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體間的相對距離,當然會影響到達耳的距離及角度.
可列印查看
單體間的相對距離,當然會影響到達耳的距離及角度.
一個水池 一個湖 能稱湖就不是池 水波漸漸擴散 池跟湖水波的擴散就是不一樣 這自然物理的情況就算改善也無法達到
希望能理解我想表達的 如我說的是無法或不該理解的 那就很抱歉了
喇叭特性是不是也需要一併考慮進去呢?(包括喇叭大小對應空間大小及聆聽距離等因素)
只要到過將軍大大的超級音響室,就能了解其中的含義:)
我覺得有一點必須要談清楚....音速在空氣中是一樣的, 與頻率無關
所以用距離是無法控制所謂中高音同時到達的問題啦.....:)
距離所能影響的是各頻率能量衰減的不同程度
每個單體起動(或是反應)速度的不同如何做補償, 我想最常見的就是單體平面位置不會在同一面上, 所以也很少會看到高音單體是擺在最前面:D
喇叭單体發音點是以音圈部位為起點 所以高中低喇叭正常製作是音圈擺在垂直的同一位置。"同一垂直點位置發音"
三音路發音後要能全頻溶合這跟音箱設計[單体擺位]有關,一般用的空間就不須特別標明[聆聽最近距]
鑑聽喇叭[近鑑聽用]為了可近聽單体排列密集靠近,並且原廠該會有最近距离建議。
""同點發音""在同距的垂直或水平線
同步發音是何意思?
中高音同時抵達當然很重要,
不過同時抵達是容許誤差的.
http://swipe.swipelife.netdna-cdn.co...m-speakers.jpg
現有的山就爬不上了....
人的感官容許小誤差,
甚至偶會喜愛小誤差.
理論為何重要?
在未端使用者而言,應是應用在設定及調整上.
http://www.thielaudio.com/THIEL_Site...mages/time.gif
是ㄚ......所以何大要不要換個平面震膜的喇叭試試看, 像是靜電喇叭...:D
同平面同時發聲, 就不會有你擔心的中高音不同時抵達的問題了
若是擔心能量不夠的問題, 就加兩支超低音, 或是Sanders sound system......
http://www.sanderssoundsystems.com/
為何不是呢?
當然何大可能要說明一下你認為的中高音同時抵達是怎麼樣定義......
實際音樂訊號非常複雜, 我先簡化一下我們的條件:
一個高音單體發出5k, 一個中音單體發出500Hz, 只要高音和中音距離聆聽點(我再次簡化條件為一點, 因為人有兩隻耳朵)的距離是一樣的, 兩隻單體發音(功)的時間是一樣的, 那麼這5k, 500Hz的聲波就會同時抵達聆聽點.
所以在多單體的動圈式喇叭的設計, 如果各單體的位置是無法微調, 那肯定是無法適用於不同的聆聽空間和使用者. 因為廠商設計時只能假設各單體"聚焦"於一個預設點(這時候, 我們先不考慮每隻單體輸入訊號時的反應時間).
所以如果非常在意所謂的同時抵達, 市面上大部分的喇叭是不可能達到的.......:o
當然平面式喇叭也有很多種, 但以QUAD, Sanders sound system來說, 同時抵達是沒有問題的.:D
音 音的速度 音速 祗要是音[波]速度都該是一樣
所以發音點在同一距离[但不是同一點]到達抵達[相同距离]因該是相同
因該是這樣的
虽然如斯, 但是單體的反應快與慢, 各單體離耳朵之間的距離必須不一樣.
不過多單體除了時序,仍可在GAIN 上作調整
http://www.renaudio.com/InstallsPics/manu8.jpg
小弟幾年前也用過WEGG3的月神Lunar 1
有空時來寫寫心得:)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330010666
不會吧...連這詹兄也用過?:O
WEGG3其實是Cello喇叭的草創者 _轉貼自音響論壇177期_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0Rev.../177/09Ou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