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515.imageshack.us/img515/7531/pb110005yl1.jpg
這陣子忙著微調空間,
冷落了apollon ,
原本是接 pass xono,
聲音總覺得未能達起碼的要求,
經驗上 ortofon 類的低內阻唱頭,
用昇壓器聲音會有更好的表現,
這幾天改用 ortofon 昇壓器 T 3000入pass xono mm 放大,
聲音果然大輻提昇..:D:o:O
(待續..)
可列印查看
http://img515.imageshack.us/img515/7531/pb110005yl1.jpg
這陣子忙著微調空間,
冷落了apollon ,
原本是接 pass xono,
聲音總覺得未能達起碼的要求,
經驗上 ortofon 類的低內阻唱頭,
用昇壓器聲音會有更好的表現,
這幾天改用 ortofon 昇壓器 T 3000入pass xono mm 放大,
聲音果然大輻提昇..:D:o:O
(待續..)
測試調整中的ortofon 昇壓器 T 3000
http://img153.imageshack.us/img153/1...1119498dp4.jpg
手邊有的昇壓器不管等級,
也來 try 一下..
http://img399.imageshack.us/img399/4...1126505fm6.jpg
那我要請個辣妹拍照啦 :P:P:P
真是很酷的網站:O:O:O
不好意思繼續在原討論串離題,我們移回這裡討論.....(blush)
個人認為股票的目的就是『錢』,因此市場當然永遠是對的。但是音樂與音響的目的不是錢而是『感動』甚至是『藝術素養』,所以市場決定就不是那麼可靠了。
其實在 1950 年代上下,古典音樂的演奏高手多到爆,隨便找一個名不見傳的,都比現在的歌者、鋼琴家、小提琴手要強上好百倍。因為該年代是藝術上的黃金年代,造成演奏『詮釋』最需要的感人力量都是當年的常態。所以會有那麼多舊年代演奏家現在被高價炒熱化,其實並不是他們有多麼了不起,而是那個時代太了不起。
只有『技巧』,演奏各種樂器的技巧,這比較偏向科學,所以有可能現在的演奏家遠比舊時代的演奏家更強,導致更高傳真的現代錄音可以得到美的純粹音樂感動。但是如果偏好『詮釋』或『情感』,往往還是會回到老大師。
因此,老大師這麼偉大的情況下,現代的唱片如果錄音不佳、演奏技巧也普通,這就只好靠行銷來包裝了。可以說 1980 年代之後的知名演奏家或樂團,幾乎沒有真材實料的,A B TEST 一聽,無論技巧還是詮釋,通通徹底輸給老大師。除非像我一樣,暫且不聽『詮釋』,先注重『聲音本身』,所以能找到 SOLSTICE、TIMPANI...這幾家唱片的現代錄音藝術之路。
於是可以這麼說,1980 至今的大多數古典音樂大廠之新錄音,就己經是『不正確的』(相對於60年代的老大師)了,錄音又完全錯誤甚至比不上MONO,為什麼還是賣得嚇嚇叫賺得飽飽飽?當然就是市場決定了!影響所及,連LP市場這種本來是對抗CD流俗市場的音響藝術家們,也辨別不出很多高價位的LP唱片,不但錄音錯誤,演奏技巧更是爛到爆。也就是說,LP市場其實也是被商業化了,不見得『正確』,一樣是『好賣的』遠比『正確的』多很多。
很多人都認為 B&O 的音響只有外形好聽、聲音則XXYY,但是 B&O 大賣熱賣則是事實。但是古典音樂唱片與音響還有多少 B&O?那很值得我們小心翼翼....:o :o
音樂與音響的目的不是錢而是『感動』甚至是『藝術素養』,所以市場決定就不是那麼可靠了。
..............................................................................
『正確』是什麼?
小弟不確定,就不和老哥討論了.
倒是"音樂與音響的目的"可能比較容易討論了.
音樂與音響有目的嗎?
對這問題可能有數百種答案.
而如果 mp3 是音樂與音響的一種,
主流答案恐怕會令大家失望,
絶對不是『感動』或是『藝術素養』.
而只是單純的娛樂?
單純的娛樂,市場決定就較可靠了。
而感動或是『藝術素養』,
其實是很複雜的東西,有太多的成因.
其中我以為使用者的特質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討論的過程當然是索碎而片斷的.
是見樹撥葉的,
然而會不見林嗎?
可能的,如盲人摸象.
仍要用心思考,不輕易下判斷.
反過來說見林,也有可能是不見樹的,
不知其所以然,即觀其貌而不知其內涵.
兩者均不是討論的好結果.
但是我們要害怕說錯嗎?
當然不用,犯錯是正常.不然何必討論呢?
而有能力指出錯誤更是美德.
不過要指正別人時,也得注意自己可能也是錯誤的.
"不過要指正別人時,也得注意自己可能也是錯誤的."
這個我非常同意。老實說,我剛開使對psycho大的文章並不欣賞.也許是我並不欣賞煽情的文字。對我來說,我很不喜歡太過武斷或極端的討論方式。不過,我試著ignore Pyscho's tone and concentrated on his message.
