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n兄,用線吊喇叭線,可以做到第一點和第二點,但是在減震和隔震上的效果就非常小。
畢竟震動是沿著喇叭線傳導,或是透過空氣振動傳到喇叭線身。
要干擾震動沿著固體傳導,有個方式是讓固體的密度不連續,可以讓震動反射回去。
一些高級線材,在接近端子的附近都會套一顆亮亮的金屬,就會有類似的作用。
套得越緊密,金屬密度越大越重,反射震動的效果就會越好。
但對第二點,介電係數來說就不好了。
所以最好能找到介電係數低,密度大的材質。(angel)
可列印查看
一口氣多了許多討論議題,我看著都亂了!如果有誰覺得自己的議題被忽略了要舉手答『有!』,不然就算是大魔王也不知道討論到那裡去了!
第一、外接時脈的問題:目前討論到NANO DAC的天限。我個人『用猜的』推薦下一步升級是樂之邦的 MD30 PLUS,因為舊版就不錯了。或者請某個大魔王幫你改時脈.....:P
不過也許先團購個幾個大家一起玩玩看?別問我,我不知道悉麼玩團購,只會花錢買而己.....(blush)
第二、架線的問題:這個建議是非常進階才要考慮的,因為它極有可能涉及主觀偏好。我個人是傾向:每個端子與線的連結處一定要穩固,這是絕對科學。架線器絕對不能用金屬導電物(我犯的大錯!),這也是絕對科學。
而使用木頭則是相對科學,因為我的系統太直白了,沒有任何一點點木頭味;這會讓偏好美聲的人聽了受不了,所以加一點木頭給他們爽吧!
相對的我也猜測:使用木頭架線,但是木頭底下使用RC角錐隔震,應該會是很理想的。
其他的再慢慢討論..........。
我猜是這張?
每次逛到這張對封面都特別有印象...
附件 31389
Yap,非常好認的"黑人臉".
不用團購阿,到淘寶買東西,先用代付(我是用幫幫寶)
附件 31390
之後在淘寶頁面輸入以下集運商的倉庫地址、收件人姓名、電話(是倉庫的不是你的),建議填寫前利用阿里旺旺跟客服溝通寄到哪個倉庫合適並詢問屬於特貨還是普貨,但音響產品都是特貨居多。
附件 31391
淘寶頁面輸入好公主集運(你要找其他家也可以)倉庫地址後,賣家寄出後把快遞單號填到公主集運的預報頁面,並簡寫產品概要(可以簡單寫聲卡、耳機放大器)
附件 31393
之後等待到貨,在同樣上方這個頁面,可以在預報的單號中看到到貨的重量以及試算運費,確定到貨後,在利用幫幫寶隨便在公主集運的淘寶店鋪支付相關費用,然後公主集運就會幫你安排寄到台灣,一般4~7天會到。
附件 31394
附件 31395
---------
樂之邦的 MD30 PLUS 也是用 SuperDSP 210 跟 數字時代2 一樣,如果我已買了數字時代2跟HP11,那升級樂之邦的 MD30 PLUS等於只用他DAC部份,然後我原本數字時代2跟HP11就沒用了...? (angry)
對了,HP11一公斤運費是25元人民幣,所以實際上是2KG=50元,不是照片中34元,估計MD30 PLUS也是一公斤25元的運費。
連您都請不動大魔王了,更何況我...無名小輩 (devil)
咦,小弟好像沒看過AN7510有套金屬?
小弟所指的金屬環,像是realcable CA-Reflex訊號線 (圖片來自新天新地stsd99.com)
附件 31392
nano dac如果要改更高級的參考時脈當然可以,但內部供電品質不佳空間不足,改成外接時脈最簡單。
但是重點是:
1. 這串以小弟斗膽揣摩教授的初衷,是致力於使用每個人都買得到的產品得到最好的效果。比較複雜的DIY改機應該算是偏離主題了。
2. nano dac是否值得花這些心思去改機?這也有待商榷。當然也許改機之後是另一個天地,但還沒試過之前,誰也不敢說。
對耶,不過可以讓賣家定製大魔王推薦的晶振
我看這個es9038pro的DAC也是很心動,拿來接數字時代2可能會很感人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cket=10#detail
不知道大魔王能評價一下嗎?
