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1)
這裡開始,算是給自己一個「收尾」。解釋自己行動的動機,以及做個結尾。
不過裡頭包含的內容很個人,我的個人的聽音樂歷程的「第二階段」就在其中。
字數也很多。先告知各位,絕對是長篇,真的很長。
對我來說,Cécile Corbel這位歌手兼凱爾特豎琴加兼作曲家,以及這首歌<The Rose>是有特殊意義的。
先從起頭開始講,從第一封信開始,請教教授耳朵的一張唱片中的兩首歌(已徵得教授同意公開信件內容)。
引用:
作者: yuntree
註:原先想附上整張唱片,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除非你有興趣聽更多,否則就重點的01跟13軌即可。另外,原文是以給你整張的檔案為前提所寫,如果有出入請忽略。
教授你好,有兩個問題想靠你的黃金雙耳解答。
先附上檔案。
如果你有空再看底下那一堆東西,不然看結論就可以。
----結論
.唱片裡面的鋼琴跟提琴是否有加料?
(我個人聽起來是沒有加料。)
.唱片裡的鋼琴跟提琴是不是有點東西?──我想我問的應該是演奏者的演奏水準?
這樣問很籠統,但我沒辦法更準確地形容。因為會有這種感覺,有點說來話長(在下面的長篇有提)。
(註1.以上問題主要針對第一軌跟第十三軌。)
----
這張唱片大概八九年或更久以前買的,當時只是看封面跟歌單就買。我是衝著裡面有第一軌跟第十三軌而買。
其他還有幾首我也喜歡的,屬於加分項目。
買來聽之後,覺得挖到寶了。
對這張唱片的個人心得容後再說,這裡是想說我聽這張唱片的前後差異。
1.我買這張唱片的時候,還不知道教授的這些討論串。
a.因此我對真實樂器演奏的音色跟水準一無所知。這一點的差別在於我對於「小提琴聲音」的態度上。
因為以前我不知道小提琴可以發出殺豬的聲音,
我記得以前我聽到一首音樂的時候,認為那一段「很難聽」而討厭它。
(現在翻到,是Cecile Corbel的"Mama Always Told Me"。這首的小提琴聲音我初次聽時認為夠難聽的。
現在聽起來還是非常殺豬聲。但是「適應」了。)
甚至想用EQ把那種聲音修掉(但因為我不會調而作罷)。
在看過教授的討論串之後,我在想「說不定那才是真實的小提琴聲音。」於是讓自己接受這種聲音。
b.我也不知道「加料唱片」的廣泛存在。(但下意識聽的出來)
c.以前的我也不知道所謂的「音色營照」,包括單一樂器的音色營造(鋼琴),還有多種樂器合音的音色營照。
2.我2020年舊電腦掛掉,花了兩千買一台二手的電腦。系統也換成了版友推薦的Win10 LTSC。
姑且叉開來講一下,Win10 真的比 Win7系統好聽,我用聽很多遍的Cecile Corbel的歌對照,確實如此。
(再順便講一下,我依然還是電腦>>喇叭給的USB線>>Alesis M1Active 320USB 喇叭)
而這兩者都沒有特別調過參數,不像教授那樣還關服務。
因為我的使用習慣沒辦法只為聽音樂而開電腦,我開電腦都是多工運作。
3.頻率上,現在的我聽音樂的頻率跟以前比低上許多。
總之,直到最近,我才久違地再次聽這張唱片。然後,首先,承接系統更換的改變,的確變好聽了。
同時,也可能是因為如此,我似乎聽到了以前沒聽到的東西。
但那就只像是靈光一閃,又或像是白駒過隙,倏忽之間就過去了。
而因為我只是用聽音樂的心情在聽,不是用作研究的心情在聽,因此我沒刻意地去抓那些東西是什麼。
因此只感受到一串串瞬間的差異。
我想其中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鋼琴跟提琴的演奏。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樣。
恩…其中一種感覺就是變得更飽滿。我在猜就是因為更加飽滿,才讓唱片中的鋼琴跟提琴的「原有片段」展現出「更多」。
然後,小提琴(某些音軌)當中變得更像殺豬聲(第三軌可當例子)。以聲音來說,這算是「變難聽」。
但,如同前面所說,這說不定是更真實的後果?至少我是這麼認定。
再來另外一點,就是現在的我有以前沒有(音色營造,以及合奏)的概念在聽。多了一個向度。
以前聽這張唱片的時候,我直覺就認為,這張唱片「別有一番風味」。
拿算是最讓我驚豔的第一軌跟第十三軌當例子。
第一軌的原唱(始)版本是含蓄的,內斂的,但如果去看歌詞(日文版本),
以及聽最後段的樂器,會發現那種情感依然是強烈的,只是它沒表現出來。
但,當聽到這張唱片的版本的時候,我心裡就想,「對了,就是這樣。」
這張唱片把這首演奏得很華麗、很澎湃。這是這首歌的「另一面」──沒被看見(動畫沒演)的那面。
第十三軌,我想它是跟原版有明顯差異的。乍聽之下,它像是在酒吧當中會聽到的音樂。