聽古典音樂有個好處。一個曲目可以找到很多板本。也可以找到總譜。我必須承認psycho大很多論點的確是對的。比方說,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Charles Munch在RCA上的版本(BMG/USA CD) 很明顯的中低頻有加強。大提琴聽起來跟低音大提琴差不多。psycho大推介的版本最起碼錄的正常多了。我認同了psycho大這個論點,我接著又試過其他的幾張唱片。我基本上同意psycho大的音樂論點。跟著psycho大買唱片,出槌的機會蠻低的。
有時候在討論的過程中,站在對方的觀點來看事情會有不同的發現。這些新發現也許對自己也很有幫助呢。
Just ignore the tone and try to grasp the message.
不知道何大為何突然有此感嘆?....(blush)
基本上我非常同意上述引言!所以我一向大膽表達自己的主觀意見,再怎麼錯,反正一定有高手會指正,到時再重新學習就夠了。
不過這個前提必需是良好的網路社會情境才行,幸好 my-hiend 很不錯....(giggle)(giggle)(y)(y)(clap)(clap)
看到 kevintran 大的回應有點害羞、有點不好意思又有點知音的快感.....(blush) :P 8)
但這引發我一串落落落落落落...長的回應,一時寫不完,想一想還是貼回我的討論串,再請大家指教。(blush) (blush)
何大請寛心,其實我沒有誤會,只是看到 kevintran 大的回應就覺得要補充一下....(blush)
話題拉回 LP:
前幾天弄了一顆便宜的 ORTOFON MM 之 MONO 唱頭,ORTOFON OM D25 M,用來播放我幾張 MONO 的 LP。結果,當然跟原先 STEREO 唱頭之價位高一大截的 Night Club E Concorde 相差甚遠 ─── 是便宜 MONO 頭狠狠幹掉貴一截的 STEREO 頭。不過卻發生一個有趣的問題:
播放一張國語流行歌(李建復)的『STEREO 唱片』,使用『MONO頭』播放,哇!獨唱的歌手非常非常...好聽,比貴一截的『STEREO頭』還好聽很多!但是只要背景音樂一響起.....MONO頭便被STEREO頭狠狠地打趴。
換句話說,如果 LP 要談論『好聽』,而且又不注意『高訊息量』的整體合奏效果,只注意『低訊息量』的獨奏樂器效果,那麼越LOW-END,甚至明明STEREO唱片卻硬是用MONO頭來『削減訊息量』,反而會比較『好聽』許多哩!
所以我只要聽到『變好聽』通常都『先保留再說』,因為最不可靠的感覺就是『好聽』!在 LP 世界尤其嚴重.....:P :P :P
還請何大順手推薦一下:能達到起碼的高訊息量,『最便宜』的 MC 放大器(或前前級、或升壓器)可以選什麼?或高輸出的 MC 頭可以選什麼?我真的想放棄 MM 了,雖然容易『好聽』,但是訊息量實在輸 MC 太多了....|(|- |(|-
便宜 MONO 頭狠狠幹掉貴一截的 STEREO 頭?
這和 mono stylus 較大可減少一些溝槽底部雜訊可能有關,
和 mono 頭沒有垂直向的雜訊也有關.
『好聽』是沒有標準的,
事實上若討論以『好聽』為命題,就沒什麼討論的空間了.
小弟的淺見, MONO 能幹掉 stereo 就是stereo 系統沒調好.
就是 MONO 和 stereo的分離度差別不多.
多半是設定誤差太大了.
MC 放大器,入門者,小弟建議可調阻抗的二手昇壓器,
保值又好用. 如 ortofon T30
唱頭最好和MC 放大器一同考量,以求得最佳搭配.
另外請教 psycho大大:
舞台和音場有些差別嗎?
在一般人的音響室,坪數不大下,
舞台和音場的差別能夠呈現出來嗎?
錄音有呈現舞台和音場的差別嗎?
http://img393.imageshack.us/img393/6...latwdn3qb5.jpg
果然厉害!!黑胶更是!
多謝何大推薦!不知價位應該如何?最好這裡有同好便宜賣我、要租我一年也不反對....:P :P :P
何大所謂的音場與舞台的定義是?舞台是指同時有深度、寬度與高度意思嗎?那我從頭到尾提到的正確錄音都是指能建構正確的 『聲音舞台』....:)
今天試了一整天 mono 頭與 stereo頭,真的是再次驗證了我對『錄音藝術』的堅持。
明明是stereo的唱片,音場的寛度都超過兩隻喇叭了;但是只要是多麥克風後製混音的加料錄音,就是非常容易發生『stereo唱片使用mono頭反而比stereo還好聽』的笑話,而且mono頭的音場寛度還是超過兩隻喇叭哩!
只有正確錄音的LP,也就是音場深度、寛度與高度都正確的錄音,才可以保證 STEREO 頭狠狠打趴 MONO 頭。
看起來,那天有錢了可以砸個三十萬在 LP 訊源時,我一定可以把『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魔掌伸到 LP 硬體與軟體...:D :D
追求「最大訊息量」是沒有終點的目標..
經驗上,也很難找到「最大訊息量」,
也很難知道什麼是「最大訊息量」.
「最大訊息量」的另一個意義,應是沒有添加物的.
經驗上,添加物是音染,是會降低聲音的品質的.
今早看到網兄一句話:
"早就胸無大志了,哪會玩物喪志,根本無志可喪. "
敗家男會心一笑,內心深處似乎安心很多.|-)|(|-:^)
這台Chord Symphonic Phono Stage ,
也是某貴人相助,借小弟一聽.
剛插上電,先貼一張圖上來看一下.
很美的大眼睛.有平衡輸出.
小弟 run 一下,再上來報告.
http://img291.imageshack.us/img291/7...1220533ru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