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0402 的 Arch Linux CAT 之成功告訴我們重要的數位播放系統現象
sam0402 的 Arch Linux CAT 之成功告訴我們重要的數位播放系統現象
其實我也蠻壞心眼的,看到 sam0402 那麼辛苦地建構 Arch Linux CAT,卻一直嫌累沒有去幫忙驗證。另一方面也是一直覺得聲音完全比不上 JPLAY CAT,幹麻去自找麻煩?直到現在人家成功了,我再來蹭蹭蹭蹭蹭.....(blush) (blush)
不過真正開心的是,透過完全不同OS與播放程式,完全映證幾個最基本最重要的數位播放系統之音響現象,這個就非常重要,值得我拼命來蹭蹭蹭蹭蹭......(devil) (devil)
最最重要的是:殺音響!
原先推廣JPLAY CAT,它太早就走向正確,所以太早就出現殺音響現象,導致只有我與其他能忍受『殺音響』現象的同好才能堅持下來。據我觀察,當初被吸引到 PI Arch 方向的,很大一部份就是因為 JPLAY CAT出現殺音響的惡聲,因此轉換跑道。
結果不斷追求更正確的 Arch Linux CAT,最後還是殺音響,完全跑不掉!唯一的差別是:似乎 Arch Linux CAT在殺音響時,有機率出現『錯誤的美聲』,這跟黑膠系統很類似。所以在 sam0402的『類比端音響』己經與中壢音響室不相上下之情況下:dac贏我,擴大機平手,喇叭線大贏我,喇叭高頻贏三頻輸。這樣子相差不大的類比端,居然可以讓sam0402誤判 ALAC檔比WAV檔好聽??直到中壢音響室才直接暴露真相。
每個人都是從不同道路走向最正確的音響,所以要走 JPLAY CAT 或 Arch Linux CAT 都是自由選擇。但是只要追求極緻,那麼『殺音響』現象就是永遠躲不掉!!...(clapping) (clapping)
更可怕的是,像我己經從『殺音響』進化成『殺音樂』了!對我現在來說,3B2T己經完全老掉牙太簡單只能當成兩隻老虎的兒歌了!沒有科學進步級的現代古典音樂(至少也要德布西之後),就算是貝多芬最複雜的莊嚴彌撒曲我還是只能當兒歌啊!因為太簡單了.......我等著看看那一個人最早從 Arch Linux CAT 進化到『殺音樂』!....(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所以我才沒有買Pyka 另外一張錄音 Brahms aujourd'hui...,看到布拉姆斯就嫌太簡單了.....哭哭走寶......)
第二重要的是:想要省空間或一體機?沒門.....
PI 己經完蛋了還不算,Arch Linux CAT 還得乖乖走大型PC,我等著看使用ATX大型主機板的Arch Linux CAT一定可以剁掉ITX主機板...(devil)
就算不在乎CAT本身的大小,後端的蜈蚣串一個都躲不掉!乖乖 U3TT=>HUB=>U3TT=>USB DDC,乖乖1500W四台加無限顆大電容。只要見識過最正確的聲音,就能體會上述蜈蚣串一個都躲不掉。反而CAT可以降級,例如我那個排名不到前20的低級CAT;CAT之後的USB DDC是絕對不能降級的。
當然了!可能因為中壢音響室供電太完美,導致CAT本身的升級不像你們自家那麼大的差距,才讓我一直懶得繼續升級CAT。所以目前大家另外要努力的是:
如何簡化蜈蚣串??
這個東東才是真正造成CAT必需複雜而龐大的主因,相對的CAT本身的大小簡直不重要。
(END)
老師在講你們都沒有在聽...............量子效應有多麼機車!?
老師在講你們都沒有在聽...............量子效應有多麼機車!?
大家看過我很多次憑RIP檔就可以隔空判斷大家的CAT或數位播放出什麼問題,再加上WIPEDISK的效果顯著,就應該知道我們戲稱的『量子效應』有多麼機車,所以才要更小心!老師在講你們都沒有在聽...........(giggle) (giggle)
先講重點:因為『量子效應』太機車,所以唯一安全的檔案就是買CD再RIP!!
目前能得到的音樂檔案的方法只有兩種:買CD或網路下載(包含串流),拿外接硬碟到gangster.gen家盜拷那是例外不予討論...(giggle) 我在此聲明如果gangster.gen家被竊一定跟我完全無關!(devil)(devil)
因為『量子效應』,所以網路下載只要從唱片公司=>x=>x=>x=>x....傳到你的pc,中間有任何一個環節經過ssd、很爛的電供、很爛的線材、很嚴重的電磁干擾環境......這個0101絕對bit-perfect的檔案,馬上就會染上骯髒,變難聽了!
如果你聽不出來,那只是證明你的音響系統有問題而己。
相對的,目前最安全也最現實考量的檔案,只有從cd進行rip。只要製做cd沒亂來,根據之前新竹黃大rendzaw之測試來推算:一次正確的燒錄cd,可以扺得上600次正確的硬碟複製(no wipe);換句話說,透過cd來傳送檔案,有可能比使用外接硬碟來複製更正確,更不用說最爛的網路傳送了。
剛剛才有一個苦主,買了我非常喜歡的唱片原廠之網路下載高解析檔88.2k,拿來跟我rip自cd的44.1比,天啊是垃圾比不上黃金那的天差地遠!!為了公平,我還把我的44.1上傳的google drive放了三個星期,重新下載。經過網路的破壞,這個44.1下載檔己經比原始檔差很多了,結果,無論細節、頻寬與暫態,照樣通通打敗88.2網路檔。
而這種『量子效應有多麼機車』?我使用自己的44.1自行轉換成88.2,居然贏過原廠的88.2?怪我都要懷疑原廠是不是的高解析檔是不是作弊的......不過想想也很簡單:正因為『量子效應』,所以44.1變成88.2的byte數越多,等於越容易被干擾。因此真的想要欣賞高解析檔不必用買的,我教你:cd rip後,再使用goldwave轉成88.2/24,只要轉換過程是使用wipedisk硬碟,我就敢保證電爆原廠的88.2、192、dsd1024.......
至於為什麼只有cd的rip才安全,只能說目前的科技就是如此,說不定等到人人家用網路都是1tb/s的時候,網路下載檔才終於可以比得上cd rip??
所以,乖乖買唱片去rip吧!.....(devil) (devil) (devi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