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Chi 這是我第二個待的久房間。 因房間小,播放時 門都是敞開 直通外面走道。 也跟 Jeff 聊了好一會兒 他的設計理念為何。 Pulsar 是專門為了亞洲小空間,卻又不願對音質妥協的聽眾設計的。 最讓我 surprise 是它的低音表現。 以 5.5吋的mid-woofer, 能夠妥善且忠實的還原大部分的音樂。 低至42Hz 的低頻對於 一般普通用家可能已足夠(如擺位能盡善的話)。 Jeff 甚至放了一段管風琴,除了最下面那半段八度音明顯不足,其他的表現相當優。 聽Jeff說這叭在日本賣得不錯。 小空間聽中小編制愛樂者可考慮! 在小空間,這的確不錯. 我去聽的時候,高音有點飆. 不過,整體的聲音很不賴.
作者: 葉sir 剛巧小弟"唸過"電機.. 理論上導電只有損失問題.不應有質變問題. 中和線材林達人教過我一些.不少貴電源線唬爛.明講大得罪人.|-) 拆開看會笑斃.質與量都不如"正常"一條幾k元(合理價格)的線. 有的一家產品分4級:基礎材都一樣.只有在包覆/隔離/外觀..做改變. 就分成~2.4.6.10萬(喻)..在賣..近年發現做發燒線越來越多(容易做). 我輩..買/試電源線真要謹慎..一切~~聽準了再說.!:P 所以,我的“名牌”發燒線很少. 以前,買裸線和端子自己做. 現在,我都跟賣錄音室器材的網站買. 大部份都是Belden或Canare的線,Neutrick或是Canare的端子. 這次會買電源線,完全是好奇.
作者: kevintran 所以,我的“名牌”發燒線很少. 以前,買裸線和端子自己做. 現在,我都跟賣錄音室器材的網站買. 大部份都是Belden或Canare的線,Neutrick或是Canare的端子. 這次會買電源線,完全是好奇. 為 大大務實鼓掌.. 小弟敢"以為"~多數發燒"電源成品線"都是買或(切)訂~製線工廠生產線.講究一點會加打自己品牌 mark..再用包覆.隔離.網套(數層).熱縮套(此項最不認同).配重夾(兼商標).再加公/母頭~最後+廣告+漂亮包裝--上市囉.. 因為生產電線設備龐大.沒有一個量更不合經濟.更不要說:設計電(導體)線的複雜學問啦.. 所以這好比西藥丸..一顆藥成本何其低.貴在研發/製造設備. 同理..'整捆線"其實也不應該多貴.其它附件成本理應更低. 發燒電源線今天會..賣到不合理超高價.消費者也有不少責任噎.:P
jackiex,kevintran,將軍
我膽子小,到現在只敢做訊號線. 最近比較閒,也許會去做兩條電源線試試看. Parts Express賣的材料大概美金50塊左右就可以做一條了..., 高級的大概要200塊,我就不想試了(買幾張CD比較划算)
Washington DC 計劃明年春季時去看櫻花8) 紐約、尼加拉哇瀑布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如果時間上能配合,歡迎您來交流!
999369
音響用線材在如今眾多廠牌及不斷創新[外形、材質]价貴,到底什麼線才是好的,但又因器材及各种因素不同,更個人的聽感喜好標準不同,有時並不是單一線材部份、而是整体系統的 調校搭配,但好的線材是存在的。
kevintran
作者: 999369 音響用線材在如今眾多廠牌及不斷創新[外形、材質]价貴,到底什麼線才是好的,但又因器材及各种因素不同,更個人的聽感喜好標準不同,有時並不是單一線材部份、而是整体系統的 調校搭配,但好的線材是存在的。 線材其實相對學問低過機器太多.. 但又蠻能影響聲音表現.什麼機器..喇叭都得測過才上市.唯獨線材不必..|-) 真正去找"發燒電線隔離網套"你會發現..very low price. 無意間搜文"管迷?坊".有發燒電源線~套件包.規格不低..成本非常合理. 好又價格合理線..有待發掘.:P
好悠閒的音展... 那小叭 台灣會進嗎???
經歷、經驗、挑選、認同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