(也許是因為演奏的樂器還是錄音很像那種場景會出現的吧。)
然而,在我聽起來,它卻「很有味道」。這一點,我無法精確地描述。
我只能猜,也許是因為人,也或許是因為演奏者,歌聲跟樂器都「很有感情」,才讓我有那種「雖然身在酒吧,卻不庸俗」的感覺。
這一首的間奏加入了心跳聲,不知為何有種很適合的感覺。
這兩軌對我來說都是有「特殊意義」的音樂,因此讓我特別喜愛。但要向別人描述的時候,很難不被這種特殊情感影響。
因為想到這兩首音樂,伴隨而來的種種記憶與情感,使人難以客觀。可能說的不夠準確請見諒。
最後一點,我在想這張唱片的「合奏」(姑且稱之為合奏,雖然和交響樂團的合奏不太一樣,這裡我只的就是各種樂器的搭配跟一起出現的時機。)
似乎也算不錯?
關於這點,我現在在猜想,製作這張唱片的人應該有做過功課,有去看原來的動畫,去想過那種那樂曲的味道應該長什麼樣子。
才有辦法展示出「另外一番風味」。至少在第一軌裡頭是如此。
(題外話,我到今天還是不知道第十三軌 The Rose 這首出現在那一部吉卜力動畫裡。但我不在乎,這張這首好聽就好。)
我姑且猜是有做功課,所以他們選的樂器(或合奏的音色)才能展現出別種風味卻不走味。
引用:
作者: psycho
你這堆問題應該要在公開討論的,會有很多人得到豐富收獲!不過內容真的很私人,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何你不肯公開討論....(giggle)
從這些內容,我確認你還是『樂』大於『音』、聽到『詮釋之美』重於『聲音本身之美』。我又忘了有沒有問過你的音響系統?總之音響系統要升很多級....(blush)
1、01 - 艾莉緹之歌 - Thaory Pan Demic,其小提琴一聽就知道是『電子小提琴』,像電吉他一樣是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但是透過電子音效放大而出聲。所以它本身就是電子樂器,沒有加料問題。
而0:45開始的鋼琴應該是真鋼琴,但是錄音沒有完整收錄鋼琴的完整聲音,基本上可視為錄音有缺陷,也沒有加料問題。
而整個音樂削減訊息很嚴重,在我的高級音響會覺得縮成一團、音場小到擠在兩隻喇叭中間;當然使用桌上s1000的便宜音響就不容易發現。
2、13 - 玫瑰 - Thaory Pan Demic 也一樣音樂削減訊息很嚴重,所以無論是鋼琴或人聲都沒有加料問題,而是錄音有缺陷。
3、但是你對音樂的感動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才說你是『樂』大於『音』,當音響提升到一定程度,被『演奏的氣氛』特別感動到。這是『樂』而不是『音』,所以與科學性能的高傳真水準比較沒有直接相關。
因此,的確你這種感動難以與別人分享!因為『樂』之感動是非常個人化的,也就是極度主觀。它非常有意義,但是難以客觀討論。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2)
我的聽音樂的第二階段是起於TED一個演講的提到一個概念,「聲音也可以表達『痛苦』」。
我算是第一次知道,「喔,原來音樂可以表達的不只是流行樂常見的那些,還有更多。」
(這裡是起頭,到後來才接到前面寫的「音樂就是思想與情感」)
然後開始「操練」。則是這裡要提的Cécile Corbel跟<The Rose>。
為什麼我會喜歡他們,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陪我度過艱難的時光。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
「低潮」也是測試音樂的一種強而有力的「篩選器」。
我的理由很人性:人不會在痛苦或低潮的時候聽垃圾。換句話說,這種時候還聽的下的,就是好音樂。
(但我不建議大家使用這個方式來篩選音樂(giggle)(giggle))
我先從字比較少的<The Rose>開始吧。
事實上,他們已經寫我以前的部落格裡頭。
先聲明一下,這是大學時期寫下的,有些文有點矯情有點中二,有的是見識不廣或不太正確。
雖然這兩篇比較沒有這問題就是。
第一篇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5406047
第二篇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207297
下一篇,字會更多 :D:D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3)
一切只因我對這張唱片的熱愛
在這先祝各位版友,新年快樂。
再來才來寫今天的第三篇……的前面的廢話:D:D。