看一看這台好一點,上面那台只是es9038pro,但似乎沒有很好評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03701556309
關於上面這台的介紹: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ad&tid=2003230
多謝啦!如果要買,我自然有管道,只是想看看能不能順便幫幫沒有管道的同好們....(angel)
歡迎大家測試看看!..........(giggle)
這張唱片的演奏水準有異國情調、但是沒有鋼琴音色的豐富度與純粹美感,再加上錄音不知何故有問題;在我的音響系統表現地不但遠輸給蕾菲布的『錄音效果』(演奏就不必說了),演錄也都輸給 emi france schubert大全集的 Christian Zacharias。
而且老實說,與1934的瑪格麗特隆相比,因為我的系統太直白太精確了(嘿嘿!),所以正確轉錄的老錄音聽起來仍然是勝過一截的。不過這個判準是超高難度,而且難以排除個人主觀偏好的問題,就當成一個參考。提出這點是一直有同好懷疑歷史錄音怎麼可能播放音響效果超過現代錄音?你看連不認同我的音響走向的Higuma都表示1934的播放效果不錯了......(devil)
我認定這張唱片錄音有問題,當然也會有人認為沒問題;誰對誰錯就不管了,反正每個人音響走向最終還是會有不一樣.....(giggle)
老實說,Solstice/Fy的錄音好像沒什麼不好的吧?最少我買過的CD跟唱片(特別是鍵盤樂器曲)的錄音都讓我很滿意。演奏合不合意?那就是別的問題了。我有一套絕版的N'Kaoua D'esir'e彈拉威爾全部鋼琴曲的CD,錄音是Solstice一貫的水準,只是演奏不完全合我的意。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是哪裡不喜歡,總是覺得少了什麼?
gangster.tank兄您好,
如果賣家可以把CCHD-957換成NZ2520SD當然好,不過兩個產品尺寸大小差很大。
CCHD-957的尺寸為14.2mm x 9.14mm,而NZ2520SD的尺寸則是2.5mm x 2mm。
除非找到合適的轉接板,並配合良好的焊工,才有辦法使用NZ2520SD。
關於外接時鐘,除了頻率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忘了說:電壓。
能接外接時鐘的機器,都會標示時鐘接口的最大輸入電壓。
在接上外接時鐘之前,您必須確認外接時鐘的輸出電壓,一定要小於機器標示的最大時脈輸入電壓。
電壓的標示法可能會有兩種: Vpk-pk (或標為Vpp,也就是最高點和最低點的電壓差) 和 Vrms
如果時鐘訊號為正弦波,兩者轉換的公式為 Vpp = 2.829 * Vrms
而如果Vpp的標示為+/-1V,公式裡的Vpp不能代入1V,要帶入2V,才是高低之間的電壓差。
如果輸入電壓超過標示,您的機器就非常可能會損壞,所以請多留意。
至於es9038pro的DAC好嗎?
影響DAC的表現,除了使用的晶片型號以外,供電品質、輸出緩衝、電路安排等等,
全都是非常重要的參數。
100台使用es9038pro的DAC,就會有100種聲音。
在沒有實際聆聽之前,是完全沒辦法評論的。很抱歉~
MD30 PLUS好像看不到太多評價,找到這個,對樂之邦和MD30 PLUS有疑慮的好像比較多: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xtra=&page=1
所以我其實蠻好奇卡布先生自己怎麼看這張舒伯特的錄音成果,必須承認的是,
相較於solstice一貫以中高頻指尖音色為鋼琴錄音結構中心的慣例,這張舒伯特捕捉了更高比例的
共鳴腔能量及殘響,我無法確定是因為錄音空間太小以至於反射音比例過高,還是卡布先生認為這
樣的詮釋就是需要更高比例的共鳴腔結構。但就結果而言,這使得這張舒伯特容易出現諸如:背景
不透明,鋼琴中高頻音色被低頻能量遮蓋住,共鳴腔聲部比例失衡,整體音色混亂毛躁的不良聽感
,以至於「沒有鋼琴音色的豐富度與純粹美感」。
不過就我自己的聽感來說,這張舒伯特在理想播放下應該要能平衡住共鳴腔聲部的陽剛之美與指尖音色
的歌唱性,至於背景殘響則與其他錄音一致,應該要能分離出不同聲部的音色層次並達成和諧的整體美感,
只是相較於典型的古典鋼琴錄音,這張在殘響結構上會更矇,較類似於插電樂隊的Bass能量散佈在空間中
那樣,主旋律線不是詠唱在透明夜空,而是從霧色中穿透出來。實際上在離舞台較近的位置聆聽一些強調
共鳴腔力度結構的演奏家現場,也是會有類似聽感,只是完整的現場永遠能平衡所有音色元素,並共鳴出
最鮮明的色彩與最濃烈的張力。
再補充一下,我並不會說這張舒伯特的錄音成果有達到怎樣的高度,只是要說這是卡布先生的失手之作,
我不太同意,但確實,從最近經驗,這張還真不好播好。
我用數字時代2接大利賣的三萬元銣時鐘!
