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兄好久不見
是的,今早調整完後的海神高中音柱與聆聽位置各為3.5M
成正三角形
喏大的四根柱子的確造成視覺壓迫8)
但整體頻譜好像平順不少
30Hz的凹陷較為和緩
高音直到18KHz都還算平順(個人會想用Palette修些掉(blush))
60Hz 及 120Hz還是隆起
歡迎將軍兄抽空來指導:):):)
可列印查看
主人有無拿尺實量勒.(blush)
3M(喇叭~背牆)+3.5M(喇叭~聽點)+約1.2M(聽點~背牆).那空間總深=7.7M.?
乘以總寬4.35M(不含軟體櫃深).那是10.2坪容積噎.?
深度一定有少計了..:P
據聞. 將軍大都是以 LASER儀來定位..要玩就玩成精..8)
虛心為好聲之本.:P
老外就是夠用心/專業..:o:D
(y)..
王 醫師與小弟兩次下來..都認為60..125實在是多了..
當天以DG48砍下一半(此段)來的比較. 主人應該還有印象.?
低音柱增益能否調整勒.:o
府上四柱距聽點幾乎同距.?低在內/中高在外.
這也是原廠建議或所能見到玩家的一致擺法.
看您po圖..
200hz以下還是平均值高過--以上..
雖然大部份人家都是更大(左更高-右更低)的比例.
但以(日本的)好聲頻響曲線.仍然希望是左略高--右較低走向.
這只是一個約略值.與民族性/文化都有點關係..:o
大膽建議..
府上真的不用再動了..
也許下一次就找到明確一點的方法了..:P
自從拜訪 chanc95兄的音響室後 一直都在思考
例如 在儀器的測量後 得到 60Hz 及 120Hz 隆起
那麼 有何快速又不花太大功夫的方法 去整治空間消彌60Hz 及 120Hz 的隆起??
近來好多個話題提到 "測量"抓臭蟲 但幾乎沒有提出"解決方案" 我一直都在思考著 如何有一個迅速的方法 比如買一個"甚麼裝置"就能見效!!
我敢打賭 全台灣應該不到5位嫂夫人 能夠像詹夫人如此 讓chanc95兄放手去做
不要說扎下的金錢 和 整體規劃所耗費的心力 光是我這局外人 單想像空間改造的"泥作部分"所引起對家人生活的不便 就真的想向 詹夫人起立致敬
最後 在此 謝謝 chanc95兄及夫人的熱情款待
尤其是夫人 那精緻現烤的手工甜點
也祝福chanc95兄 新喇叭調治服服貼貼 美聲滿室!!
Mell兄別客氣
小弟的空間的確如各位先進在量測上
約在60 Hz to 70Hz , 120 Hz to 160 Hz 區間有隆起
該是來處理低頻陷阱的時候了,
BT-40 我想買兩個試試,正在連絡/運送事宜
http://www.acoustictop.com/products/...p/tubetrap.htm
這家比較簡單買來往牆角放即可
這一家就是我買擴散板的瑞典廠商
它的低頻陷阱可裝在天花板
http://www.diffusor.com/Basabsorbenter.htm
這個買來還得請木工裝在天花板上
歡迎來玩
詹兄
有試過吸音柱嗎? 下次過來時帶幾根回去試試
不過 60hz 可能沒辦法
Mell 兄:
若60Hz與其倍頻120Hz隆起, 聽起來就是該房間的room mode,
驗證方法很簡單: 請問該房間是否有一5米5左右(5.3 ~ 5.7米)的邊?
若真的是, 那就真的是room mode, 解決方法就讓弟炒個冷飯吧!
我曾經在友站提出以雙超低音擺法, 來大幅度改善(要根治很難)房間的room mode!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36916
也是有實際測量數據, 擺設前與擺設後的差異均有完整測試數據與測試圖,
來驗證改善room mode成效! 這個先前的post, 應該可以算是""提出解決方案"吧!? :o
若不棄嫌, 請指導一下弟的獻曝,
若有不清楚處也請直說, 我可以在這登出剪輯過的精簡版. :)
這也是我問版主的低音柱可不可以調相位和音量的原因。
利用類似的方法,也許可以不需要用超低音也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因為低音柱與雙超低音改善低頻的作用原理不同, 所以推斷有不同的解決範圍與極限!
