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07-25, 05:31 PM
#5611
 作者: bchsieh
感謝BC大和chinpunto兄的建議,已下單去了...
另外小弟照BC大的建議,把Audiomat DAC的同軸線接頭的負極繞了一條導條,尾端固定在機殼螺絲上。
樂器的發聲點更集中,聚像更明確,改變不少,在此回饋一下。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am040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5, 05:46 PM
#5612
 作者: chinpunto
Hi samshu
TransportPi 有兩組SPDIF ,一組有過脈衝變壓器PE65612 (RCA端子),另一組SPDIF 沒過(BNC端子),PE65612可以嘗試換PE65612 Murata DA101/102/103C,不過如果clean side的供電,時鐘的品質好就建議使用沒過SPDIF脈衝變壓(BNC端子)的那組。
chinpunto兄您好:
小弟不解的是,BNC的端子那組,我看文件寫是非隔離的,為何要選擇使用這個端子?
還是訊號已是由FifoPi處理過了,算是已隔離的?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am040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5, 06:24 PM
#5613
 作者: sam0402
chinpunto兄您好:
小弟不解的是,BNC的端子那組,我看文件寫是非隔離的,為何要選擇使用這個端子?
還是訊號已是由FifoPi處理過了,算是已隔離的?
是的,訊號已是由FifoPi處理過了,算是已隔離,Ian是這樣建議的。
-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inpunt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12:53 PM
#5614
快速公告:
完蛋了!!不管是 psycho級的超大聲,還是 chinpunto級的超小聲,ian's fifo 通通無法徹底消除前端數位播放差異,只能打折,還是哭哭......
此外,chinpunto之所以可以使用 ian's fifo把 u3tt dt2打敗,是因為他改裝的 u3tt dt2不知道做錯了什麼,拿來中壢音響室一測,被我的dt2打到天邊去.....。
所以,最後可以打怪了!bc大魔王你得親自出馬了!!不然我再怎麼測都是ian's fifo的失敗,沒輒了..........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01:51 PM
#5615
 作者: psycho
快速公告:
完蛋了!!不管是 psycho級的超大聲,還是 chinpunto級的超小聲,ian's fifo 通通無法徹底消除前端數位播放差異,只能打折,還是哭哭......
此外,chinpunto之所以可以使用 ian's fifo把 u3tt dt2打敗,是因為他改裝的 u3tt dt2不知道做錯了什麼,拿來中壢音響室一測,被我的dt2打到天邊去.....。
所以,最後可以打怪了!bc大魔王你得親自出馬了!!不然我再怎麼測都是ian's fifo的失敗,沒輒了..........
沒有想到chinpunto兄的FifoPi套件在教授的音響室還是無法消除前方訊源的差異...
原本小弟想說這次使用chinpunto兄的FifoPi套件應該就能通過測試了,請問教授你們接續好所有器材之後有
實際使用三用電表測量過FifoPi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基板的地是否有確實隔離嗎?
如果使用電表確認dirty side和clean side已經確實隔離但是還是無法消除前端差異的話,那麼搞不好可能還是
得將所有音響器材都交換式電源化才能消除前端差異了。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05:52 PM
#5616
 作者: gangster.tank
作為TEAC UD505的用家,看到最前面的字必須要來建議一下。
Win10一定要優化,特別是關閉不必要的服務,而用win10 LTSC版是目前測過最好的,其次是Candy10。
有沒有優化,差異非常大,特別是動態的部分,就像擴大機大了5db那樣,而且動態範圍層次會更明顯。
沒優化之前的聲音都是動態壓縮...
tank兄,請教一下,可以關閉那些服務呢?謝謝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M1900 發送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jimmyp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07:30 PM
#5617
 作者: jimmypan
tank兄,請教一下,可以關閉那些服務呢?謝謝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M1900 發送
jimmypan兄 您好,
整個系統優化的改變大小分別是,系統架構(系統核心)>精簡系統>正確的音樂軟體(如JPLAY)。
請參考教授發表的優化指南,這篇文章主要是用於關閉不必要之服務。
Windows 7、8、8.1 64位元系統服務的優化指南
另外服務方面會有一些服務是關閉後會自動啟動的,因此需要特別到註冊表進行修改,這部分參考Higuma兄所寫的文章進行優化: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217#post240217
在Higuma兄所寫的文章中第2點(強制關閉服務)及第3點(安裝MSVC)都要做,第3點也有差。
硬體層面的話就是在BIOS上調整記憶體時序,越低越好,時脈越高越好,CPU同理,但要注意電壓越低越好,除非你有辦法完美解決散熱問題,否則雖然高電壓能帶來更高更穩定的效能,但時間一長就會不穩定,因為太熱。
系統的穩定度遠重要於系統的效能,怎麼優化得自行取捨,而軟體層面的優化就比較沒這些問題。
另外最近測試到,一款Razer Cortex的遊戲優化軟體對系統的動態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且沒副作用(唯一的副作用是它會在service多了相關服務,約3個)。