聲音是乾淨些沒錯,但反而少了許多瞬態及活生感
而且時鐘我已用上了vahalla 電源線,同軸也是萬元等級!
這又是一筆開銷!
最後時鐘還是全撤了!
把這預算投資在地盒還比較划算!
感謝gagi0603兄提供DT2外接銣時鐘的個人經驗。
我自己DT2使用CCHD-957外接時鐘後聽感不只聲音變清晰,瞬態反應及活生感也加強了許多。
我用教授提供過的tosi2010-1.wav的試聽檔來AB TEST,使用外部時鐘後tosi的小提琴不只聲音力道
加強許多連纖細度也提升了。結果連帶著活生感也跟著提升不少,說誇張一點彷彿tosi真的出現在現場
演出了。
gagi0603兄雖然你DT2外接銣時鐘的經驗讓你不是很滿意,但是CCHD-957外接時鐘方案花費不到2000
台幣就有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建議gagi0603兄試試DT2+CCHD-957外接時鐘方案看看。
我現在是數字時代2→nano dac→擴大機→耳機,我的意思是如果把nano dac改成如以下這台同樣支援同軸輸入的DAC,是不是就不用理它的「CCHD-957」,然後改為將數字時代2使用「NZ2520SD」的外接時鐘呢?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03701556309
原本想一口氣升級到bchsieh大魔王說的NZ2520SD,但是又怕他們不熟悉此晶片的能反而弄巧成拙?還是訂升級為CCHD-957加寄回台灣的運費好了!我準備買一個來玩了,因為我的陸生朋友根本聽不懂我在說啥,這下子真的要勞駕tetsuka幫忙了!我們私下連絡?(clapping)(clapping)
erji網站雖然曾經有熱愛我文章的人,但是音響素質真的就只是流行觀點,是無法當成參考指標的....(giggle) 數碼多比之高太多了,我們my-hiend的bchsieh更是奇才(devil)。md30 plus唯一的缺點是內建耳擴嚴重水準配不上,最好外接耳擴,如果是兩聲道就沒問題了。
幫個忙好不好?明明蕾菲布某張唱片嚴重彈錯、丟失幾十秒的樂譜內容以上,他也不會告訴你們呀!?
只要有能耐在沒有任何提示情況下就可以聽到那裡丟掉幾十秒的樂譜內容了,當然就聽得出來這張黑人舒伯特有什麼問題了!........(devil)(devil)
好了不虧人,我只是要吐槽搬出卡布先生是嚴重的邏輯謬誤就對了.......(devil)
其實,由於高頻訊號會隨著傳遞距離衰減並增加jitter,所以時鐘離接收晶片越近越好。
因此,如果控制其它變因,單以距離來說,內建時鐘會比外接的好。
但內建時鐘的最大困難點,就在電源。
好的時鐘電源需要完全獨立,最好從AC開始就獨立,不只是獨立穩壓而已。
這需要不小的空間。
空間對獨立裝箱的外接時鐘來說,就不是問題了。
所以,連接外接時鐘的線材,越短越好。
另外還要注意特徵阻抗是75歐姆還是50歐姆。
接頭和線材都要是相同的特徵阻抗,訊號才不會嚴重劣化。
如果器材沒標示特徵阻抗,要如何判斷?
最簡單的就是從接頭來判斷。
拿DT2來說,它的時鐘輸入端子為sma。
只要是sma,就是50歐姆。
所以使用的外接時鐘,從時鐘的輸出端子,線材兩端的接頭,還有線材本身,其特徵阻抗都必須是50歐姆。
另外常用的接頭是BNC。BNC就有兩種特徵阻抗,可以從端子的外觀輕易判斷(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附件 31396
如果是RCA頭?由於RCA頭並非標準高頻端子,所以除了一兩家廠商能把RCA端子做成符合50/75ohm的規範,其他的不可能符合規定。
基本上,音響數位訊號用RCA端子,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至於線材,如果您的線材沒有外加其他的包覆,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型號。
例如RG-58、RG-59、RG-316等等。
然後請出google大神,就可以知道您的線材是50ohm還是75ohm。
接下來您就會發現,很多線(包含廠製線)都在亂搞。
小弟就有兩條接頭為50ohm BNC,但線身是75ohm的廠製儀器用線,已經去站衛兵了。
那萬一外接時鐘的輸出端子,和機器的輸入端子,阻抗不同怎麼辦?
