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共20頁 第一第一 ... 81617181920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71 到 180 共計 197 條
  1. #171
    註冊日期
    2007-08-02
    文章
    1,153
    Thanks
    348
    Thanked 333 Times in 1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google了一下,flugelhorn是這個:


    所以應該不是這種『銅管』樂器.....

    這個開頭鐵定不是低音管,音色相差太多太多,咦?這是那一台故意拉高低頻造成音色不正確的筆電?我使用ASUS U80V,聽起來肯定偏向單簧管....:)

    單簧管隨著基本音高(等於是管子的長度,越長越低)的不同,會有不同的音色。john925 的聽感會不會是因為你習慣的豎笛音色是『基本音高』比較高的那種豎笛?因為這把豎笛,應該是基本音高較低的豎笛,聽起來是穩重了一些。

    不過這個聽感太困難了,我自己也完全沒有把握我說的是不是正確的.....
    原CD的booklet封底有管弦樂團的配置圖
    中間有四枝木管
    我猜由左至右是flute, oboe, clarinet, bassoon
    但是照片看起來,oboe和clarinet那兩把樂器特別閃亮
    猜想他們拿的樂器會不會是比較特別的...??:^)

  2. #172
    註冊日期
    2007-08-02
    文章
    1,153
    Thanks
    348
    Thanked 333 Times in 1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tsd 查看文章
    這首豎琴協奏曲有使用到flugelhorn,但在選進紀念cd的此樂章裡並沒有出現。

    Amin’s Lord is the lord of all accomplishments and, in certain passages, this concerto expresses the author’s good wishes for happiness and peace for the entire Humanity. The piece was written in its traditional form of three movements, even if the fast movement appears in between two moderate movements and has two singular aspects: it uses a flugelhorn, which is a relatively rare wind instrument with a soft and nostalgic tone colour, and men voices, who at the end of the piece, sing a prayer that some will recognise with emotion, as it sustains the courage and fervour of many believers during their last hours on Earth.

    請教主惟兄,不知flugelhorn是出現在那一樂章? Merci....:o

  3. #173
    註冊日期
    2010-01-08
    文章
    54
    Thanks
    7
    Thanked 21 Times in 12 Posts

    預設

    Flugelhorn在銅管樂團裡還蠻常使用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uoY9e5YVY

  4. #174
    註冊日期
    2007-08-02
    文章
    1,153
    Thanks
    348
    Thanked 333 Times in 1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jchen 查看文章
    Flugelhorn在銅管樂團裡還蠻常使用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uoY9e5YVY
    感謝網兄。長知識了....:o

  5. #175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咳咳~嗯~,不好意思,剛剛才把講座錄影看完!!!(think)

    啊~~~不要殺我,殺音響就好~~~:P


    沒辦法,上次跟psycho兄對話完後,就開始看牙醫,本來以為可以一次ok,沒想到硬是搞了兩個禮拜,牙出問題也沒心情,然後還沒搞定,工作上又出狀況,讓我快崩潰了〈原來我也是一顆老草莓;(〉,事又操之不在己,煩惱得頭毛又掉了好幾根快掉光了,幸好得貴人相助,目前應該暫時OK了,所以才拖到現在:|

    不過看過錄影後,裡面一些概念,之前與psycho兄交流時已經有得到學習與認知,也已經成為我的想法了,所以對我來說,應該就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相位!

    我想請問psycho兄,您認為相位的問題,以您對音響不論是軟體或硬體的看法,它是佔多大的影響?

    錄影中psycho兄的解釋讓我才對相位有了真正的認識!
    我說過我喜歡流行樂,也喜歡抓音樂中的爵士鼓聲,來作為copy練習,轉貼一個套鼓圖~

    以圖為例,我記得之前我一直存在的一個困擾,就是很難抓J跟K的鼓聲〈這位置的鼓叫tom tom〉,而一般其實J跟K的位置可能不只兩顆鼓,而我要抓都很不確定它是哪一顆發聲?!因為要抓自然就是從它的位置嘛,但我就覺得怎麼都位子不一定?當然這裡面還有包括音色不正確的問題〈這位置的鼓比較低音,但也有由從高到低的音階〉!
    我想這應該就是相位不正確的因素吧!
    而這些唱片〈有的十多年有囉〉現在再以我目前的器材來聽,不可思議的定位明確!器材上的相位問題這麼嚴重啊?!:O

    而音色正確,在上次用STSD唱片

    經過psycho兄的指示,在聽過那幾秒的橫笛豎笛合奏之後,我就完全不聽我的類比訊號線了:(,而不久前買到一條ortofoh的絕版石英光纖,現在也都聽這條了,不只tom tom鼓聲還原,其他樂器聲更不用說了!

