做一些擺位和空間的小微調,或是高低平衡的微調。切忌一開始空間就做很多吸音裝潢,因為訊息一開始可能就不見了,通常就很難做調整了!
我的經驗裡, 是很難有所謂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絕對中性的設備.
我以為討論訊息量, 可能先要分成兩個部分:
1. 軟體本身的訊息量
2. Playback系統一直到喇叭和空間, 每一個部分對經過它的訊息量的所施加的影響8)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iv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lyyoung
切忌一開始空間就做很多吸音裝潢,因為訊息一開始可能就不見了,通常就很難做調整了!
訊息從何處來?
喇叭,喇叭出來的才是我們要聽的訊息,
換句話說,直接音才是我們要聽的,間接音其實都算是雜訊,
對照組,耳機,那清晰透明無隱,該沒有任何喇叭能及。
最近去個小朋友的小小mastering room,建議他牆面都加上毛毯吸音,前天他的回應
最近這樣用空心磚架好、週圍用布吸中音,雖然沒有DRC,但是變得比較容易判斷音色,幫朋友樂團Mastering的聲音他們很中意。
一般建議別吸音,該是為了避免只吸收中高頻,卻吸不掉多少低頻,導致整個頻譜比重失衡,
但重吸音訊息少嗎?其實不會,雜訊少了,音樂中的訊息才能真的傳達,
只是比重不對,聽來不對勁。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首先,極為中性的器材並非沒有,但真的都不太便宜。其次,錄音本身的訊息量如果夠大,重播出的效果當然會容易比較好。最後,如果要一項一項去考慮器材對聲音的影響,非常累人,也不易找到完美的搭配。通常我比較建議也比較喜歡一套西裝的聲音。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yyou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以上幾文.讓我想到何版主名言..平衡的最大訊息量.
主要在"訊息量".如何追求.何為平衡.又怎麼弄到最大.是課題.
訊息在軟體裡.在LP裡.CD裡.數位檔案理.甚至電腦裡..
基於還原理論而言.幾進幾出後只有越打折扣.不可能越好.除非~
所以先正本吧..
懂錄音製作的朋友請先發個聲.
如何的錄音製作才是最佳訊息量之始..
歐..
突然想起本站英明站長有製作過..超規格的傳真錄音.
小弟一直緣淺未聞..
乾脆我們不要先去比別人大廠..先自己好生揮灑論述一番..哈.
-
-
 作者: Yeh捨
以上幾文.讓我想到何版主名言..平衡的最大訊息量.
主要在"訊息量".如何追求.何為平衡.又怎麼弄到最大.是課題.
訊息在軟體裡.在LP裡.CD裡.數位檔案理.甚至電腦裡..
基於還原理論而言.幾進幾出後只有越打折扣.不可能越好.除非~
所以先正本吧..
懂錄音製作的朋友請先發個聲.
如何的錄音製作才是最佳訊息量之始..
歐..
突然想起本站英明站長有製作過..超規格的傳真錄音.
小弟一直緣淺未聞..
乾脆我們不要先去比別人大廠..先自己好生揮灑論述一番..哈.
去過當時錄音的現場.
很訝異的是,錄的時候像螞蟻叫,錄音後放出來監聽的聲音卻大異其趣.
所以,甚麼是現場??
我早有自己的定義!!

StevenCheng將軍
-
-
其實我曾於中部燒友 sam家.湊熱鬧觀摩空間測量時有聽到長度約1分鐘的下載版內容.
唱的好像是"依帕內瑪的女孩?"段..但印象真的不深..
也感到是能量略小些. 如將軍兄所言.?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drunkenlife
但重吸音訊息少嗎?其實不會,雜訊少了,音樂中的訊息才能真的傳達,
只是比重不對,聽來不對勁。
吸音太多,訊息有可能會減少,
擴散是另一手法.
-
-
 作者: 將軍
去過當時錄音的現場.
很訝異的是,錄的時候像螞蟻叫,錄音後放出來監聽的聲音卻大異其趣.
所以,甚麼是現場??
我早有自己的定義!!
麥克風數量,位置及混音,均會是變數,
音樂廳的現場,其實也不是只有一個.
-
-
 作者: lyyoung
訊息傳遞的確實與否,是溝通是否成功的關鍵。沒有有效溝通,工作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教學是如此,行政是如此,人際到處是如此,音響當然也是如此。接點很重要,線材當然也很重要。個人認為,調整音響,第一個是該把要有的聲音先找出來,也就是訊息量要夠。器材如果沒問題,常常就是連接和傳導出了問題。所以,我覺得線材主要不是用來調音,線材就是要盡責地做好傳導的工作,把該有的訊息傳導出來。喇叭也應該把該有的訊號播放出來,訊源後級前級也要能充分驅動下一級。訊源的選擇應該和系統分開處哩,一開始不需花太多,但是應該只要有一定以上的質,系統都該有好聲音,不論是數位或是類比,高價或是平價!我覺得音響調整到最後,就是訊源質感的問題,這時候才需要花比較多的預算在上面,例如高價的唱頭或是唱盤,轉盤或DAC。
線材一定要很貴嗎?當然不是,但至少傳導要夠"可靠"。高品質的銅線就夠好了。等到訊息都出來了,再做一些擺位和空間的小微調,或是高低平衡的微調。切忌一開始空間就做很多吸音裝潢,因為訊息一開始可能就不見了,通常就很難做調整了!
我多年前處理音響室時就犯了一開始就做很多吸音處理的錯誤。那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整面喇叭後牆都貼上吸音海綿。除此之外,其他幾面牆也作吸音處理。音響室靜得可怕!只要一踏進音響室,不需要關上門,耳朵就能感受到壓力,但聲音缺乏生氣和空氣感。近年我處理新的音響室時就避免一次過裝置吸音或擴散設置,花了一段時間慢慢比較和改善。
像 lyyoung 大所說,一開始空間就做很多吸音裝潢,訊息一開始可能就不見了,通常就很難做調整了。除此之外,我見到一些發燒友擁有鑽石高音單元的喇叭,卻做過多的吸音處理,我就會想那要能去到 50khz 的鑽石高音單元幹嘛:^)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