第一, 對低音柱來說, 它只是很單純的吸音材料, 只吸收根據計算的特定頻率範圍,
若用的低音柱吸音規格範圍與想要改善的room mode範圍不同時, 那結果.......
若要吸收60Hz以下的頻率, 這低音柱體積想必可觀. 低音柱的置放位置絕對會影響
最終的效果, 這效果是指吸收掉該頻率的效率如何.
換句話就是: 改善多少該特定吸收頻率的dB數.
第二, 對雙超低音來說, 它完全沒有任何吸收低音功能, 但它卻可以成為百變金剛!
為何超低音沒有任何吸收低音功能, 卻具有降低特定低音room mode(註)功能?
因為雙超低音是藉由擺位, 在該房間的節點處發出此房間基礎駐波相反的波形,
或可說相反的相位, 來消滅掉這些令人頭痛的房間基礎駐波!
甘有影??
有影!
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噪音去除耳機, 這類主動式耳機原理就是藉發出與背景噪音
相反相位的音波, 來大幅減少噪音!
雙超低音療法原理類似於此, 只是必須擺放在特定位置才能與room mode的頻率互相
消滅!!
所以雙超低音療法根本不在乎您的房間大小, 根本不在乎您的駐波頻率如何,
它都能發揮大幅改善頭痛的房間基礎駐波! 甚至哪天您換房子, 低音柱可能要重新添購,
但雙超低音只要繼續依原則沿用即可!!
(註): 這個room mode大怪物, 其他朋友要稱為房間特定駐波/諧振, 房間基礎駐波也OK.
Brachy大,我大概寫地不夠清楚(blush)(blush)
我說的和您說的是同一回事啊!您瞧,詹大的海神是4件式的喇叭,我說的就是其中的兩個“低音柱”(我不是說“吸音柱”)。吸音柱好像沒法調相位和音量:o:o
當然,這兩個低音柱負責的頻侓範圍比一般的超低音多一些中低頻的部份。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類似”的方法。
以詹大的情況來說,系統的總低音量已經可能過多了(從頻譜上看);如果再加上超低音,除非能夠弄成band-pass或是notch filter的情況去處理幾個有問題的頻段,不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其它的問題也會跑出來。
以詹大的情況來說,可能被動式(吸音柱)和主動式(超低音療法)都得用用看才行。因為,一般人的系統不會有那麼大的低音柱:D:D
喔喔, 抱歉! 是我的問題啦! :P(sweat)
是我沒看清您講的事, 沒錯, 我們講的是同一件事情! (blush):)
回到我們的討論,
對低音部分而言, 四件式喇吧已經比兩件式喇吧多了許多優勢!
因為兩個低音柱可以藉擺位, 來調整與房間的整合頻率響應等,
這也是我們一般的發燒友只能每天奢望幻想的對象! :P:P
但, (詹大海涵, 我的看法當然可能有錯! )
個人認為四件式喇吧再加雙超低音, 只要雙超低音依原則擺位,
不但不會讓低頻量增加, 反而會讓60Hz與120Hz量至少減少6~12dB!!
因為採用雙超低音的目地, 絕不是大家想的要增加低頻量;
相反的, 是要"改善房間基礎駐波"與"彌補極低頻的延伸"!!
若詹大願意一試, 個人善意建議:
1. 雙超低音擺位原則: 不是我發明的, 要依Harman實驗室研究出來的原則.
2. 詹大的雙超頻率設定: 因為詹大的低音柱低頻延伸夠與量也夠, 原來喇吧設定完全
不動, 用雙超來配合主喇吧. 可以先嘗試雙超的 low-pass設低一點,
例如60~80Hz, 但千萬不要設定低於60Hz, 否則沒有反向波來抵銷
原來已稍多的60 Hz, 只要60Hz響應音量下降, 120Hz自然跟著下
降!
3. 詹大的雙超低音相位設定原則: 有高手(例如Rhthmik負責人)會用算的, 弟功力不夠,
建議用測量的方法. 但是很少用0度剛好的例子!