    的確如psycho兄在講座裡說的,線材真的問題不小!但Esprit似乎一直沒下文,最近也先向之前買訊號線的店家說可能要去換〈錢或線?還不一定,可能線吧:^)〉,怎麼辦咧...|(|-


    psycho兄對打擊樂比較不熟,或許可以從爵士開始啊!因為爵士樂比較不像流行樂有太多是由電腦去做出聲音來,而是都真人演奏,裡面的爵士套鼓的演奏可真夠您聽的了!
    那像音響展CD裡,您在講座示範的那兩首,應該可以很簡單聽出它拿來打擊的“鼓棒”是不一樣的,不知您有無注意到這一點?而那個單純打擊的曲目,敲擊聲音聽起來是散散的是吧?在爵士樂裡您還能聽到它像“腳步聲”般的出現喔!:o

  6. #17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咳咳~嗯~,不好意思,剛剛才把講座錄影看完!!!(think)
    啊~~~不要殺我,殺音響就好~~~:P
    [恕刪]
    psycho兄對打擊樂比較不熟,或許可以從爵士開始啊!因為爵士樂比較不像流行樂有太多是由電腦去做出聲音來,而是都真人演奏,裡面的爵士套鼓的演奏可真夠您聽的了!
    那像音響展CD裡,您在講座示範的那兩首,應該可以很簡單聽出它拿來打擊的“鼓棒”是不一樣的,不知您有無注意到這一點?而那個單純打擊的曲目,敲擊聲音聽起來是散散的是吧?在爵士樂裡您還能聽到它像“腳步聲”般的出現喔!:o
    當然不會打你,寫出這麼好的心得分享那還打得下去?......

    你說到我的致命缺陷了『psycho兄對打擊樂非常不熟』!所以你說的『鼓棒』現象我縱使聽得出來,也不知道它叫做鼓棒..... 這部份請好好教教我吧!....

    至於線材,其實我猜是因為你的鑑聽系統己經蠻頂級的,才會讓線材的重要性相對放大。不過,何時以開始玩兩聲道而不是耳機啊?因為...........
    ...........以這次的高雄音響展紀念cd的相關曲目來說,耳機系統與兩聲道系的巨大差異不會很『突顯』。因為我『個人目前』感受郅耳機與兩聲道最大的差異是:『音場高度與層次』,深度與定位耳機都可以做到,但是高度就太難了(做得到的耳機系請大家推薦!)。而這次高雄音響展cd音場高度水準都不是最頂級的,殺不到耳機....:P

  7. #177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當然不會打你,寫出這麼好的心得分享那還打得下去?......

    你說到我的致命缺陷了『psycho兄對打擊樂非常不熟』!所以你說的『鼓棒』現象我縱使聽得出來,也不知道它叫做鼓棒..... 這部份請好好教教我吧!....

    至於線材,其實我猜是因為你的鑑聽系統己經蠻頂級的,才會讓線材的重要性相對放大。不過,何時以開始玩兩聲道而不是耳機啊?因為...........
    ...........以這次的高雄音響展紀念cd的相關曲目來說,耳機系統與兩聲道系的巨大差異不會很『突顯』。因為我『個人目前』感受郅耳機與兩聲道最大的差異是:『音場高度與層次』,深度與定位耳機都可以做到,但是高度就太難了(做得到的耳機系請大家推薦!)。而這次高雄音響展cd音場高度水準都不是最頂級的,殺不到耳機....:P
    兩聲道...不知道耶!也沒空間,或許那兩顆大喇叭再賣不出去,就只好拿來勉強聽了(sweat)

    不過最近才又買耳機了,MDR-Z900HD,規格數據有比CD900ST好一些,一樣是監聽走向,就看它RUN開後能不能對高度有表現|(|-

    打擊真的是滿有趣且更多采的樂器,像鼓棒很多種〈包括材質、棒頭形狀等等〉,鼓本身的材質、調整,以及兩者的交互作用,都會有許多不同的表現!音響展裡那首,用的應該就是“鼓刷”,鼓棒的一種,它比較常出現在爵士樂一些比較放鬆或慢調的曲式,如果在音樂中聽到連續的沙沙聲,且伴有定拍的擊聲,整體聽起來很像拖拉的腳步聲,那就是了!我還沒學過鼓刷的演奏方式呢,我是覺得會演奏鼓刷,那才真的厲害!:)

    其實我也覺得要學習聽感上的體驗,不用多!
    像我從psycho兄推薦的片子挑幾張作為sample體驗及調整後,再回頭聽我喜歡的流行樂,那真的是...聽得捨不得拿下耳機!:o而且有一點我覺得很怪異的,是之前沒辦法整片聽完的唱片,居然現在就這麼讓它從頭跑到尾?!:O是好聽在哪裡了呢?!:o

    哈!差點忘了,要恭喜psycho兄喜獲麟兒囉!

