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947-02lf的pinout找到了,就像bchsieh兄所說,直接換就好(除了6跟7腳要接地)。
http://www.hifi2you.dk/media/kunena/...Scientific.pdf
不過這玩意跟電容比還是貴了不少。就看好奇心會不會殺死貓⋯⋯呃,零用錢。
可列印查看
SC947-02lf的pinout找到了,就像bchsieh兄所說,直接換就好(除了6跟7腳要接地)。
http://www.hifi2you.dk/media/kunena/...Scientific.pdf
不過這玩意跟電容比還是貴了不少。就看好奇心會不會殺死貓⋯⋯呃,零用錢。
有興趣改電容交連的台灣網兄,可以參考下面連結,小弟已經設定好條件了,連結內的電容應該都可以選,全都免運費:
https://twcn.rs-online.com/web/c/pas...268,4294826632
容值範圍從0.01uF (10nF) 到 0.1uF (100nF),容值大小可以用來調音。
用0.1uF低音會比低容值的量感多。
所以如果系統的低音已經很多了,可以選用比較低容值的產品。
很少發文,近期追了幾百篇回文收穫不少(clapping)
因為近期開始玩被動式兩聲道,看了看自己器材有幾個問題還請各位指教
目前系統是
沒優化CAT WIN10 64BIT=>阿仁DDC768(USB分離線+雜牌5V 20A)同軸=>Teac UD-501=>DA&T HA-3(當前級)=>後級DA&T XP-200 MONO MONO => 萬元級被動書架叭
聽力方面,近期測試了UD-501的數位濾波 ,不升頻 比較Sharp、Slow、OFF
勉強聽得出數位濾波OFF時,人聲結像變渙散、變刺變利、氣音變顯著等等變化
(後來看BC大提供的國外量測501數位濾波差異的文章發現就是高頻太快滾降、太多失真導致的走向一致?)
暫態變化依據量測波形變好很多,實際聽感我不太確定,但是聽"樂器"倒是沒像人聲那樣明顯劣化
往前爬文發現各位在玩DC端並聯MKP電容的玩法
想請教一下~如果是類比器材增加MKP電容會有一樣的走向嗎? (但我猜沒辦法像數位部分那麼全面?)
因為小弟的DA&T 前級跟後級都是電源分體的設計,中間用航空接頭8P連結線
(單聲道 +V、GND、-V,雙聲道只需要6P,不知道原廠為什麼要用8P)
http://i231.photobucket.com/albums/e...psbsdbvrct.jpg
這個部分也可以並聯MKP電容增加暫態反應嗎?
並聯方式應該是 "+V與GND 中間1個電容" "GND與-V 中間也1個電容"
所以單聲道就要2顆、雙聲道就是4顆,光後級MONO MONO 不就4+4=8顆起跳(angry)
線材方面可以使用大同網路線充當電源線嗎 或者找平衡式線材...,不曉得各位有甚麼看法
目前前級是用1mm 單芯線,後級還是用原廠的線
https://hosting.photobucket.com/albu...pshnfyzv1q.jpg
感謝建議~
以過去在訊源變化的經驗來說 (( 從8年前開始玩耳機
有感受出差異的
1. 千千靜聽 改成 FOOBAR2000
2. 筆電 改成 桌機
3. 系統 WIN XP->WIN 7 -> WIN10
例如說 改程式優先權、改機碼、關閉一些多餘服務;hub前後分離線+01usd等等,有試過一些真的就聽不太出來差異了
當然最有可能的問題=> 系統沒敏感度+聆聽習慣問題(邊上網邊聽,這個應該是主因(blush))
所以就沒有認真搞下去了 (耳機聽不出差異的狀況下就懶了
開始接觸兩聲道也是從被動開始,後來嫌麻煩還升級一對LS50Wireless
但最近覺得那對小被動叭放著有點可惜,剛好房間還有空間再把被動系統擺出來
好死不死竟然聽得出數位濾波的差異!? 以前試過沒差才對,要回來"搞剛"嗎(angry)
快速公告:
完蛋了!!不管是 psycho級的超大聲,還是 chinpunto級的超小聲,ian's fifo 通通無法徹底消除前端數位播放差異,只能打折,還是哭哭......
