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kevintran
有時候,光看照片還不夠。這是我們本地的小音樂廳Strathmore ( http://www.strathmore.org/。大約可以坐2000人。
有次因為有個華人社團辦活動,把我拉去幫忙。我抽空和管音響的人聊天。這個音樂廳的牆後面有很多片可以升降的板子(這些板子約5層樓高,可以完全升降),可以視表演的需要調整殘響的時間(熱門音樂少一點,古典音樂多一點,等等)。舞台上的東西也可以視情況加減(加布幕,開門,等等)如果是插電的,能動的手腳更多。我就陪著一個樂團的sound engineer (跟著樂團travel的),和音樂廳的人一起調EQ來調出他們想要的音色。我個人猜想,像Chicago這種更大的音樂廳,眉角大概更多,光看照片大概還不夠:(
做個參考。  
kevintran 兄說得對,
光看照片不夠,能動的手腳很多的,
常見的有:天花板反射板高低,吸音材的微調,反射角的微調.
這也說明了空間的重要性,和預留微調機制的必要性.
我們的音響室也是..
這次我的音響室改修,
我在思考如何預留微調的機制.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