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hifi tuning 至尊版於dac,telos第二代保險絲 我是先買一支和hifituning比較 ,hifi tuning 中頻較厚,高頻音頻較飄曳泛音個人感受乍聽之下更延伸,telos高低頻收得快。有將buffer調小感覺,高低頻延伸不浮誇收斂較快! 沒什麼僻性,加了許多隻系統音底幾乎末改變!音質更細膩! 動態換越多支是相加的。個人偏好所以將hifi tuning 賣了! Qbt加冷凍技術加telos小紅貼背景硬是更黑了下來。 動態表現真的強。
可列印查看
我只用hifi tuning 至尊版於dac,telos第二代保險絲 我是先買一支和hifituning比較 ,hifi tuning 中頻較厚,高頻音頻較飄曳泛音個人感受乍聽之下更延伸,telos高低頻收得快。有將buffer調小感覺,高低頻延伸不浮誇收斂較快! 沒什麼僻性,加了許多隻系統音底幾乎末改變!音質更細膩! 動態換越多支是相加的。個人偏好所以將hifi tuning 賣了! Qbt加冷凍技術加telos小紅貼背景硬是更黑了下來。 動態表現真的強。
除了不能直接對應DSD外,NAD的M2以及他們類似的產品基本上早已達到谷津描述的標的。
http://nadelectronics.com/products/m...eading-reviews
從輸入開始就完全是數位處理,一直到輸出端子前才轉成類比。Stereophile測量的結果-M51 DAC,基本上就是把M2輸出級做到前級輸出的電壓,而不是後級輸出的電壓,測量結果也是相當好。不過好像也沒聽說他們賣到缺貨。所以,應該還有什麼別的東西不夠吸引人。
我沒聽過這部,對聲音不予置評。技術上來說,我實在看不出還有什麼問題(除了不能直接處理DSD外)。
原生的USB 3.0 DDC ,雖是Xmos方案,有可能取代目前U3TT方案嗎?
至少可以不用再多做一些轉接。
https://world.taobao.com/item/423487....F5W8NW#detail
最近想升級到最新的U3TT方案,參考之前教授及許多前輩的經驗,我自己是想用以下方式進行,不知是否可行?
CAT => WW星光USB 3.0 (A-B)線 =>1號轉接頭(+5V) => 一號長芯盛 => 2號轉接頭(+5V)=> Benevo USB 3.0 7-ports HUB (求極致就+12V)=>3號轉接頭(+5V)=> 二號長芯盛 => Real Cable USB 2.0 (A-B)線=> 4號轉接頭(+5V)=> DDC (數字時代2)
1. [6N OFC]USB電源/訊號分離轉接頭(USB3.0 only) A公轉 B母座+DC座(5.5/2.1)
2. [6N OFC]USB電源/訊號分離轉接頭(USB3.0) B公轉 A公+DC座(5.5/2.1)
3. [6N OFC]USB電源/訊號分離轉接頭(USB3.0 only) A公轉 A公+DC座(5.5/2.1)
4. USB電源/訊號分離轉接頭-(USB2.0) B公轉B母+DC座(5.5/2.1)
目前想像到的問題是,1號轉接頭至二號長芯盛之間是一段不短的直線型態(因為沒有用USB線,只是一連串的轉接),空間擺位會是一個問題。
天啊!我之前好像越回答越亂七八糟,到底先前再寫什麼?你們照著做大概會做白工.......(devil)(blush)
絕對 HI-FI 且正確的方案是:
CAT => USB 3.0 線(斷掉2.0線與電源) => 一號長芯盛(本身就要接MSP-600-5V(第一個5V)) => USB 3.0線(斷電再外接5V(第二個5V)) => USB 3.0 HUB(可加12V) => USB 3.0線(斷掉電源)=> 二號長芯盛(本身就要接MSP-600-5V(第三個5V)) => USB 2.0線(斷電再外接5V(第四個5V)) => USB 音效卡
總之長芯盛前的USB線是不必外接5V的,先前寫到頭昏了!.........(blush)(blush)
謝謝教授的回覆,這樣完全清楚了,和我原本的想法只差在長芯盛的電源來源而已(USB 3.0 only 指的就是斷2.0的電及訊),改一下DC頭的尺寸就OK了。
只是若不用轉接頭直接取代的話,USB 3.0的線至少就要三條,這麼多段的線如何選擇及組合又是另外一個議題及花費了。
等等...斷掉2.0電源的意思是電訊分離的轉接線嗎?還是我又錯過了什麼?