此外,chinpunto之所以可以使用 ian's fifo把 u3tt dt2打敗,是因為他改裝的 u3tt dt2不知道做錯了什麼,拿來中壢音響室一測,被我的dt2打到天邊去.....。
所以,最後可以打怪了!bc大魔王你得親自出馬了!!不然我再怎麼測都是ian's fifo的失敗,沒輒了..........
jimmypan兄 您好,
整個系統優化的改變大小分別是,系統架構(系統核心)>精簡系統>正確的音樂軟體(如JPLAY)。
請參考教授發表的優化指南,這篇文章主要是用於關閉不必要之服務。
Windows 7、8、8.1 64位元系統服務的優化指南
另外服務方面會有一些服務是關閉後會自動啟動的,因此需要特別到註冊表進行修改,這部分參考Higuma兄所寫的文章進行優化: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217#post240217
在Higuma兄所寫的文章中第2點(強制關閉服務)及第3點(安裝MSVC)都要做,第3點也有差。
硬體層面的話就是在BIOS上調整記憶體時序,越低越好,時脈越高越好,CPU同理,但要注意電壓越低越好,除非你有辦法完美解決散熱問題,否則雖然高電壓能帶來更高更穩定的效能,但時間一長就會不穩定,因為太熱。
系統的穩定度遠重要於系統的效能,怎麼優化得自行取捨,而軟體層面的優化就比較沒這些問題。
另外最近測試到,一款Razer Cortex的遊戲優化軟體對系統的動態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且沒副作用(唯一的副作用是它會在service多了相關服務,約3個)。
Razer Cortex上主要使用裡面的"遊戲加速器"→"系統加速器"→"特殊"→"勾選特殊的8項項目"→"優化=關閉這8項服務"。
類似的軟體很多,總之能越鉅細靡遺的關閉更多服務或關閉不必要的程序或優化系統設置就越好。
最終極的電腦訊源還是莫過於用JPLAY的H模式,但在H模式下無法操作,因此會推薦用JPLAY雙機模式,在上述的前提下又用JPLAY的雙機H模式,才會是最理想的,而我自己本人是還處於單機壓榨極限的狀態XD,但隨著優化越來越好,越認同JPLAY雙機的必要性,很有可能未來我真的會雙機。
而Ian's FIFO就以教授為基準來看,目前還沒有能超越DT2+U3TT+雙機JPLAY的,否則以理想上來說,應該Ian's FIFO要讓我們省卻這麼多優化步驟才是,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因此可能有請BC大魔王出面示範何謂一台「完全無視前端差異的Ian's FIFO」才是正道也說不定。
希望能幫助到你。
henry1266兄您好,
這個其實就是MKP電容,用於電感性負載的被動功率因素校正。
關於功率因素,用白話一點的方式說,就是看市電電壓和電流的波形重合的程度。
當波形完美重合,功率因素就是100%。
當負載為純電阻性負載的時候,如白熾燈泡,功率因素就會是100%。
如下圖:
附件 33339
而當負載為電感性負載時,電流相位會超前電壓,功率因素就會降低。
馬達就是普遍的電感性負載。
如下圖:
附件 33340
而當負載為電容性負載時,電流相位會落後電壓,功率因素也會降低。
如下圖:
附件 33341
您找到的這顆功率因素校正電容,就是並聯在馬達等電感性負載的電路上,
將超前的電流相位拉回來。
但會不會拉不夠,又或是拉過頭,就要利用馬達的電感值來計算出正確的功率因素校正電容值。
但可以發現,無論是電感性負載還是電容性負載,電流只是跟電壓之間有相位差,波型並沒有改變,
所以可以很容易的修正。
但是一般線性電源的電流電壓波型如下圖:
附件 33342
這種情況,您可以發現電流和電壓並沒有相位差異,但是波型卻有巨大的差別,所以功率因素就變差。
就算是加了所謂的功率因素校正電容,也只會讓功率因素更差而已。
這種情況要修正功率因素,就必須用主動式功率修正方式,才有辦法將功率因素修正回來,如下圖:
附件 33343
詳細解釋可以參考下面連結:
https://www.allaboutcircuits.com/tec...power-systems/
本貼文的圖全部都是上面文章中轉貼過來的。
CAT優化真的實屬不易
請問各位有試過音樂伺服器嗎?
類似I-O DATA Soundgenic這種架構? https://www.iodata.jp/ssp/soundgenic/zh-tw/
它似乎可以省去很多cat上的硬體變數
它是從便攜式裝置選取,直接由"硬碟->USB"就出去了?
還是說透過"便攜式裝置選曲->音樂伺服傳音檔DATA到便攜式裝置的APP當播放核心->回到音樂伺服->USB輸出"
如果是後者應該還是會大輸優化好的CAT吧...
教授您好,
已經有那麼多高手過去試過了,小弟應該也不用再試了。
小弟覺得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
因為今天的試聽過程教授並沒有詳述,小弟可以請問一下,今天在播放不同的rip檔案時,仍然是使用教授的電腦嗎?