    對了,psycho兄您還沒說相位的問題呢!

  8. #17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恕刪]不過看過錄影後,裡面一些概念,之前與psycho兄交流時已經有得到學習與認知,也已經成為我的想法了,所以對我來說,應該就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相位!

    我想請問psycho兄,您認為相位的問題,以您對音響不論是軟體或硬體的看法,它是佔多大的影響?

    錄影中psycho兄的解釋讓我才對相位有了真正的認識![恕刪]
    首先是你上述最後一句話是指我那一段的演講內容啊?....

    再者,其實我對『相位』的使用是非常粗糙的.... 至少在『聽覺心理學』上,我所謂的『相位』至少包括了『真正的相位』與『不同頻率的時間延遲』與『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差』,講清楚真的會累死人.....:O :O

    而『相位失真』是我個人主觀上對音響硬體與錄音藝術的最高判準,它『實在太重要』,直接決定了『音響就是現場』;所以我會高舉很多錄音正確、轉錄正確的mono老錄音,就是因為它們的相位失真甚至遠遠低於現代發燒錄音。再講下去我會寫到死、講不完.............

  9. #179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首先是你上述最後一句話是指我那一段的演講內容啊?....

    再者,其實我對『相位』的使用是非常粗糙的.... 至少在『聽覺心理學』上,我所謂的『相位』至少包括了『真正的相位』與『不同頻率的時間延遲』與『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差』,講清楚真的會累死人.....:O :O

    而『相位失真』是我個人主觀上對音響硬體與錄音藝術的最高判準,它『實在太重要』,直接決定了『音響就是現場』;所以我會高舉很多錄音正確、轉錄正確的mono老錄音,就是因為它們的相位失真甚至遠遠低於現代發燒錄音。再講下去我會寫到死、講不完.............
    psycho兄在講座裡說的意思,是聲音到達左右兩耳的時間雖然是極細微的差距,精密的人腦卻一樣能以這細微差距,去判斷出聲音的位置!

    所以我就想說~那之前psycho兄也提到過,以我們的音響器材來說,也會有些因素,導致相位失真!比如您提到電磁波〈那時我把自己的器材做電磁波屏蔽的diy〉...

    那像我上面提到我把多年前的唱片以現在的器材再來聽,光定位就那麼明顯,還有其他許多以前怎麼聽都沒聽到的細節現在都跑出來...:O

    所以我也才想說相位失真,會存在於唱片的製作〈造〉,到末端使用者的器材,那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關鍵點!而我個人的一個想法是~音響要能有如現場的播放效果,聲音正確先不說,要有那種“現場的感覺”,相位是否正是重要角色!
    那現在您又提到『不同頻率的時間延遲』,那是否相位也影響聲音正確?:^)

    如果真是這樣,相位的問題..........................好像真的很麻煩喔

  10. #18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恕刪]
    所以我也才想說相位失真,會存在於唱片的製作〈造〉,到末端使用者的器材,那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關鍵點!而我個人的一個想法是~音響要能有如現場的播放效果,聲音正確先不說,要有那種“現場的感覺”,相位是否正是重要角色!
    那現在您又提到『不同頻率的時間延遲』,那是否相位也影響聲音正確?:^)
    我知道是那一段了,沒錯,那一段的相位是指:『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差』。

    你的電磁波隔離diy,依我猜測是正是『不同頻率的時間延遲』!...:P 所以的確會影響到『音色的正確性』。

    其實,音響線材之所以可以幫音響系統『調色』,不過就是利用線材結構,重整『不同頻率的時間延遲』:o;要華麗的聲音?高頻增量但是延遲一點;中頻豐潤?中頻增量而且提前一些;聲音大港?中低頻增量而且提前一些......搞到這裡,一台功能十足的等化器,己經可以仿冒所有音響廠牌的聲音特性了...8)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實際上可以準確地搞出特定的那種染色也是高手,只不過完全不是我的偏好。

    所以這也意謂著,『持續音』(如小提琴與人聲)最不容易發現相位失真的問題,『斷續音』(如打擊樂器與鋼琴)一試就照妖鏡了。當然有人還是可以使用小提琴與人聲聽出相位失的問題,但是我傾向認為他是聽到『小提琴或人聲音中的特殊細節』,例如,人聲的唇齒音或小提琴抖音變化,這種斷續音比較容易發現相位失真的問題。

    因此,用那兩張榮法的打擊樂開始殺音響吧!保證殺得人仰馬翻.....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