Razer Cortex上主要使用裡面的"遊戲加速器"→"系統加速器"→"特殊"→"勾選特殊的8項項目"→"優化=關閉這8項服務"。
類似的軟體很多,總之能越鉅細靡遺的關閉更多服務或關閉不必要的程序或優化系統設置就越好。
最終極的電腦訊源還是莫過於用JPLAY的H模式,但在H模式下無法操作,因此會推薦用JPLAY雙機模式,在上述的前提下又用JPLAY的雙機H模式,才會是最理想的,而我自己本人是還處於單機壓榨極限的狀態XD,但隨著優化越來越好,越認同JPLAY雙機的必要性,很有可能未來我真的會雙機。
而Ian's FIFO就以教授為基準來看,目前還沒有能超越DT2+U3TT+雙機JPLAY的,否則以理想上來說,應該Ian's FIFO要讓我們省卻這麼多優化步驟才是,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因此可能有請BC大魔王出面示範何謂一台「完全無視前端差異的Ian's FIFO」才是正道也說不定。
希望能幫助到你。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09:00 PM
#5618
 作者: gangster.tank
jimmypan兄 您好,
整個系統優化的改變大小分別是,系統架構(系統核心)>精簡系統>正確的音樂軟體(如JPLAY)。
請參考教授發表的優化指南,這篇文章主要是用於 關閉不必要之服務。
Windows 7、8、8.1 64位元系統服務的優化指南另外服務方面會有一些服務是關閉後會自動啟動的,因此需要特別到註冊表進行修改,這部分參考Higuma兄所寫的文章進行優化: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217#post240217
在Higuma兄所寫的文章中第2點( 強制關閉服務)及第3點( 安裝MSVC)都要做,第3點也有差。
硬體層面的話就是在BIOS上調整記憶體時序,越低越好,時脈越高越好,CPU同理,但要注意電壓越低越好,除非你有辦法完美解決散熱問題,否則雖然高電壓能帶來更高更穩定的效能,但時間一長就會不穩定,因為太熱。
系統的穩定度遠重要於系統的效能,怎麼優化得自行取捨,而軟體層面的優化就比較沒這些問題。
另外最近測試到,一款Razer Cortex的遊戲優化軟體對系統的動態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且沒副作用(唯一的副作用是它會在service多了相關服務,約3個)。
Razer Cortex上主要使用裡面的"遊戲加速器"→"系統加速器"→"特殊"→"勾選特殊的8項項目"→"優化=關閉這8項服務"。
類似的軟體很多,總之能越鉅細靡遺的 關閉更多服務或 關閉不必要的程序或優化系統設置就越好。
最終極的電腦訊源還是莫過於用JPLAY的H模式,但在H模式下無法操作,因此會推薦用JPLAY雙機模式,在上述的前提下又用JPLAY的雙機H模式,才會是最理想的,而我自己本人是還處於單機壓榨極限的狀態XD,但隨著優化越來越好,越認同JPLAY雙機的必要性,很有可能未來我真的會雙機。
而Ian's FIFO就以教授為基準來看,目前還沒有能超越DT2+U3TT+雙機JPLAY的,否則以理想上來說,應該Ian's FIFO要讓我們省卻這麼多優化步驟才是,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因此可能有請BC大魔王出面示範何謂一台「完全無視前端差異的Ian's FIFO」才是正道也說不定。
希望能幫助到你。
太感謝了!好好收錄下來仔細研讀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M1900 發送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jimmyp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10:22 PM
#5619
 作者: henry1266
henry1266兄您好,
這個其實就是MKP電容,用於電感性負載的被動功率因素校正。
關於功率因素,用白話一點的方式說,就是看市電電壓和電流的波形重合的程度。
當波形完美重合,功率因素就是100%。
當負載為純電阻性負載的時候,如白熾燈泡,功率因素就會是100%。
如下圖:
resistance_load.png
而當負載為電感性負載時,電流相位會超前電壓,功率因素就會降低。
馬達就是普遍的電感性負載。
如下圖:
inductive_load.png
而當負載為電容性負載時,電流相位會落後電壓,功率因素也會降低。
如下圖:
capacitive_load.png
您找到的這顆功率因素校正電容,就是並聯在馬達等電感性負載的電路上,
將超前的電流相位拉回來。
但會不會拉不夠,又或是拉過頭,就要利用馬達的電感值來計算出正確的功率因素校正電容值。
但可以發現,無論是電感性負載還是電容性負載,電流只是跟電壓之間有相位差,波型並沒有改變,
所以可以很容易的修正。
但是一般線性電源的電流電壓波型如下圖:
LP_load.png
這種情況,您可以發現電流和電壓並沒有相位差異,但是波型卻有巨大的差別,所以功率因素就變差。
就算是加了所謂的功率因素校正電容,也只會讓功率因素更差而已。
這種情況要修正功率因素,就必須用主動式功率修正方式,才有辦法將功率因素修正回來,如下圖:
PFC_corrected.png
詳細解釋可以參考下面連結:
https://www.allaboutcircuits.com/tec...power-systems/
本貼文的圖全部都是上面文章中轉貼過來的。
此篇文章於 2020-07-26 10:24 P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7-26, 10:25 PM
#5620
CAT優化真的實屬不易
請問各位有試過音樂伺服器嗎?
類似I-O DATA Soundgenic這種架構? https://www.iodata.jp/ssp/soundgenic/zh-tw/
它似乎可以省去很多cat上的硬體變數
它是從便攜式裝置選取,直接由"硬碟->USB"就出去了?
還是說透過"便攜式裝置選曲->音樂伺服傳音檔DATA到便攜式裝置的APP當播放核心->回到音樂伺服->USB輸出"
如果是後者應該還是會大輸優化好的CAT吧...
此篇文章於 2020-07-26 10:32 PM 被 ackdpe0776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ckdpe0776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