小弟目前的懷疑是教授的電腦在播放不同rip檔時,透過市電干擾類比器材。
接下來小弟目前想到可以測試的是:
測試1:U3TT和教授的電腦全都關機斷電並將插頭拔掉,使用電池供電的播放器播放不同的rip檔案。
測試2:使用電池供電的播放器播放不同的rip檔,而U3TT和教授的電腦也同時播放跟電池播放器相同或是不同的rip檔,
但是不要接上DAC。
這種播法會有四種組合,其結果應該可以清楚測試出「無法消除rip差異」,
是因為Ian's FIFO不夠力,還是U3TT和教授電腦透過市電干擾類比器材。:}
再次感謝bchsieh圖文並茂的解說,看來小弟還沒有找到對症下藥的產品
不過延伸出一個疑問,這樣說起來,傳統線性變壓對於電網的干擾,似乎並不比交換式低?(交換都自帶pfc)
線性髒到連功率電容都無法處理的等級,算是比msp600乾淨?
https://www.digikey.tw/products/zh/d...=1&pageSize=25
apfc的主動式芯片似乎都是採用交換式的架構,這好像無法和傳統線性整合?(環形變壓低pf無解?)
chinpunto 的 Ian's FIFO 之測試成果
一、前言:
ian's fifo只是很好的hi-fi素材,會忠實反應『組裝的人』之音響素養。也就是說,如果對『音響的hi-fi正確性』沒有真正深入理解的話,ian's fifo很容易就會翻車的。
所以,想玩ian's fifo,應該說,想從這個討論串認識何謂正確的cat、正確的藍光轉盤,一定都要先認識『正確的錄音』『正確的演奏』與『正確的唱片』,否則真的很難在這裡學到正確的知識喔!
二、chinpunto 來訪:
其實 chinpunto 玩音響非常認真也非常瘋狂,我們這種從玩改裝車再轉到音響的人好像都有相同特質?他帶了『三百多公斤』的器材來我的中壢音響室測試,原意是萬一得不到效果就要上他的前後級與dac與電源與一大堆......這是非常正確的科學觀念與科學玩法!
於是我們從早上9:30開始,先花了一個小時,使用各種樂器的唱片讓他見識中壢音響室有多麼hi-fi。其實這時我就發現chinpunto 第一時間未必聽得出我的中壢音響室好在那裡,這是非常明顯的被『錯誤唱片』污染的特色。我就問了:你到底在聽什麼音樂?他說:我聽得很廣、什麼都聽.....這下子我就知道完蛋了!什麼都聽,表示無法『強烈』地分辨錄音好壞,常常被錯誤錄音洗腦的情況下,音響的分辨力會有嚴重的極限。
試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抓到兩個讓他嚇一跳的唱片:一個是cypres法朗克的《被咀咒的獵人》: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152#post204152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Franck01.wav
另一個是solstice/fy的賽伐克鋼琴曲集: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711#post237711
這個請重新下載這個音樂檔: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danaIV-all.wav
前者是專門宰殺『超高頻不正確』的音響系統,後者是全面宰殺『中頻凸出』的音響系統,這下子心裡有數chinpunto要在我這裡受到可怕的震撼教育了!沒關係,先來測試 ian's fifo。
不過因為 chinpunto帶了他 diy的 dt2+時鐘+第二個u3tt,實在太漂亮了!!該獨立供電的都獨立,時鐘與dt2直接連在一起不經過任何線材,怎麼看都是一個完美的solution,怎麼可能會聲音輸給 ian's fifo??於是把我的dt2拆下,換上他的,一測之下.....乖乖,直接被我的 dt2+時鐘+第二個u3tt 電爆!!??what?明明是正確的diy,什麼下場這麼悽慘??這等到最後我們會討論,這裡我們只要知道 jplay cat + u3tt 方案是永遠的天下無敵就對了。
可惜沒有辦法測試我預測的『雙 ian's fifo』效果!!
三、測試 ians's fifo:
再來我們辛苦的把『一百多公斤』的ian's fifo上架,這次沒有測 rip差異喔!!因為我個人認為,rip差異不是很好的測試方法,中頻凸出的音響系統反而容易分辨rip差異。所以我的方法跟上次一樣:
使用我的jplay雙cat,第二台cat直接用usb線接上ian's fifo的最前端之 Amanero USB轉i2s,這部份chinpunto改成電池供電並斷掉來自pc的電源。
使用《被咀咒的獵人》之原始rip檔播放:
1、使用JPLAYMINI 與 FOOBAR2000 JPLAY ASIO,相差非常明顯!!
2、使用JPLAY的 CLASSIC引擎與 STREAM引擎,相差非常明顯!!
3、同一個音樂檔從外接傳統硬碟COPY到系統SSD,再比較兩者,還是相差非常明顯!!
