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454
借用網哥在同好家所測..有無吸音物質之測量數據值比較.
只是幾張薄毯子所造成的差異.參考囉.:P
可列印查看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454
借用網哥在同好家所測..有無吸音物質之測量數據值比較.
只是幾張薄毯子所造成的差異.參考囉.:P
殘響時間..0~6ms(毫秒).
上/下振幅.草綠是沒有毯子.紅是有墊毯子.
紅大部份明顯向中間縮.或講上/下擺盪減少..
這種減低"空間效應"的家用品-毯子.用對了地方一樣有幫助.
至於測項..這是猝發音全頻?..也就是俗稱的 RT60殘響值.
一個訊號發出來..還是消散得越快越好..哈.
所以兄肯定不看食評,除非他帶著酸鹼度量表、甜度計、試管與磅秤上餐廳?
沒有一個評論能夠有絕對值,這就是為什麼一台器材(或一台車、或一家餐廳、或一部電影、一張唱片)會有這麼多評論出現。有興趣的人會先採樣評論員,依照他採用的音樂、描述的聽感與自己的感覺印證,然後決定以後是否要繼續看這個人執筆的評論。
為何跳水、體操、跆拳道比賽需要裁判給分、法律上需要法官或陪審團、醫生需要會診?因為許多事情不能用儀器、學理斷定,只好訴諸心證。很遺憾的,我們的興趣「音響重播品質」也落在這個範疇。我們會因此這樣,而說跳水世界冠軍沒有意義、法庭判決都是狗屁嗎?似乎也沒有,因為天地間自有正道、人世間自有大多數人公認的美感。
同樣的,世界上也許有測試結果絕對無人能敵的音響器材,但數十年來能被認為是經典的器材,都是那些能夠呈現大多數人公認是美好、傳真聲音的音響器材。
音響評論是為了讓人決定要不要買這個器材嗎?我個人覺得音響類媒體的本質是「娛樂」,提供的是「讓音響迷看別人怎麼聽器材」的一種娛樂(因為沒有人能聽遍所有器材)。雜誌提供的數據與圖表,與文字敘述類似,也是這個娛樂的要素。文采華麗?好看;圖表精確?也是好看。兩者的實用程度(或應該說不實用程度?)相當。老牌雜誌Stereophile深諳此理,因此評論的文字敘述與測試圖表永遠是等量呈現。
要買音響的時候?我認為還是自己聽了算數。所以我們還需要音響店提供關鍵的聽覺體驗,就算美國盛行的原廠直銷也要保證退貨才有人敢下手。
兄有自己的主見很好,我也贊成大家都應該依照自己的聆聽感受(或是,自己相信的數據)來挑音響,所以我決定放棄以音響評論謀生一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