Sent from my iPhone using Tapatalk
附件 30263
小弟粗淺的了解,USB 3.0九個接腳,其中1-4是原來USB2.0的電及訊號,5-9是USB3.0新增的訊號線路,在CAT至一號長芯盛間,為確保訊號是跑USB3.0(5-9線路),故用轉接頭斷掉1-4也就是usb2.0的電及訊號線路,如此,從CAT到一號長芯盛間,才確定是跑USB3.0的訊號。
請問"USB解決方案",03 USD換成數字時代2,是否有感?
附件 30276
最近在為USB3.0線材及U3TT方案傷腦筋的同時,也玩了另外一套很超值的系統,就是樹莓派(raspberry Pi)。
配置於下:
1. 主機:樹莓派2或3 (raspberry Pi2/Pi3,我先後買了二片主板,都很好)(主機板就一張名片大小)(NTD 1400)
2. 擴充板: hifiberry digi+ (I2S,可以用光纖或數位同軸輸出至DAC) (hifiberry 網站可訂購 USD39.9 + 專屬鐵殻USD24.9+運費USD8.0,約合NTD2360,台灣也有賣hifiberry digi+,但只有壓克力殻,整體下來價格差不多 )
3. SD卡: Sandisk ExtremePRO 32G (95/90)(NTD750)
4. USB隨身碟: Sandisk 隨身碟(16G, NTD188)
5. Wifi USB網卡: edimax ew-7811un (Pi2用,Pi3用內建wifi)(NTD288)
6. 作業系統: Runeaudio(灌在SD卡上)(NTD:Free)
7. 數位線: REAL CABLE AN7510或Crystal 光纖線 (我覺得AN7510比較好聽)
8. DAC: DENON DA300USB (之前主力機chord hugo送修時,一時亂買的,但配下面的耳機反而不錯)
9. 耳機: 德國大師GMP435s
10. 電源: Keces DC116 (15V/5V, 3A)(NTD約8000,有升級QBT保險絲,另將DC轉microUSB轉接頭之價格包含在此)
(新增購買價格)所以如果不含線性電源(也可以用msp-600-5接),大約的價格為NTD5000,很超值。
簡評: 可能受惠於簡單的主機硬體架構,及特化的軟體系統,聽起來的聲音就是非常乾淨,高解析,音樂性佳、超耐聽(可能因為音量也不用放太大就聽得很清楚,可久聽)。但是,我不確定是否具有正確的音響性。
最近為了U3TT方案的組成傷透腦筋,最後決定還是先用露天橘色光纖線+長芯盛的組合,剛好露天商家又重新開賣組合(之前橘線缺貨),買了二組已經到貨,因為yu-studio的轉接頭還沒到,先用非分離的方式看看接不接得通,結果發現,第一個長芯盛和USB HUB之間,如果只是用usb2.0的線,是無法接通的(Hub輸出端不亮燈),後來換上一般3C USB3.0線就OK,之後就等轉接頭及其他DC線材到了之後,再看看音質進步的成果如何,再和各位分享。之後我的U3TT方案的組成如下,和各位分享(應該接得通的):
CAT (PCIe USB3.0卡,AQ jitterbug另一孔旁插)==> 露天橘色光纖USB線==> 一號長芯盛(+5V)==> 電訊分離轉接頭-USB3.0 B公轉USB3.0 A公+DC座(+5V)==> Benevo USB 3.0 7-ports HUB (+12V)==> 露天橘色光纖USB線 => 二號長芯盛(+5V) ==> Black Cat USB 2.0 (A-B)線==> 電訊分離轉接頭-B公轉B母+DC座(+5V)==> DDC (數字時代2) ==>AN7510==>DAC
謝謝教授的提醒,這個倒是之前沒注意到的,等目前預定的轉接頭等到齊了,先聽聽看,如果未達標準,看來真的又要多一台MSP-600,目前的小箱子已放了二台MSP-600(5V, 12V),這第三台真的放不下了,又要傷腦筋。
小弟也是近日使用長芯盛的新手,稍微說明一下psycho大的電/訊分離線:PC那端要用的是A公-A母+5V(如果要用AOC線的話),因為AOC線的兩頭內部都要吃電,這個沒有限定方向性,如果一端接PC吃usb供電,另一端接adaptor就吃adaptor的電供,剛剛看到教授的說明才弄懂了這狀況所以把另一個usb 3.0 only A公-A母的接上去確認這個AOC兩頭都有光電訊號的電路