關於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的音樂之於我,我煩惱的是「說太多」或「說太少」。「說太多」是把每個個人心得寫下來,那會長得像長篇大論的論文,無聊沉悶。「說太少」指的是,今天我對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的情感,或許可用「熱愛」兩字。但,僅僅(或者說同樣)兩字,可否代表背後的重量?──對看的人來說。
總之,最後決定,將它拆做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從這一張唱片開始,
借物少女印象專輯《Kari-gurashi~借りぐらし~》
以及相關作品(動畫跟原聲帶),這是我與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的起源。
第二部份再來講其他專輯。這樣似乎比較不會混亂。
如果對這部動畫不熟,可以看一下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借物少女艾莉緹
如果有人問我,喜不喜歡這部動畫。我一瞬間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現在想想,用同樣方式來檢測的話。
第一,我願意看完這部動畫。
第二,看完之後我認為它是有內容的。
綜合起來,它至少不差。
再來才來到喜好,我會願意再看一遍嗎?我想不會。
我會願意推薦別人看嗎?看情況。
我想可以這麼說,我並不到喜歡這部程度的程度,但它是有內容的。
而我花了相當大的功夫在研究這部動畫,原因是我對這張唱片(《Kari-gurashi~借りぐらし~》)的熱愛。
---連結清單
《The Borrower Arietty Image Album》聽後賞析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136833
聽《借物少女原聲帶》(1)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469023
聽《借物少女原聲帶》(2)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488372
聽《借物少女原聲帶》(3)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495403
借物少女艾莉緹原聲帶聽後感-翔之歌(補)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31715181
電影《借物少女艾莉緹》觀後賞析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385557
---
補充:文裡頭可能沒提到的事。
這張專輯裡,有三首我認為是被主題曲的名聲給掩蓋了。
其中兩首(01跟13軌)對我來說還有特殊意義。這兩首音樂撫慰過我。
01 - A Different World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rz...ew?usp=sharing
07 - My First Borrowi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5j...ew?usp=sharing
13 - Departuree At Dawn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5j...ew?usp=sharing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4)
從凱爾特談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這標題看起來很嚴謹,但其實我對凱爾特的印象跟關係並沒有那麼嚴謹,如果用嚴謹的角度去看反而會說牽強。
說起我對凱爾特的印象,最一開始只是因為,我玩的遊戲(暗黑破壞神2)當中有個職業叫德魯依(Druid),而這個名詞來自凱爾特文化。這是我對凱爾特的第一個印象。
再來是後來當我發現這張唱片當中有凱爾特這個字的時候,基於「愛屋及烏」這種心情,讓我聽了一下。聽了之後,覺得挺好聽的,就一直聽下去了。事實上,我到今天都沒去看這唱片的影片,我不知道它們在演什麼,但我還是喜歡聽這張唱片。而這唱片,建構了我心目中凱爾特的大部分。
Lord Of The Dance
https://youtu.be/ka6nhNHEiBE