好玩的是第2,當初 tetsuka日本職人的dac 與 samshu 都可以使用ULTRASTREAM引擎,這次突然不行?臨時改用STREAM引擎,還是相差非常明顯。
chinpunto的 fifo之詳細內容請他說明,而我的中壢音響室配置如下:
1、220v第一專線 給 數位器材。完全不接地線。
2、220v第二專線 給 類比器材。完全不接地線。
3、110v第三專線 給 chinpunto 的器材,也完全不接地線。
chinpunto的器材插上 110v第三專線,完全沒開機,我就讓他見識我的音響系統多麼敏感 ── 只是插上沒有過電喔!排插的開關還是關的,然後我的音響系統就大幅衰聲了!!tetsuka 一定會安慰沒關係,因為他帶來我這裡測試的器材多半都如此....:P
110v第三專線,先進新天新地派小電箱(不接地線),再接一個工業級萬國排插,psocc電源線進入50幾公斤的『隔離變壓器』,再連上兩個各自40幾公斤的線性電源,一個給clean side,一個給dirty side。最後是萬惡的 Amanero USB轉i2s,為了乾淨與隔離使用超大的行動電源供電。
所以是三個供電的 ian's fifo系統,然後............我的jplay雙cat,第二台cat直接用usb線接上Amanero USB轉i2s,然後就被我的系統徹底打爆!!完全沒有可比性。
我再找了一顆閒置的msp600-5v,對Amanero USB轉i2s供電,當然了,馬上完全打爆行動電源供電。
四、ian's fifo 會沾染玩家的味道??
ian's fifo無法完全消除數位播放差異,只能打折。也因此,它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 ian's fifo 會沾染玩家的味道。
我玩 cat這麼成功,就是因為我都是使用3c產品,它們不是音響產品,不會加料不會亂來,聲音就正確了。而為了音響而做的產品,它就得面對全世界的唱片 99% 都是『演錄俱垃圾』的嚴重問題!過於高傳真而暴露卡拉揚的錄音是垃圾,玩家才不會相信音響,只會嫌音響太爛不能播放偉大的卡大師。這導致for audio的 CAT產品基本上完全不能信任,實聽嘛一個個都讓我這個願意花兩百萬買音響的人買不下去..........
所以,理應絕對客觀的數位播放,就會因此染上顏色。
ian's fifo也完全躲不掉這個問題:tetsuka日本職人的dac,就是日本職人的顏色,也是tetsuka偏好的顏色。chinpunto的ian's fifo是這三組fifo中音響hi-fi性能最強悍的!!!但也可惜是染色的,染的就是chinpunto色,完全被chinpunto的音樂視野所綁架。
samshu是 新天新地的中性派,所以逃過一劫。雖然音響的hi-fi性能是最差的,但是電腦的hi-fi性能是最正確的。可惜,還是無法完全消除數位播放差異。
可想而知,bchsieh的 ian's fifo,一定也是bc色;只是bc色是我所認可的客觀音色,所以應該沒問題。其他人搞ian's fifo,一定要小心!!為什麼一個才3000元的中國製樂之邦DT2,在我的音響室是全世界任何天價產品都絕對比不上的正確音響?因為它是3C產品,就這麼簡單。
因為大家要搞 ian's fifo,其實就是把我這個討論串從零開始重新玩一遍,而且一定要是我或bc大魔王這種等級的黃金雙耳,再加上完全的3c產品。否則你做出來的 ian's fifo不是消除了數位差異啦!是你染色太嚴重,染到無法分辨數位差異了!!!
五、非常嚴肅的哲學問題:什麼叫做『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
所以整個 ian's fifo面對的最大問題,這就是理組的極限了,必需請文組出來了。這是非常嚴肅的哲學問題:什麼叫做『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
我們就好像那種無知的人一樣:數位不就只是0跟1,資料正確聲音就一定一樣啊!........它基本上是哲學問題不是科學問題,這種問題叫做『化約論』或『化約主義』。
我們這裡當然都知道數位不只是0與1,還要更重要的jiter,更更重要的intra jitter,所以我們才能躲掉上述的化約論。但是哲學素養不足的理組,就又掉到另一個化約論:『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
1、什麼叫消除了差異?是量出來的?還是聽出來的?
2、如果是量出來的?量那裡?量i2s?量spdif?量dac?量喇叭?量 i2s,還有可能消除了差異;量喇叭,我就說了,真正好的音響系統,不必過電插個音響器材,我的喇叭就被染色了!!所以從喇叭(發出的聲音)來說,要消除差異是極度困難的,我們都把它想得太簡單了。我才說這問題的根源是化約論。
3、假設一下:ian's fifo運作的過程,產生了電源污染或幅射污染,導致音響系統出現明顯的差異。那麼對音響來說,ian's fifo有沒有消除了數位播放的差異??