在等待yu-studio的線材到之前,這二天又測試了友站一篇windows 10 ramos的安裝,該篇的安裝設定的說明很清楚,在安裝的過程中,我遇到最大的麻煩是原本系統碟的分區格式是GPT,要改成MRB重新安裝windows 10,其他過程都很順利,之後再依照教授另外一篇windows 10系統優化指南的原則,進一步停用了一些服務。使用了之後,即便現在沒有用到全套的電訊分離方案,也得到不錯的聲音。(由於在下是算木耳,無法提供更精確的感覺,只能說好不好聽,抱歉)
問一個白癡問題
Digital Times 2如何連接到usb dac(只有usb輸入)?
因為數字時代2只有spdif輸出,所以若要接到純usb dac,中間勢必要在加一台spdif to usb converter,如http://www.thewelltemperedcomputer.com/HW/SPDIF-USB.htm
但我沒有使用過的經驗,我想也很少人會用到。
透過一些討論分享,我從架構看來極可能與樂之邦一拼的 USB DDC:
Singxer F-1 XMOS USB數字界面 模塊 XU208 U8升級版:999 人民幣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27371...28586.4.JXwOlI
Singxer SU-1 USB數字界面 XMOS XU208:2299人民幣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28898...28586.7.JXwOlI
有沒有人與 DIGITALTIMES 2 比較過的經驗分享?
Singxer F-1外殼近期內會做出來。
SU-1日本的Jplay經銷商有測過,評價是接近廣告文宣地好...
Sent from my iPhone using Tapatalk
向yu-studio訂的線材終於拿到了,把完整全套的U3TT光纖版, USB解決方案設置好了,聲音很棒,和我前一陣同時在聽的Raspberry Pi2/3+ hifiberry比起來,感覺整體來說更勝一籌(當然花費的成本相對高,但是我覺得是值得的),打個比方,就像二位女生(不是物化女性哦,這比方比較好懂),都是美女,但其中一位略清瘦(raspberry),另一位體態就很均衡而且很有活力(U3TT)。
目前的設置:
CAT (PCIe USB3.0卡,AQ jitterbug另一孔旁插)==>電訊分離轉接頭-USB3.0 A公轉USB3.0 A母+DC座(+5V)==> 露天橘色光纖USB線==> 一號長芯盛(+5V)==> 電訊分離轉接頭-USB3.0 B公轉USB3.0 A公+DC座(+5V)==> Benevo USB 3.0 7-ports HUB (+12V)==> 露天橘色光纖USB線 => 二號長芯盛(+5V) ==> Black Cat USB 2.0 (A-B)線==> 電訊分離轉接頭-B公轉B母+DC座(+5V)==> DDC (數字時代2) ==>Blact Cat silverstar 75同軸線 ==>DAC
上面有5個+5V,目前全接在同一台MSP-600-5上面(辛苦它了)
最近在系統上的調整,想要針對電源方面,不知各位接MSP-600的AC電源線是否有什麼基本的規格,以及升級的超值選擇(就是不要太貴的)?謝謝。
請問教授,有一個小小的疑問?在使用多臺MSP電供時,DC端都不需要共地嗎?看了一整串下來,好像沒有特別說明這部份,感恩~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PRO 5 發送
10MHz 不能直接用,需要轉頻板類似這家的這個: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_u=g3492uhf917
不過小弟也有問題提出,digitimes2的輸入外部時鐘訊號是方波還是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