以上是我遇到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之前的凱爾特印象。
而在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的前三張專輯裡頭,我聽到的滿滿的「凱爾特味」。
後來我去查了一下她的資料,知道她出身法國的布列塔尼,曾經被凱爾特文化影響過,頓時了解。
En La Mar
https://youtu.be/19f9Ds45fSE
如果你趕時間,又想知道她的特色的話,我會挑這首。
若只聽樂團演奏,會覺得吵。若只聽人聲,會覺得太冷靜。
但兩者合在一起,在這首歌聽起來卻是如此的熱情又冷靜,
如同寒冬中的炭火,靜靜地、熱烈地。
外冷內熱。是我會介紹給外行人的形容詞。
02:10 - 02:26
我特別喜歡歌詞尾段接上樂器演奏的段落,有好幾段。
例如在這裡,人聲的氣長(足),凱爾特豎琴聲的純淨,接上大提琴(?不確定)低沉而顯悠揚的聲音。
把這段感情表現的熱烈,且綿綿久久。
這裡展現了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自身身為「歌手」跟「凱爾特豎琴家」的功力。
她的聲音在這裡是冷靜,但在其他首歌裡頭不是這樣。我當初聽到艾莉緹之歌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女歌手的聲音也太甜了吧。」。但我認為她厲害的地方之一,是她可以用不同的聲音「唱歌」。我解釋一下,「唱歌」跟「說話」是不同的。用不同的聲音「說話」這個很簡單,用不同聲音「唱歌」,還要能不出現「破綻」,那就不簡單了。以這裡為例就是,我認為她厲害的地方之二,她的聲音「很有感情」,這一點,如果使用不熟悉的聲音來唱,雖然聲音上過關,但聽的人聽的出來「你沒放感情在唱」。
所以,以上兩點是她的「聲音」功夫很夠。然後在這個片段,她還展現了她的氣長(肺活量夠的意思)。事實上,我本來買到這張唱片的時候,也都只是放來「聽聲音」而已,我並沒有去查那些歌詞什麼的。光是聽她的歌聲,我就覺得夠了。直到我某次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在想「這一定是情歌」,才開始去查她這首歌的歌詞。(結果還是西班牙文,幸好我在ptt上遇到好心人翻譯給我。至於歌詞是不是情歌?恩,看人解讀,但我是當情歌在聽。)
有個好奇的點,在新天新地的討論區裡頭看到兩個說法(不同人),大意是。
1.網路上聽到的跟CD上的不一樣。
2.像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這類的聲音變mp3或壓縮後就會變。
(以上說法是憑印象,可能不甚準確。)
因為我已經聽太多,大概測不準了。即使聽到youtube影片也會自動腦補成wav檔。
因此,如果有版友有興趣測試,看看是否真是如此?
貼上影片中的01:37 - 02:33這一段。
En La Mar 聲音檔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yw...ew?usp=sharing
再來是另外一首
Innocence
https://youtu.be/2A1cey1dXTY
這一首在我印象中是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作的。而我會因此稱她為作曲家。
(但如果記錯了就算了。(giggle)(giggle))
對我而言這一首很「複雜」。首先,是樂器的演奏。再來是結構(層次)上的。然後還有(主觀上的)訊息上的。
關於結構,我直到今天,開筆記本來紀錄時間,在這樣的細部分解之下,我(今天才)發現這首曲子以大約20~24秒的間隔轉換一次風格。
因此它的結構就有11個左右,這個數量超過我平時會聽到的(非古典樂)的音樂。
先把轉換的秒數列上
00:21
00:41
01:02
01:24
01:44
02:07
02:27
02:51
03:11
03:32
03:54
關於樂器,這首曲子可能是我來到「古典樂」領域之前的「踏腳石」。
意思是,這曲子本身不是古典樂,但它是通往古典樂路上的基石。如果我不是事先聽過這首,我很可能沒辦法理解教授的文章跟聽古典樂。
我在想,這首曲子應該是教授所稱的「複音音樂」(同時間,不同旋律的演奏。02:07 到 03:11 這裡居多)。
因此,聽這首似乎會不知不覺當中應用到另一項教授提的「平行處理」的能力。
(以上名詞因為憑印象可能有誤。)
決戰 jplay cat 與 pi-player(現象篇)
決戰 jplay cat 與 pi-player(現象篇)
啊,請 Higuma分享,只寫那麼一點點?哼............