以上也算是字很多的嘴砲, 但至少是出自誠心,
發燒友之間總是希望藉切磋, 彼此求進步!
若弟錯了, 不會不好意思, 就虛心想想問題在哪, 好下次不要再出現就好. :D
Brachy兄講得好..真要按10個讚.!!
這就是..理論與實際.實聽+測量的好心得分享.
以弟自家180"尺平方"空間為例..加入單顆10"SVS超低音後~
32hz..由+8dB下降為+4dB(改善了4分貝)
60hz(一般燒友頭痛處)..由+18dB下降到+3dB(這15分貝改善就很值了.!)
順帶好處是..
100~112hz..改善了21分貝.由-15dB上升到+6dB.雖然多了些但比原本大凹陷好多了!
小負面之點是170hz..原本+12dB的量.減少18分貝成了-6dB..小凹也算改善啦.
最妙之處是200hz..毫無變化~維持+9dB.
200hz一直上去.只有580hz是小負面..其它不是小改善就是平盤..
實際聽過是如何呢.?弟不能自亂吹..
幸好 Brachy兄來小舍短暫指導過..嘻.
指教囉..
詹兄的低音柱是可移動,可調的,
應可先作微調.
不一定要急著加超低音.
海神四件式不同於其他四件式, 因為其低音柱負責200hz及以下, 因此,兩音柱必須緊貼, 不然比較容易解決房間駐波的問題。
採用雙超低音改善房間駐波, 可以嘗試設定30Hz或60Hz, 但必須是密封式超低音.
如果我是詹兄, 我會把低音柱朝內, 聽聽有何不同.
昨下午.在下3度打擾 chanc兄.
深覺得是位~執著.可敬的~大玩家.心胸大呀!
可惜昨個..某人"機私"竟突生狀況
原本想要深度探究的切磋..成了喝酒(在下.)聊天..:o
主人好像已經"試著"加入主系統並測量過.
可惜昨天沒有進一步的探討.|-)..
回 kevin大.
駐波幾乎是每個空間多少都有的噩夢.且多在低頻段.
我們若非利用 bass trap(可能要頗大體積才夠.).就只有另尋他法.
大致上..主動式會明顯過被動.可調式會比固定型好設定.
的確 room mode是先決條件了..除非去改變整體音響空間但~工程就大了.
在下設計過的專用音響室中.原本猝發響應就測量出不錯數據的情形下.
即便..經過 神人級的調音擺位大師來加持..也很難再加分數..
為何.?
因為能做的"改善工作"已經不多了..正常位置~前一點/後一些/..不會影響整體啦.:o
是的.分頻點 chanc兄亦如是說..
這就覆蓋到一般空間最需要注意的200hz以降..
既要小心..5-60hz駐波..又要提防100hz左右衝擊力結像度..
還要沾到不少中高樂器表現的基頻..真是不容易呀..
十全?之法得來何易..所以各種方式都可以試可以玩滴.
上回數位EQ已經下場小玩過..也許下一回會有較明確心得.:P
其實昨行也揹負一些使命..
有 教主級人物的私人關切.
有執著~玩25年靜電喇叭.聽現場~耳力超凡的..醫師期待.
也有..在下力薦..本職學能實戰經驗都是少有的量測專家..
也小失信於.專門國內製作..指標的音樂大公司實作執行者..
雖不如天算~不過沒關係啦.機會還有.只要是持續向上追求..哈!
剛聽完馬勒八號千人交響曲音樂會回來
原定座位是第六排
但沒想到千人交響曲人聲樂團編制超大
居然把前五排的座位都改成舞台
第六排位子瞬間變成第一排
一抬頭就是指揮呂紹嘉及七位擔任獨唱片段的聲樂家
真是對不起同行的樂友(sweat)(sweat)(sweat)
剛才Txxxx兄還反映說女高音口水都噴到他臉上了:)
不知道他是高興還是........
這回偷偷帶著頻譜器(Phonic PAA6)(blush)(blush)(blush)
只能放在腿上不敢光明正大量測
整場有幾段合奏及聲聲大合唱最高潮處音壓約102.5 dB
如果拿至耳際朝著舞台量測
大約也不會超過105 dB
小弟會將此經驗當成調整海神的方向:):)
對了
馬勒二號就快來了
有同好要相糾一起去嗎?:D:D
W 4.35 X L 7.8 m..H約 2.6m吧.?