這就是我一直心心唸唸的,我懷疑:ian's fifo把很爛的數位訊號拯救成最佳訊號,會做較大的『功』,當然一定會產生較多的的幅射污染或電源污染,所以ian's fifo無法徹底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
4、所以最後還是得『聽出來』。那麼,在本討論串之外,誰聽出了jplay雙cat可怕的實力?沒有,那是因為我只聽正確的唱片,所以才能辨識出jplay雙cat的可怕。
5、你的主觀喜好跟我不同怎麼辦?這不是問題。因為主觀喜歡是發生在訊息處理的後期,也就是說,你只要完全按照我說的去做,然後在線材或最後調整加上自己偏好的味道;也就是99%的科學性能+1%味道,一定絕對比%10味道還要『更有味道』,否則就真的沒有在聽音樂了。
所以,『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就跟建立JPLAY雙CAT一樣,必需從『正確的唱片』去辨認正確的聲音,才能產生真正正確的『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你永遠不知道你是真正消除了數位播放的差異??還是染色染到無法正確呈現數位播放的差異??這就只能信任真正的黃金雙耳了。
因此問題又回來了:誰要去成立一個辛辛苦苦的 ian's fifo討論串?
而且更可怕的是,別以為psycho多麼偉大一個人發明了jplay雙cat,我要不是有這個討論串讓一大堆人共同參與,根本不可能產生這麼正確的知識!!這也是科學哲學最後的重點:沒有開放而自由的公共討論,科學知識會自動沈淪的!因此,如果 ian's fifo沒有這種等級的討論區,共同理解何謂真正的『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那我看 ian's fifo應該會........
也就是說:數位播放不夠水準的人,無法做出正確的 ian's fifo;而數位播放夠水準的人,願意再做一套正確的 ian's fifo嗎?看起來好像只有 bc大魔王這種瘋子才願意這麼辛苦....:P
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BC大魔王說的,全面交換式電源化啦!不過,我還是會提出哲學批判:如果這麼有效,不應該沒有人發現市面上99%的唱片是垃圾!!都像bc大魔王一樣不講出來,依科學哲學是絕對不可能產生正確的科學社會的。所以從無法發現正確唱片的現象看來,我是非常有信心的:應該全世界沒有幾個人的 ian's fifo是聲音正確的,也就是他們根本沒有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而是染色染到分辨不出差異了....:P
六、科學哲學的證據?就是 chinpunto啦!
上面進行很多哲學批判,理組的一定抗議說證據何在?當然有,就是 chinpunto自己啦!
chinpunto非常幸運:他一直想找到正確的聲音,他遇到我了!他也非常不幸:他遇到我了,很多東西都要徹底翻盤.....
chinpunto這次學到最強烈的,就是知道什麼是超高頻與超低頻的聽感了!!也就是說,他發現過去的音響與音樂視野,只有中頻,還把中頻當成一切,不小心就把『刪除高頻、刪除低頻造成突顯中頻』當成正確的音響走向,然後就在我的音響室完全被翻盤。
最佳範例就是這段鋼琴:我給了很長的範例,凡是有去新天新地買唱片的都可以要我的最佳rip檔...:P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danaIV-all.wav
一開始都是高音,要感受到鋼琴的『抖音』:每個高音都會綿延、轉折了好幾下才結束,好像在唱歌,有趣的是R2R或LONG DELAY/SOFT濾波都會讓鋼琴抖音變得不正確。
第5秒00:05處,鋼琴一個強力的高音,聽聽看它的綿延,這就是『超高頻的聲音感受』,請不要管它實際上是幾HZ,它的分辨力現象才是重要的。
00:24開始,走向低音域,開始注意『超低頻的聲音感受』囉!
00:27.5 鋼琴第一次極低音鍵:
00:32.5 第二次
00:37.0 第三次...後面不管了
超低頻不是用『聽』的,是用『皮膚』感受的;在我的音響系統,不必到最低音,前一個低音就開始共振我的皮膚、而極低音更是全身發麻,真希望身邊是美女...(消音).........