先來描述昨天發生的現象。
首先 tetsuka 與 sam0402 先到中壢音響室,而我因為過年關係己經三天三夜沒有開音響!!,前一天下午5:00回到音響室趕快開音響大聲run了兩個小時,怕吵到鄰居就小聲再run四個小時。等他們來之前又從 9:00 大聲run到約 10:00他們到了。
還為了怕 dac出槌,三天三夜完全不敢關掉電源!只敢關掉擴大機與cat的電源。
等到 tetsuka 與 sam0402 到了後,cat完全斷電,先跟他們介紹cat搞了什麼怪咚咚,約10分鐘?然後,開聲!不一會兒,馬上聽到兩人竊竊私語說:果然聲音就是不夠好......
反正不知道是不是星期天往往居家用電特別差、或者三天未開聲,類比系統的表現真的狀況不佳!哭哭....當然了,也可能是cat狀況不佳,難道cat也不能關機三天?
但是先不管聲音絕對值的好壞,因為是要比較 jplay cat 與 pi-player,取相對值就夠了。而且類比系統再怎麼狀況不佳,聲音的鑑別力就是在那裡天下無敵。
一小時後接 Higuma來,為了怕後面搞 pi-player會讓cat受損,先聽音響!於是在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想到好幾次只要音響狀況不佳、包括拿cosel 1500去box店裡電daitron,只要恭請 Thinat 的 Dukas祖宗之第四樂章震一震,馬上可以把音響震開了。於是在 Higuma來之前,tetsuka 與 sam0402一直嫌音響系統不佳的情況下,使用 Thinat 的 Dukas祖宗震了10分鐘,再來,重新播放。ya!!音響系統開了一截!!
這時 Higuma的形容是:最高解析的黑白影片,高頻色彩的豐富度不足。我個人因為只重視音響的鑑別力,對聲音美感的要求反而不嚴格,所以也不是很注意到音響系統還是沒有開啟最佳模式。
總之在這種情況下,先測試yamaha琴的四個唱片,再測試各種鋼琴,當然也要拿出最偉大的無伴奏小提琴 Elsa,管弦樂更不可少。最後我拿出重點:要讓大家見證:走向絕對正確的音響系統,可以讓1934年的MONO錄音挑戰2000年的現代錄音!!!
當然請出瑪格麗特隆全集,Higuma這個笨牛不知道最精彩的是d'INDY的法國山歌交響曲(其實是鋼琴協奏曲),偏偏去聽貝多芬第五?沒關係,先聽第五感受一下。
聽完後,很明顯 Higuma被震撼到,而我強調只要主動過濾老錄音的嘶聲,這種歷史錄音的『自然度』可以狂電現代錄音!電誰呢?電掉市場上的發燒錄音或大師演奏才沒什麼了不起,我要電掉的是 HORTUS大戰系列人人叫好的布列頓左手鋼琴協奏曲!!
這下子真的不得了,相對之下,HORTUS大戰系列明明曾經是我認為最佳錄音,怎麼在數位系統世界第一之後,發現它的聲音有問題呢?它的聲音問題就是『不自然』,類比系統性能不足,基本上是不容易聽出來的;而且標準用這麼高,全世界只有Timpani的管弦樂錄音才能聽了!
但是更慘的是:聽過歷史錄音中,真正的歷史大師而不是炒作的,可以跟蕾菲布平起平坐的瑪格麗特隆跟 Nicolas Stavy相比,簡直是慘烈的悲劇。其實Nicolas Stavy己經非常偉大了,只是遇到歷史級的絕對祖師爺高手......然後法國國家里爾管弦樂豈是弱者?明明是超強樂團,但是正面被1944年未被破壞的巴黎音樂院樂團碰上,當然一定輸!輸得好慘........
當然這樣子欣賞音樂絕對不會是入門級,而是進階級;我等著 Higuma承認:在我的中壢音響室,1934的歷史錄音比201x的現代錄音之『音響效果』要更佳!!....
(播放山歌交響曲是後面的事)
聽完現有的音響後,因為整體音響系統還是沒有全開,信心滿滿的 tetsuka 與 sam0402開始拿出各種 pi 打算電我的 jplay cat,來就來誰怕誰!
『安裝的過程』有多麼悽慘我就不提了,誰敢再說什麼 pi 有多麼方便簡單我一定無條件認定那是科技宅男的幻覺;過程中換了四套 pi-player裝置,安裝過程超過四個小時!!要起肖了........
