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06-21, 01:49 AM
#351
-
-
2010-06-21, 09:23 AM
#352
 作者: hojuiyang111
理論和微調後的變化相矛盾常見嗎?
負負得正其實不少見.
負負得正不好嗎?
也不是不好,而是潛力受限的.
對仍有意更上層樓者,
應該想辦法找出負值,修成小負或正值.
正確理論的設定就是檢視系統特性的好方法.
如在黑膠,更精準的 null point ,聲音不會更差,
如更差或沒差別,多半是系統的其他誤差更大,
千萬別作成:
"精準的 null point ,聲音不會更好"的結論.
很認同何大的見解
過年前買了HRS的墊材,用在訊源與前級。用上後,音場、樂器分離度、以及高頻與低頻的延伸都有顯著進步,但是卻造成中音臃腫的問題......
試著在有限空間內調整喇叭的擺位等,但一直無法完全解決......
當然可以把墊材換回來,就可以得到平衡的聲音,但是這在某種程度就是潛力受限
想要系統再進一步,就是要認清自己空間上的問題,去處理,而不是走回頭路把墊材換回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6-21, 10:35 AM
#353
音響這產品常常是好了這個但又差了哪個,然後又要再找個產品來改善它!;(
中音臃腫可換個線材就能改善但會不會別的頻段又出問題就要試過才知道啦!:P
 作者: chsiang
很認同何大的見解
過年前買了HRS的墊材,用在訊源與前級。用上後,音場、樂器分離度、以及高頻與低頻的延伸都有顯著進步,但是卻造成中音臃腫的問題......
試著在有限空間內調整喇叭的擺位等,但一直無法完全解決......
當然可以把墊材換回來,就可以得到平衡的聲音,但是這在某種程度就是潛力受限
想要系統再進一步,就是要認清自己空間上的問題,去處理,而不是走回頭路把墊材換回來.....
-
-
2010-06-21, 01:02 PM
#354
 作者: chsiang
很認同何大的見解
過年前買了HRS的墊材,用在訊源與前級。用上後,音場、樂器分離度、以及高頻與低頻的延伸都有顯著進步,但是卻造成中音臃腫的問題......
試著在有限空間內調整喇叭的擺位等,但一直無法完全解決......
當然可以把墊材換回來,就可以得到平衡的聲音,但是這在某種程度就是潛力受限
想要系統再進一步,就是要認清自己空間上的問題,去處理,而不是走回頭路把墊材換回來.....
chsiang 兄,
原本的設定是因應原有的器材及環境而設定,
所以新的器材入手,作微調是很合理.
一般燒友家,多一張小地毯就會大大改變聲音,
空間配合作微調是必須的.
中音臃腫可能原因很多,
如果不嚴重,
吸不夠,加一張小地毯就夠,
講究一些者, G + H 吸音柱一支就能解決. :o
-
-
2010-06-22, 10:54 PM
#355
玩空間
玩空間會有許多的體會,
包括動態及細節均能由改變空間而改變,
到最後您會發現人耳的敏感度十分高,
您也會謙卑的面對聲音,
您也該謙卑的面對您的器材,
沒有很多的經驗,可別輕易下什麼結論.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6-24, 07:58 PM
#356
最近想到一個問題,但是在自己的空間內無法驗證
圖中可以看到所謂低頻沒有方向性,不過通常也是指500HZ以下的頻率。
很多發燒友都會對喇叭後牆做吸音或是擴散的處理,但是大部分的產品,尤其是做擴散的產品大多cut off frequency都是在500HZ以上,這樣豈不是有點做虛工? 當然在中頻的部分還是會投向後牆,不過都差了7,8db以上
感覺對後牆最好的處理是放bass trap。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還是有其他變通的方法?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6-24, 10:48 PM
#357
 作者: chsiang
最近想到一個問題,但是在自己的空間內無法驗證
圖中可以看到所謂低頻沒有方向性,不過通常也是指500HZ以下的頻率。
很多發燒友都會對喇叭後牆做吸音或是擴散的處理,但是大部分的產品,尤其是做擴散的產品大多cut off frequency都是在500HZ以上,這樣豈不是有點做虛工? 當然在中頻的部分還是會投向後牆,不過都差了7,8db以上
感覺對後牆最好的處理是放bass trap。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還是有其他變通的方法?
擴散的產品,多半還是有吸低音的作用.
只不過吸的不好,
bass trap 也不是只吸極低頻,也可吸中高頻.
所以商用的產品就很好用,
您會知道如何控制.
如 Hemiffusor 也有吸音率,

一般玩家 DIY 也只能trial and error.
不過我的經驗,喇叭後牆不能吸太多.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6-25, 10:25 AM
#358
弄好空間才能有起碼的好聲音
我一直以為能弄好空間才能有起碼的好聲音.
沒有合理的空間,
怎麼調音和判斷機器的聲音呢?
燒友的空間處理實例:
喇叭後側牆

第一次反射側牆


座位後牆

喇叭背牆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6-27, 10:02 AM
#359
 作者: hojuiyang111
玩空間會有許多的體會,
包括動態及細節均能由改變空間而改變,
到最後您會發現人耳的敏感度十分高,
空間要調到什麼程度呢?
我的小小體會,空間至少要調到敏感化,
就是對空間的變化敏感,
多半是殘響接近理想值,少駐波或 echo 的干擾.
不過這樣的空間條件就很好了,
也不易達成.|-)|(|-
-
-
2010-07-09, 07:37 PM
#360
空間及耳朵
空間微調也是訓練耳朵的方法之一,
如改變吸音物的位置,數量及種類.
我的經驗,在敏感期會有更大的聽感變化.
有幾個微調要領:
1.記得耳朵的不可靠,要反覆測試.
2.不要一次變動太多變數.
3.沒有不能移除或改變位置的道具.
4.要有全部移除再重來的心理準備.
5.要有耐心,長時間的調整是免不了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