從 DT2+U3TT 改成 chinpunto的 ian's fifo,『超高頻的聲音感受』開始消失,轉折不見了,綿延還有,鋼琴抖音少了很多;而『超低頻的聲音感受』開始消失,只有最低的幾個音勉強有。
把 dac與 solfege綜擴之間,加上 chinpunto DIY的前級,SOLFEGE聲音開到最大,由chinpunto前級控制音量。這台前級不錯!!音色沒有扭曲。但是,『超高頻的聲音感受』又消失了一些,『超低頻的聲音感受』己經完全不見了。
再把DAC換成 chinpunto DIY的DAC,這台聲音最糟!質感全面破壞、暫態也差,『超高頻的聲音感受』與『超低頻的聲音感受』完全不見了,只剩下『染音很好聽的中頻』。
當類比系統完全染成 chinpunto色之後,換回我的 dt2+u3tt,沒錯!!這下子,chinpunto的 ian's fifo 真的贏過了dt2+u3tt!!!當然了,對於我的黃金耳朵來說,完全知道真相是怎麼回事。
真相就是:chinpunto證明了科學哲學的描述。明明chinpunto喜歡正確的聲音,但是他被市面唱片污染成『只要中頻就好』,『超高頻的聲音感受』與『超低頻的聲音感受』不重要,所以無論他diy的技術多麼強、玩音響玩得多認真,這種污染導致他徹底走錯方向。
dt2+u3tt是走向絕對中性的播放方法,尤其在我們的經驗分享下在本討論串的走向都是絕對hi-fi性能的。然而chinpunto發現,從數位端染色,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音響效果;這時當然發現了,沒有科學社會的支持下,ian's fifo自我嘗試的結果就是任意染色,染得很愉快;而在科學社會的嚴格要求中,我們共同討論出來的 jplay雙cat dt2 u3tt方案是難以染色的,chinpunto也的確因此放棄交換式電源而走線性電源;他原先以為他走向音響效果,現在才知道他只是無意識地走向容易染色的道路。
如果chinpunto徹底排斥正確的聲音,永遠滿足他的聲音,也沒有人說不可以。可惜,他應該徹底中毒了,所以我說他慘了...:P
先工商一下,『超低頻的聲音感受』算是很難,但是『超高頻的聲音感受』太簡單了,連我的四十萬級 OFERO都被才七萬的JMR BLISS JUBILEE打爆了,科學就是科學。
七,結語:
結論嘛!回到唱片與音樂...:)
音響玩家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永遠是『會害死人的錯誤唱片』;沒有先找到正確的唱片,再來的音響就是一連串倒楣了。
至於 ian's fifo,如上述論述,它需要像本討論串一樣,一個開放而多元參與的科學社會,才能保證它不會走向錯誤的聲音。也因此,對於任何開始玩 ian's fifo而發現有效的發燒友來說,我都得很嚴肅地提醒:
不是 ian's fifo成功了,而是你音響系統失敗啦!!
(END)
想問教授一下,當天有試那個超級電容模組嗎?不知音色是否正確?
依小弟一點diy的經驗,如果依照教授不加料的美學是選realcable線材的話,那diy一台機器等於要選不加料的電容,焊錫,機內線.......,這是非常嚴苛的挑戰啊,對於我這種只使用過有限材料的玩家,沒有bc前輩釋出無染色材料清單的話,大概就會越走越歪(clapping)
下面再提一個我自己胡亂的小推測
超級電容小弟理解成有點類似電池的東西,大家有玩過電池的應該都有一個經驗,就是用自己家裡品質不錯的電源充電,聽得很開心,結果去外面亂充再拿來聽.音色整個汙染,拿回家充一充又恢復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電容經過教授整套正確電源充(run in)的不夠久,導致正確音色的性能受限了呢?(當然這理論是我瞎掰的,並沒有半點科學依據)
昨天的測試後經過一晚思考,其實昨天在教授音響室的測試,我覺得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市電經AC to DC後,電力迴路對空間所產生的"靜電場",一次側220V可能效果會大於110V,這應該是想要趨近理想電源的副作用,或者是說現實中電力供給大但消耗小的副作用(供給與消耗比例差距越大越明顯,交換式也應該大於線性電源)。
我大膽假設這個"靜電場"會讓音響室空間的器材都受影響,特別是高瓦數電源,空間越大會產生不同影響的分布與遞減,另外環境的潮濕度,器材電源擺放的位置、市電電路的配置也可能有相關,猜測應該是這個"靜電場"對數位的CAT+DDC(U3TT/Ian Fifo)+DAC的同時產生了更多的影響,這可以用來解釋為何CAT和U3TT都要RUN才達到最佳狀況,而Ian Fifo則比較可免疫。
另外也如BC兄所說交換式電源比較可以避免這個"靜電場"所產生的壞影響,而線性電源相對來說抵抗力薄弱,但是如果"靜電場"大到某個程度可能交換式電源也會無法抵擋,以教授的空間和系統配置來說影響非常明顯,就像某種恐怖平衡,讓器材產生"連鎖效應",而這個"靜電場"也有好有壞,好的是越大瓦數電源所產生的"靜電場"會讓整個空間的器材"整合"在一種敏感的狀態,我猜測這與"超高頻與超低頻"有很大的關聯,壞的是會有相應的"噪感",這些"噪感"我猜想應該可以靠一些接地盒或是消除靜電的道具來消除,只是這些消除靜電的工具也會有邊際效應,還有更重要的是,消除這"靜電場"會不會削弱"超高頻與超低頻"的表現呢?我猜測應該是會削弱,如何與這可能的"靜電場"共存將是個複雜的難題,當然以上這些也可能只是我的假設。
