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共435頁 第一第一 ... 10515519520320420520620721525530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041 到 2,050 共計 4343 條
  1. #2041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4,074
    Thanks
    842
    Thanked 768 Times in 58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所以才說世界是多采多姿的阿!

    大家都一樣..不就標準的共產黨跟封建制度才有的東西

    有得東西能制度化、統一、標準化,有得不能,尤其是感受....聽不就是一種感受嗎?.....感受制度化...是開玩笑嗎? 這不就變機器人了
    還好我祗是再說音響 是沒有這种感受 純談音響 人會變成機器人 再下無法理解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2. #2042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小弟可能誤會您意思!

    聽真實的現場跟用音響聽音樂,中間再加個錄音,這三者應該壓根是不同概念跟態度的事情。

    一種是強迫性的,地點、樂團、演奏家、曲目、樂團狀態、演奏家的樂器品質、位置,裡面有多少是你可以很有彈性選擇的,除非你不喜歡所以選擇根本不去看,如果要去看,大概只有座位可以選擇。

    錄音只是用一個客觀的概念跟理論來記錄,對這個概念越有認知的專家,越能弄出大家家中音響都能發揮的聲音.........大家的系統要怎麼轉述跟表達.....跟理論背道而馳的,跟足理論來做的.......本來就自己喜歡就好。

    反而我是覺得錄音的技術跟基礎必須有個基準,因為當事人不太應該考量太多的個人因素。

    一定有人的調音會很多人欣賞,也一定有人的調音一直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每一把小提琴的音色也都不一樣吧! 每一把小提琴是什麼要一樣....是音準吧! 而不是音色,而大家也都接受了這個音色的差異,那為什麼重播要一樣呢? 不能被接受呢? 不要弄到會走音就好了啦!!!

    演奏家可以自己選擇小提琴,為什麼重播者不能選擇自己的系統? 我是這個意思啦:o:o

    引用 作者: 999369 查看文章
    還好我祗是再說音響 是沒有這种感受 純談音響 人會變成機器人 再下無法理解

  3. #2043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4,074
    Thanks
    842
    Thanked 768 Times in 58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聽真實的現場跟用音響聽音樂,這壓根是不同概念跟態度的事情。

    一種是強迫性的,地點、樂團、演奏家、曲目、樂團狀態、演奏家的樂器品質、位置,裡面有多少是你可以很有彈性選擇的,除非你不喜歡所以選擇根本不去看,如果要去看,大概只有座位可以選擇。

    錄音只是用一個基礎的概念跟理論來記錄,對這個概念越有認知的專家,越能弄出大家家中音響都能發揮的聲音.........大家的系統要怎麼轉述跟表達.....跟理論背道而馳的,跟足理論來做的.......本來就自己喜歡就好。

    反而我是覺得錄音的技術跟基礎必須有個基準,因為當事人不太應該考量太多的個人因素。

    一定有人的調音會很多人欣賞,也一定有人的調音一直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每一把小提琴的音色也都不一樣吧! 大家也都接受了,那為什麼重播要一樣呢?
    A兄您好!追求重播一樣也是樂趣,這是玩音響聽音樂其中之一的狂熱樂趣。也玩舞台音響音牆式也玩錄音Mixer專業器材,想各人有各人的天地 雖還在追求音響好聲的境界,但音樂 音響曾是在下生命中很重要也很重視,今無好空間器材全堆放著,無奈!人與人的思想的溝通有時真難 真難,難正確表達 ~~~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4. #2044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當然如果講到性能...那就有個標準了,數據可以比較,就是...都很好的東西,組合起來不一定會好 '聽' 而已。

    直接音跟反射音.......聽起來一樣的聲音,為什麼靜電喇叭出理反射的方法又不一樣了,每個單體物理吞吐的情況又有點不一樣,真的要探究到底......我就一身汗了

  5. #204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0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A兄您好,C奶D奶是標準,水滴木瓜也大都可以分類,是粉紅還是葡萄乾也都看的出來

    要講喜好前,先有基本的客觀條件下再討論會比較好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7. #2046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是的....如果我跟你都是喜歡C以上的,這樣才有討論空間..........這個條件下彼此才能客觀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A兄您好,C奶D奶是標準,水滴木瓜也大都可以分類,是粉紅還是葡萄乾也都看的出來

    要講喜好前,先有基本的客觀條件下再討論會比較好

  8. #204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0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我比較喜歡的方式是

    A喇叭的頻率相對B喇叭平直,且具有更大的頻寬

    B喇叭在40Hz以下衰減明顯比A喇叭多,但B喇叭在40Hz以上的表現質感卻又優於A喇叭,速度也快上許多

    這將是要取捨的地方

    此外B喇叭的中頻雖有突起,但韻味比A喇叭較符合我的偏好,帶有一點甜味

  9. #2048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ㄟ.....大家討論起來的時候,其實最大的問題是語言....每個人對形容詞的定義不太一樣.....質感、速度、韻味、甜味

    一個小例子....
    推桿的時候...桿弟喊: 先生,果嶺慢,大力一點喔! 大力喔喔喔喔!!!
    在瞄球的時候一直提醒....
    我不耐煩的回: 好啦!那是要多大力才夠啦......
    桿弟: ................

    所以我才會偶有所感的發出之前落落長的文,內容也主要是想表達,自己是如何觀賞別人跟自己事情的一個態度,這樣討論的時候才會有一個愉快的心情。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我比較喜歡的方式是

    A喇叭的頻率相對B喇叭平直,且具有更大的頻寬

    B喇叭在40Hz以下衰減明顯比A喇叭多,但B喇叭在40Hz以上的表現質感卻又優於A喇叭,速度也快上許多

    這將是要取捨的地方

    此外B喇叭的中頻雖有突起,但韻味比A喇叭較符合我的偏好,帶有一點甜味

  10. #204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0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我還是強調,不要只討論主觀形容詞

    要多放一點客觀的內容

    這就是我上面舉例的重點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205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何大,這是我之前整理自己的思緒邏輯後自己想走的方向,當然前提是要有基礎的理論跟實踐方法,觀摩別人也才知道原來要達到目的是需要多麼的認真。

    觀摩別人,我覺得是要學習他們認真實踐的態度跟方法,學習觀察跟辨別主觀跟客觀,慢慢的就會有自己的邏輯,不過在理論當然要有個基礎標準,不過到了高階理論,反到變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型態,這也不只說在音響方面,任何知識都好像是這樣。
    其實理論反而是死的,

    多半是觀察不足,以至使用錯誤的理論,

    或是現象背後有許多理論.

    以唱臂為例,

    背後有太多理論了,單純用單一理論解釋某些設定多半是考慮不足.

    加上條件不同,口味差異,如 andy 兄所言,並不是任何理論均合用.



    觀摩別人,除要先放空自己,

    我以為還要嘗試去喜歡別人的聲音.

    why?

    如此才可能替自己的聲音加入新元素.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