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改善空間應該不需要買到全套量測器材來做量測再來改善。主要把把握幾個要點處理後若還有不足再來仔細量測改進:
1. 一定要先處理低頻 最有效率的點位置四個牆角 最好能夠用真正的bass trap 並注意不要低頻沒吸到 先吸了一堆中高頻 (市面上有很多稱為bass trap的東西其實都是亂西一通)
建議用測試片播放一下低頻訊號 (20HZ~3/400HZ) 然後在音響室內走動就能明白我說什麼了 如果沒有這種測試片的話 試試下面這個
http://www.realtraps.com/test-cd.zip
2. 聆聽位置背牆 若離聆聽位置夠遠 1.5m以上 則可考慮擴散 若沒有可以酌量吸音
3. 上下左右第一反射點 要擴散 要吸音都可以 個人喜好可能不同 我是偏好除了地板吸一點 其他擴散 (另有一種說法 側牆第一反射點不需處理 但前提是其他地方有處理!! 這也跟個人喜好有關)
4. 喇叭背牆 如果喇叭離牆夠遠 其實不太需要處理
低頻處理最重要 真的差太多了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經驗..
 作者: chsiang
要改善空間應該不需要買到全套量測器材來做量測再來改善。主要把把握幾個要點處理後若還有不足再來仔細量測改進:
1. 一定要先處理低頻 最有效率的點位置四個牆角 最好能夠用真正的bass trap 並注意不要低頻沒吸到 先吸了一堆中高頻 (市面上有很多稱為bass trap的東西其實都是亂西一通)
建議用測試片播放一下低頻訊號 (20HZ~3/400HZ) 然後在音響室內走動就能明白我說什麼了 如果沒有這種測試片的話 試試下面這個
http://www.realtraps.com/test-cd.zip
2. 聆聽位置背牆 若離聆聽位置夠遠 1.5m以上 則可考慮擴散 若沒有可以酌量吸音
3. 上下左右第一反射點 要擴散 要吸音都可以 個人喜好可能不同 我是偏好除了地板吸一點 其他擴散 (另有一種說法 側牆第一反射點不需處理 但前提是其他地方有處理!! 這也跟個人喜好有關)
4. 喇叭背牆 如果喇叭離牆夠遠 其實不太需要處理
低頻處理最重要 真的差太多了
曾以單頻測試片抓空間凸出點:從200hz~100hz每10hz一降..100hz起~10hz?每5hz一降.未測前大約感到很低頻處大凸.實放片如下:凹點平常是感受(聽)不到.凸點實際會比聽到還大..就是聽起來像6db.實際約12db..
結果現在空間是:45低9db.而28處高近12db(其餘+/-在6db以內就不提了..).
有eq後.常放的音樂中其實古典類頻率低於60hz的部份非常少.這一點可以解釋:很多體積小~很小的喇叭也能唱出(感覺)頗足的低頻..pop類就頗多啦.而小弟空間~長6米.25-20hz還是聽得到.尤其耳朵在波峰(重疊)共振處更是大.
換空間前:以前4.4m長低頻凸點約在45hz..現在降至30hz左右.這點也可解釋大空間聽一定相對輕鬆.同意 大大們觀點..還有盡量離開角落也是不二法..
換喇叭前爬文:200hz以下被(受)空間影響巨大.大部份的空間這一段也是問題最多~也是影響整個聲音表現重要部份.搞得定就不怕聲音不好啦..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這還算是高深的一門學問.....今天下班就試試把揚聲器搬出一點...
可以的話貼圖給各位大大看看!
-
-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小葉
Looks like showroom/large space expert..
Far from.....normal people
How to get easy improve like us?
any other imfo..?:P
-
-
-
-
 作者: 葉sir
Looks like showroom/large space expert..
Far from.....normal people
How to get easy improve like us?
any other imfo..?:P
這的確是個showroom.
從這張圖中可得到幾項重點:
1.啦叭的正背牆和側牆有不平行面和擴散處理.
2.天花板採餘波的擴散處理.
3.電源線走暗線,有處理過.
其實...這幾項重點在玩家的心中都非常清楚.
只是,這必須是要專用空間比較容易"隨心隨意"處理,
但要在客廳就比較困難.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如果有專用空間,那應該怎麼處理.
我想,MY-HIEND的玩家大都成仙了,再老生常談也無多大意義.
但若問我,答案是:
安靜.
安靜是所有聆聽空間的第一要素,沒有深沉到安靜無雜音的空間,
那聽到又是甚麼?
救護車經過的鳴聲,外頭車輛的呼嘯聲,或者是鄰居的電視聲?
因為必須(想擁有)安靜,所以必須有所"作為";
而空間有所"作為"後,就會安靜到想處理任何一些聽到的細微哼聲.
接下來,背景就黑了,細節自然就出來了....!!
所以,安靜為首要之條件.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隔音的處理對High End音響的效果真的非常的大...
安靜的環境真是會加上許多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贊同。這和聲學的書裡面第一步是一樣的,都是先講隔音。
但要安靜,隔音還不夠,應該還要適當的吸音。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ec337280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