昨天在播放不同的rip檔案時,的確是使用教授的電腦,U3TT和教授的電腦也並未斷電,是不是教授的電腦在播放不同rip檔時,透過市電干擾類比器材呢? 我覺得100%是有的,但我猜測這應該不是真正的影響到造成rip差異的主因,以教授的觀點"必需從『正確的唱片』去辨認正確的聲音,才能產生真正正確的『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來說,我認為要消除RIP差異最佳的可能方向應該還是I2s直入DAC晶片(不經過transportPi),才有可能最大幅度消除rip差異,當然一般市售DAC可能不容易達成,另外還也一個可能是FifoPi內建RAM的穩定度應該也有些影響,在一般非『正確的唱片』的錄音可能不容易察覺。
關於交換式電源和線性電源之爭,我到是認為是取捨問題,因為我是從U3TT開始轉用線性電源,當時也確實能達到MSP600的效果,並沿用到現在Ian FifoPi上,當時U3TT"超高頻與超低頻"的表現確實比Ian FifoPi好,所以"無意識地走向容易染色的道路"肯定是因為DAC性能不足,不過未來我會嘗試以教授的觀點去強化"超高頻與超低頻",但是似乎要先換DAC,不然可能也只是瞎子摸象 ! 另外我不得不佩服教授的耳朵,我的前級之前為了讓底噪更低(其實是look-t製作,我DIY修改內部零件),加了兩個電感濾了一下,沒想到教授居然能聽出來,還有教授的耳朵好像不會疲勞,抹了印度神油嗎 ? 我測到1點時就"不行了",實在是恍神需要休息了!
依照教授音響室燒機的傳統,Ian Fifo一上機上次超壓30V那組法拉電容就燒了,電源內調電壓的VR,搬運時因內部電器石的震動,自動幫我調到10V,上電沒量也沒注意不久就冒煙了,不過超級電容應該可以增加高頻/中頻/中低頻,但我猜內組不夠低,並的不夠多(之前我3串15並了45個,我應該會再嘗試3串30並到90個,)可能會削弱"超高頻與超低頻"的表現。
PS :大家聽音樂都跟教授聽的一樣大聲嗎?還只有我聽的特別小聲? 我以為我聽的才是正常音量?
在他那都聽很大聲,回家都只能小聲點播,播放環境問題
話說我現在倒是好奇起,樂之邦新一代產品到底何時要出?
一直只聞樓梯響。
再來我歸納『三個』ian's fifo的聽感總結如下,並回答一些討論:
1、tetsuka的日本職人dac,把 ian's fifo直接用i2s進入dac晶片。
2、samshu 的 ian's fifo 套件,把 usb 或 spdif 經過 ian's fifo 再轉成 spdif,送到後面的正常dac。
3、chinpunto的 ian's fifo 套件同上,只是音響性能嚴謹非常多。
一、三者通通一致性地呈現出,ian's fifo無法完全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最符合 i2s 特性的是 第1個,最遵守音響性能要求的是第3個,最隨便像3c一樣使用的是第2個。三者當然聲音各自不同,但是!!!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能力『相差不多』!!這個只能相信我的黃金雙耳,並且相信心理物理學:『感覺量』的估計,對人類來說是蠻容易的心理運作。
三者聲音走向不同,這是主觀偏好,不必討論。
三者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能力『相差不多』,這個絕對致命!!!雖然說還有很多情況沒有詳細測試,但是憑這個現象,幾乎就是肯定 ian's fifo的能力就在那裡了,不可能更強了!除非使用『雙ian's fifo』。
二、雖然主要都是使用我的jplay cat播放系統,但是我們也使用過『行動電源』供電的win10電腦棒,由它執行jplay直接連上日本職人dac。這己經是最接近bc大魔王設想的比較情況了,結果,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能力『還是相差不多』。
當然可議的是使用我的cat透過無線網路對『win10電腦棒』進行遠端遙控,但是憑這個就可以毀了ian's fifo那也太誇張了。
bc大魔王是不是太累了??上述實驗方法沒意義啊???
只要使用上述電池供電的win10電腦棒執行jplay直接連上日本職人dac,還是無法完全消除數位播放差異,就知道是Ian's FIFO不夠力啦???
你們看你們看,有人被我陷害掉下地獄囉!....
看起來好像是我聽音樂音響的專注力非比尋常,不過我覺得應該是你被『開啟了』專注超級豐富聲音資訊的大門,一下子承受不住了.....:D
看到這段話當場氣死又笑死!!我本來以為我是燒CAT第一名,遇到chinpunto才知道我只不過是第二名....