第一套:tetsuka 的 pi 接我的 3,5硬碟,使用tetsuka自己的電供插在家用供電迴路;經過我的router,再連到第二台 sam0402的pi,接上我的1500w+2.5法拉+全套香寶寶 電供,直接接到 樂之邦DT2,DT2維持原有的分離式供電與外接時鐘。使用我的CONTROL PC進行遙控。
結果:超高頻與超低頻都少明顯地一截,中頻不正常加料,使用鑑別力最可怕的 SOCD308賽伐克鋼琴曲,鋼琴的聲音居然加上奶油與蜂蜜,甜得膩人,這是什麼鬼樂器啊?
第二套:同上,改使用 sam0402的 NAT。結果:安裝了半天最後放棄.........
第三套:sam0402的 pi,接上我最高級的 ETA 1000w+2.5法拉+全套香寶寶 電供直接同軸輸出到 DAC。使用sam0402的手機進行遙控。
結果:超高頻與超低頻還是都少明顯地一截,中頻未加料但是『聲音變呆』,很明顯是高頻細節與低頻細節都被吃掉了。
第四套:sam0402的 pi + fifopi組合,dirty端接上我的cosel 1500w+2.5法拉+全套香寶寶 電供直接同軸輸出到 DAC,clean端接sam0402自備的daitron 100w + 全套香寶寶線。使用sam0402的手機進行遙控。
結果:超高頻與超低頻還是都少明顯地一截,而且超低頻的損失更多!聲音是今天的pi-player中最正確的沒錯,但是,暫態(動態)嚴重受限,先前播放的音樂每一首都變得鬆軟無力.........
老實說我心裡有底了,這樣子的聲音真的完全無法跟jplay cat相提並論,也比我先前寫過的:最簡單的jplay雙cat還要差!!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哩!.....
聽完這些 pi-player後,都己經是下午5:00了,剛好大家都有時間繼續拼;於是我花了10分鐘把 jplay cat恢復正常,開始播放剛剛被 pi 蹂躪的 Elsa無伴奏小提琴。
我要說:沒有正確的超低頻 之 小提琴聲,一點都不令人感動,而pi甚至把 Elsa偉大的演奏技巧表現地非常平淡而不足為奇。
Higuma說:咦?為什麼現在的聲音比剛才(上一次jplay cat)好太多了!!??現在是彩色的了!!
的確!我那知道三天沒開機,現在才開聲啊?而且說不定這棟大樓的供電特別變態,只有下午才好聲。
重新接回 jplay cat後,與 pi-player的差距更是十萬八千里了。我們重聽了小提琴、鋼琴,每播一張驚呼一張。最後我抓緊時間,播放瑪格麗特隆最精彩的d'INDY 法國山歌交響曲。
Higuma你承認嚇死了吧!!1934的mono錄音喔,錄音效果還贏過1944的貝多芬就先別說,1934的巴黎柯隆內樂團徹底完全狂電1944的巴黎音樂院樂團,當然我心目中帕瑞原本就比孟許好一些,但是1944可能己經吵架要分家了(孟許與巴黎音樂院樂團),他們的合奏能力遠遠輸給1934的巴黎柯隆內樂團太多了。而鋼琴與樂團的配合完美無缺,再加上丹第的作曲技巧當然遠遠勝過貝多芬不知多少倍,最後就是感人至極的音響效果。
玩完了古典音樂,為了滿足(誘惑)tetsuka總得放他喜歡的音樂。他拿出的是 Eva Cassidy之《Live at Blues Alley》,這下子輪到我被嚇死了!!
先前再三強調:不是我只聽古典音樂,是因為流行音樂錄音都太爛不能聽啊!雖然很多人提出過『公認』錄音佳的唱,但是在我這裡一播放,就是連超高頻超低頻都輸給1934錄音,『公認』的錄音通常都不怎麼樣....
結果播放《Live at Blues Alley》第一曲,熱力四射的音樂加上錄音正確的音響效果,我的音響室己經上下左右前後通通大地震起來了,爽!!無條件推薦這麼爽的唱片,只是再播下去我家隔壁的警察先生會過來抓人了....
最後播放 yamaha琴唱片,結束了快樂的一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