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
可列印查看
Hi-End領域[入門]的音響器材 Hi-Fi水準目標的 好聲 !!!
當然有標準,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標準,所以音響界裡面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圈子,這裡面當然就會有不同類型的參考系統,看你把標準放在哪裡。
就像小提琴,Stradivari跟Guarneri,有一套系統能完整重播完全一樣的音色? 系統重播能讓你分辨是不同的兩隻小提琴就很厲害了或是能把這兩把小提琴的特色播放出來,讓您分辨誰是誰,如果有人說他的系統能重播到一模一樣,請證明。
常常跟朋友聽蔡琴,有人系統播出來聲音明顯年輕了,有人系統播放聲音比較渾厚,年級比較成熟......這時有人說這是蔡琴40歲的錄音,所以比較年輕,聽起來年輕是對的,不過不好意思的麻煩你,請把40歲的蔡琴抓來唱一下,到底對不對?
有錄音充滿了堂音
有人就說: 我到這裡聽過,堂音應該要比這裡播放得多
另一個又說: 我也到這裡聽過,堂音差不多啊
為什麼有這個差異,有什麼可以分析這兩個人的話呢?
第一 他們是同一天去聽的嗎?
第二 各自是聽什麼樂團呢?
第三 坐的位置
第四 觀眾多嗎?
就算是同一天、同一場,不同位置,都會發生各自不同的聽感,各自聽到的反射音跟直接音會一樣嗎? 有可能發生兩個人同一天同一場坐在同一個位置嗎? 看到鬼了!
研究錄音方式...麥克風放在哪裡? 總總總總的東西,多少唱片.......年代........
以上的差異存在....那還有其他音響表現....例如通透感.........拿什麼來參考呢? 是過多還是不及呢? 定音鼓下去,那種通透感好比在極度安靜的地方在水裡投入一顆石頭般的通透感.....咚到你心裡,好聽是好聽.....主人也聽得很爽,我是覺得太誇張,不過什麼叫質感,多數人都覺得這是有質感的表現,好聽到不真實....好比阿凡達的世界,很奇怪的漂亮。
類真...是一條路,真實性也是一個很好的標準,不過總是要拿 ' 真 ' 來作參考,而到吹毛求疵的地步,我自己是認為這是一條不歸路。
當然音響表現有一定的標準,不過拿 '真' 來做這個標準,我認為這樣反到才真正的變成沒有標準了,大家不都正在爭論這個 '真' 嗎? 有結果了嗎? 到低誰比誰真?
仔細看國外的評論,尤其是日本,在觀念上已經脫離了討論 ' 真 ',大家可能覺得日本雜誌已經流於商業,沒有中肯的評論,不知所云,不過起碼他沒有把讀者導入了這條路......用好音響聽音樂的人....跟愛聽音樂但是沒有好音響的人...到底差異應該在哪裡? 我是覺得我們都要比他們從音樂得到的感動要更多,這樣才對得起家理的音響,我是覺得感動才應該是標準,不過每個人的感動又不同,講了這麼多好像又回到了原點,又變沒有標準了。
音響的標準應該是自己訂的,而且我也不想用別人的標準來調整我的音響
公認的 標準 一統江湖 自定的 標準 一桶漿糊 。真沒想到玩音響是如此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