不過我如果繼續走線性電源,保證比你更會燒!!線性電源原本就是超級容易燒cat。
當天也試過適合你的小音量,結果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能力『還是相差不多』,這個要補充一下。
再者我要爽爽聽音樂時,就是那麼大聲沒錯;不過請記住bc大魔王的音量是我的兩倍!!!......
慢慢等啦!其實沒有樂之邦也可以從 ian's fifo開始玩.....:D
我是因為把 DT2 玩到天下無敵了,所以才沒有玩 ian's fifo的興致。所以還沒有dt2或dt2玩不兇的,推薦玩 ian's fifo。
至於 dt2 要怎麼玩到天下無敵?這個真的很難,難在$$,只有使用 audiomat maestro 3 refernce這種天下無敵的dac,再加上全套香寶寶所有線(dc、ac、同軸線、類比線),dt2才能徹底天下無敵。
理由非常簡單,因為dt2電腦性能天下第一,音響性能卻非常爛!當然爛,一個才3000元.....所以我才使用最高等級的線材與dac來加強 dt2的音響性能,兩者相加才能天下第一。如果沒有這樣的搭配,cat的性能強到一定程度而導致dt2性能也『太強』時,它就會出現可怕的殺音響效果了!這時沒有個百萬音響以上的系統,很難躲過dt2的殺音響。
所以音響真的就是一個整體系統,就算是我這種極端強調電腦性能與hi-fi指標的,還是知道電腦性能強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強下去了。
(end)
偷偷問一下,Psycho聽音樂平均音量是幾dB啊?
我都只有80dB上下(用iPad上的Decibel X量的)。
教授您好,
記得小弟之前有提過,小弟的MacBook Pro筆電在插著市電的時候,只要用滑鼠拉動瀏覽器網頁上下瀏覽,
電箱內的磁環就會同步發出高頻噪音。
這個噪音的大小,是在普通客廳的室內環境,背景噪音約55dB,電箱鋼製門板是關著的,
小弟使用電腦的位置是客廳沙發,距離電箱約四公尺,就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甚至在聽音樂時會覺得這個噪音干擾很大。
更好玩的是,用不同的瀏覽器,例如Safari、Google Chrome、Firefox,噪音的大小和頻率會有些許差異。
小弟有兩顆可用於Macbook Pro的充電器,一顆是原廠充電器,另外一顆是小米氮化鎵充電器。
使用小米充電器時發出的噪音,會略小於原廠充電器。
這裡提醒一下,這兩顆充電器都沒有地線,所以雜訊無法透過地線傳出。
只要將筆電的充電器拔掉,用電池供電,這個噪音就完全不會出現。
小小的60W~80W的充電器,加上不需要什麼繁複運算的瀏覽器頁面上下捲動,就可以讓市電產生那麼大的污染。
一般的大瓦數的桌機,對市電的污染應該是更嚴重。
記得教授您提過,當用您的電腦遙控tetsuka兄的電腦棒播放時,您的電腦如果用Win8,聲音就比用Win10爛。
這種情況就像是小弟使用不同的瀏覽器時,噪音會不同一樣。
而小弟猜測,您的電腦播放不同的rip檔案時,也會對市電產生不同的干擾,原理也是一樣的。
由於這個干擾途徑不會通過Ian's FIFO,所以無論用何種形式的Ian's FIFO,這個干擾的大小都會相同,
導致這三次Ian's FIFO的實驗,其對消除前端數位播放的差異的程度都相差不大。
因為這是小弟目前想到的最可能原因,所以才提出上篇的實驗方法。
也就是電池播放器用平板或是筆電控制,並接上Ian's FIFO,無論是server還是client都不能接市電。
而教授的整套電腦+U3TT也都開機,但是最後接DAC端的部分不要接上,是空接。
實驗中有四種組合:
1. 電池播放器播放rip A,教授電腦同時播放rip A。
2. 電池播放器播放rip A,教授電腦同時播放rip B。
3. 電池播放器播放rip B,教授電腦同時播放rip A。
4. 電池播放器播放rip B,教授電腦同時播放rip B。
從目前的三次Ian's FIFO測試結果來看,已知1,2,3,4不可能全無差異。
所以會出現的可能結果為:
A. 1,2相同,3,4相同:那就表示是Ian's FIFO無法消除前端差異,並非教授電腦和U3TT對市電的污染造成的。
B. 1,3相同,2,4相同,那就表示是教授電腦和U3TT對市電的污染所造成的播放差異,而非Ian's FIFO無法消除前端差異。
C. 1,2,3,4聽起來都不同,那就表示不但Ian's FIFO無法完全消除前端差異,而教授電腦和U3TT對市電的污染也會影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