1. 假裝不知道,就這樣聽,反正有聲音,而且聲音跟內建時鐘不同.... (giggle)
2. 換外接時鐘 (devil)
3. 換機器 (devil)
4. 請人幫忙改機器的端子
5. 買阻抗轉換器 (但是經過阻抗轉換器,jitter會變大,至於會變大多少,要看設計和製作精度,而且很貴)
無論如何,時鐘線越短越好。(angel)
再多囉唆一句:如果時鐘頻率是MHz等級的,時鐘線至少要跟SPDIF數位線同等級,甚至要更好。
以DT2來說,時鐘頻率是24.576MHz,而一般的44.1KHz的SPDIF訊號,頻率才5.6448MHz。
要192KHz的SPDIF訊號,才會到24.576MHz的頻率。
也就是說,時鐘線材需要比SPDIF同軸線材更高更好的頻寬。
2-1. 請人幫忙改外接時鐘的端子
真奇怪,RIP CD時,總覺得PCIE SSD的聲音沒有比企業級HDD好聽....
就像是光纖跟同軸線的差別...
intel 750 400GB = 有一層霧
企業級HDD = 那層霧不見
感覺RIP到HDD高頻、低頻的表現比較好
你的聽感完全正確!(clapping) 這是非常普遍的RIP差異現象,但是你也要記住:太差與太好的電腦播放系統都聽不出RIP差異的,像上之你提供的測試一樣。
剛剛你答應可以電爆你,先說好不能生氣喔!
所以我說你的音樂素養還遠遠差我一大截嘛!.....(devil) 我說的不是『彈錯音』這種低級錯誤耶!是漏了幾十秒、少了好幾個『樂句』、缺了三個以上的『樂段(SECTION)』耶!!連這個缺失都聽不到,基本上是對古典音樂結構的整體性欣賞能力欠佳呢!就好像欣賞奏鳴曲跳過整個第二動機樂段,最好可以聽不出來!!
當年的主惟原先不相信,後來一起聽,到了錯處不到兩秒鐘,他就叫了一聲:啊~~~~~這才是真正的高超音樂素養。
先聽得出有問題才是重點,再來要怎麼解釋怎麼護航才是可行的。當然就別妄想能像我的音響水準與音樂素養,是可以直接聽出蕾菲布是如何因應這個重大缺失而改變演奏方式、從而讓整體音樂結構沒有崩潰的。所以對我來說,這個重大缺失更能理解蕾菲布到底有多麼可怕地偉大,沒有這種經驗的人當然無法感受。不然你以為我高舉蕾菲布是有史以來『世界第一』是隨便說說的?
平常不拿出這個超高難度的音樂素養問題,是知道這個標準太高說之無益;現在是因為你把你的音響美學當成音樂欣賞的正確方法,還認為我的音響走向之音樂訊息是不完整的;那麼我就有資格挑剔一下到底是誰的音樂欣賞能力有問題了,結果一試之下,唉唉,再練個幾年吧.......(devil)
說好玻璃心不能碎的喔!不然我就把這一段刪掉......(giggle)
這裡也說對了!趕快升級成WIN10吧!WIN7無論如何優化,都是被WIN10打好玩的;先前不知道gangster.tank你是用WIN7,不然早就強烈警告了......(blush)
這部分我直接承認我完全不行ㄟ,對我來說,那一樣是屬於看譜的部分,
也就是說,我欣賞的方式還是直接基於音色 流暢性,或是更惟心的美感,
哪怕演奏家只是借個旋律重新即興改編,我也只會感受,這樂曲對我的
滿足感有多少,如果我聽得出他是哪個曲目改編的,也許會跟原曲做個比對,
但關注點也不是他改編技巧如何(我完全沒能力說這個),而是我體會的感受
如何.
我知道懂得作曲結構會帶來另一層面的欣賞樂趣,甚至能解釋為何這樣的樂句
能帶來怎樣的美感,但因為我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所以實在無法體會.再以
你一直舉例的Lefebure來說,我體會的偉大就是那種深度的美感營造,至於她
是否把曲目的結構改掉,另行創造出旨趣,我確實不會知道,但如果是粗暴的把
樂句從中截斷拼貼,那種不流暢 不完整的怪異感我還是會知道,但很可能不知道
原因為何,除非我剛好對那曲目非常熟悉.
順便問一下,所以你那天播了你所謂的超高難度考驗? 這種的不用考我,我一定不知道啦.
其實我也想問,就你的見解,美感是基於結構形式,還是結構形式應該服務於美感?
當然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種假議題,因為終究會牽扯到最基礎的爭議,何謂美,能否定義.
但嚴謹的照著作曲理論,就能完成藝術創作? 那是否用軟體程式就能不斷創作出藝術?
又或著說,智性在藝術的領域究竟該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