是抓-扣除軟體櫃牆深(左右各約20cm.背約35cm).也未計入口與器材區小凸出的區域.
SP距背牆2.9m.
哈哈..詹老大.
您的位子太前面了
昨晚新電大戶就打電話來描述過了
但沒關係.您的耳朵已經練成金剛不壞之身
別人會流耳油耳膜震傷.
但.....您已神功練成.多大聲音一定無動於衷.猶可從容應付
多年前我曾跟古典音樂台去法蘭克福聽慕特的小提琴演奏
未進場前有團友還高興花一百多euro買到很前面位置
沒想到從頭到尾整場音樂會只看到她的屁股
可見音樂會縱使很貴的票..風險就不見得沒有..:D
今天要上班.所以我昨晚在台中聽貝九
朋友幫我買300塊錢.還打折變成只花180元.還送一百元的節目冊
雖然是最便宜的票,坐第二十排中間道旁
離舞臺較遠,但音效還差強人意
花小錢就能這樣享受實在太滿足了
省交現在進步很多
只不過好玩的是....
生平第一次聽音樂會看到有觀眾
竟然引起公憤.差點被打的精采鏡頭
昨晚就親眼目睹
一對約六十歲夫妻開場後才被服務人員引入
就坐在19排13.15號正走道旁靠左第一.二個位置
無視開始節目已經演出.還用不算小音量交談
就惹來旁邊觀眾異樣眼光
但第一樂章開始不到十分鐘
這位仁兄就很誇張的打鼾
呼呼作響的聲音可以媲美三國演義裏的"張飛"打呼聲
跟台上的交響樂剛好樂句節奏規律呼應
但被定音鼓聲吵醒後
這傢伙開始不耐.一直大聲嚷嚷
一下子打哈欠
一下子發出怪音
有點類似Tourette's syndrome 的小孩
但更誇張.他完全不在乎別人觀感
喧嘩與他老婆交談聲.惹的周圍觀眾不知該笑還是該生氣
精彩的是到第四樂章
整曲子最高潮部份,男中音開始獨唱時
這位老兄開始按耐不住
又開始作怪.又高聲發生哈欠聲
一下子用台語跟他老婆高聲交談
一會兒煩燥地前後屁股挪動.把椅子弄出吱吱雜音
坐在19排之後的觀眾簡直都受不了
我坐第二十排剛好他們夫妻後面
清楚看到這位老兄的一舉一動
正當女中.高音輪唱時
他不知道著魔或太感動又開始坐立不安
口中又發出喃喃怪聲
隔中間走道一個位置
第19排11號的一位穿七分褲的帥哥觀眾終於受不了了
一直不斷用手勢阻止他繼續破壞音樂會
但這位先生還一直我行我素
七分褲哥終於忍不住了
就像小學老師巡堂般
半身站立斜靠在座椅整個臉轉向這位先生緊迫釘人
監視這對夫妻,不讓他再作怪
這位仁兄看到鄰座七分褲哥身材魁武眼露凶光
就稍微收斂一下
只不過大合唱時他又故態復茗
後面幾排觀眾終於沒辦法忍耐了
七分褲哥最後生氣地把腳上的皮鞋脫下
拿在手裏對準這老兄
低聲咒罵叫這老兄閉嘴.作勢要揍他
台上"歡樂頌"音樂精彩,樓下氣氛也不輸台上
一票兩吃可以聽"合唱"交響曲.台下還有舞台劇加碼演出
實在太超值了
您猜這對夫妻結局如何
有沒有被憤怒的觀眾追打呢?
看起來他們也不是笨蛋
知道再留下來鐵定會遭殃
就在節目結束前兩三分鐘
倆人趕緊酸.走為上策.........:D
散場走出中興堂時
就聽到後面多位觀眾頻頻抱怨
台灣竟然有這種水準的觀眾
建議主辦單位以後該禁止這種人入場
不過有位觀眾講的最中肯
"....真搞不懂這兩夫妻?
不想聽...那到底來這音樂會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