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響室空間要怎麼處理?
			
				
					Last Updated: 2010/05/28
 個人初步的想法 (歡迎指正與討論)
 
 1. 家庭劇院 vs 兩聲道純音響
 這兩種空間處理的方向我個人認為是不同的,因此以下我會以純音響為主來進行討論
 
 2. 合適的比例
 如黃金比例,主要是避免某些頻率重覆,一般常見的有駐波或是低頻無法發揮
 對策:若房間的大小無法決定或事先控制,我想事後使用儀器測量頻率曲線後,再針對出現問題的頻率進行處理,如製作低頻陷阱
 所以要知道
 (1) 空間比例的計算,看是否會出現頻率重覆的部份
 (2) 測量儀器 (或是找張測試片有各個頻段的聲音,自己用耳朵聽)
 (3) 低頻陷阱的製作
 要注意的:要知道喇叭可能的位置會是這裡一個重要的因素
 
 3. 一次反射音
 為什麼要注意一次反射音?一般喇叭單體發聲時,會從各個方向進行,包括兩側的側牆、天花板還有地板,一般沒有經過處理的牆壁基本上都是以反射效果為主,因此舉例來說,如果喇叭與側牆很近,那麼先到側牆的聲音很快就會反射到聆聽位置,干擾了耳朵主要聽到的聲音
 對策:
 (1) 首先是空間與喇叭大小比例要恰當,小空間不要用大喇叭來挑戰自己,不然怎麼擺都不對
 (2) 採用適當的材料來進行處理,每種材質都有他的特性,一般普通常見的吸音綿我是不建議,因為其所吸收的頻率只針對特定部份,用於特殊的情況下使用。不少的專業廠商都有出這樣的產品,雖然價格較高,不妨花點錢購買,比較不容易出錯,可以提供您空間的照片給他們參考,更好是有測量的結果
 (3) 若是不想想這麼多的,可以用CD櫃、書櫃與地毯等自然的生活傢俱用品來處理。
 
 4. 喇叭背牆
 前面好像沒提到喇叭背牆?喇叭背牆的問題情況稍有特殊,其中要看喇叭的設計,如低音反射孔在前、或是在後,反射孔在後的喇叭一般離背牆的距離要遠些,喇叭原廠都會有一個建議值,另外一個就是由於這部份的聲音是屬於往後發聲的,聲音的能量也相對較間接、較小,主要是低頻的部份,所以只要不要距離太離譜的短,按照原廠建議,我想問題都不會太大,也有人藉由這段距離來調整系統的低音,不過這是屬於調音的部份。
 
 5. 隔音
 非常重要,越好的隔音越能降低噪音的干擾,也能降低對別人的干擾
 如隔音門、氣密窗、還有實牆...等等
 最魔王的玩法,就是像將軍大大,直接在一個房間裡再建一個房間
 
 6. 器材擺在喇叭中間是錯的?
 為什麼我說這是錯的,雖然我自己目前也是這樣擺,不少發燒友也都是這樣,原因很簡單,有兩個
 (1) 器材對聲音會造成干擾,把器材想成一個大胖子,站在喇叭中間,您覺得這樣對聲音有沒有影響呢?
 (2) 喇叭的聲音會對器材造成干擾,喇叭發聲產生振動,器材就放在喇叭中間,當然就跟著振動,買再好的音響架不是一樣都會讓功力受到影響呢?(有點像肚子痛,一邊吃藥,一邊又吃冰)
 
 如果器材決定不放喇叭中間,而放在離喇叭遠的地方,那麼喇叭線就要比較長,另一個作法可將後級放在喇叭中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後級一般較重,干擾較小,第2是此時喇叭線可較短,但變成是前級到後級的訊號線要比較長,由於喇叭線所需傳輸的能量較訊號線大,因此這樣有可能會比較好。
 
 7. 聆聽位置
 聆聽位置離音響室後牆要有些距離比較好,否則後牆反射回來的太快也是一種干擾,而且此部份的聲音是非常混雜,變數很多的,一般的作法是使用擴散為主的材質來均化擴散這些聲波,營造最後聲音能量的散發與反射回來的感覺,個人認為有點類似音場,但其實不完全是。
 那麼聆聽位置與喇叭要如何決定,簡單來說就是喇叭擺位的討論範圍,正三角形是我個人覺得比較安全的出發點,當然這部份就屬於另外一個議題了。那麼座位高度呢?一般建議人耳與喇叭的高音等高,個人也覺得這樣聽整個頻段會最均勻,不過這是一個出發點,可依自己喜好來調整。最後,找張舒服的椅子是必要的。
 
 8. 燈光
 較溫和的燈光一般來說比明亮的空間會更有好聲音,也因此較認真的發燒友都會關燈只留一些簡單的小燈聽音樂,這點要記得在規劃空間時考慮進去,燈光的用電其實也會干擾音響系統,所以要特別注意。
 
 9. 其他
 (1) 地板切忌架高、天花板切忌單純架空
 (2) 空間也要break-in
 (3) 不要亂用吸音綿
 (4) 全部鋪滿地毯也不建議,實木地板為一般較佳之選擇
 (5) 冷氣要用小、分離式的...安靜為首要,出風口不要對人
 
	
	
	
	
		
			The Following 1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AndyChu,anfield,BHMzero,bmw330ci,ethan.yang,gaudio,heartsnow,Mega,newbjman,oioioamigo,sancoba,watson0612,Yeh捨,將軍
			 
	
	
		
		
		
		
			 
			
				
					空間的討論, 實在非常有趣, 因為這往往不是花大錢就能搞定的, 能夠發揮巧思的地方, 有時得到的效果比買新器材還過癮  
 關於第七項 聆聽位置, 發表一下拙見
 當空間長度有限, 或是房間類正方形時, 該如何取捨距離的劃分?
 
 重視音場的人, 喇叭到後牆的距離一定不能省, 這將會決定系統發出聲音的音場深度, 有越多的空間, 深度越有表現層次的能力
 其次, 喇叭到聆聽者的距離, 這一段將會決定聆聽時的輕鬆與否, 距離不夠時, 怎麼聽就是怎麼不舒服
 最後, 聆聽位到後牆的距離, 這也是我捨棄的部份, 因為空間長度不夠, 又追求音場深度; 真的無法取得這段距離的話, 背牆裝置聲學器材是一定要的, 擴散板是不錯的選擇, 軟性的擴散板更有擴散及兼具緩衝的效果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usica For This Useful Post:
		
	 
	
	
		
		
		
		
			 
			
				
					非常認同小葉大說的這點, 真的差很多!在"Get Better Sound"裡面也驗證了這個論點
 
 如果要再更講究一點, 器材最好是放在側牆"低頻共振最小"的位置上(可以透過儀器測量), 特別像是管機還有黑膠轉盤這種容易受到震動影響的器材,
 空間許可的話一定要試試看, 會改善很多!
 
 
 
	
		
			
			
				
					  作者: 小葉   ...
 6. 器材擺在喇叭中間是錯的?
 為什麼我說這是錯的,雖然我自己目前也是這樣擺,不少發燒友也都是這樣,原因很簡單,有兩個
 (1) 器材對聲音會造成干擾,把器材想成一個大胖子,站在喇叭中間,您覺得這樣對聲音有沒有影響呢?
 (2) 喇叭的聲音會對器材造成干擾,喇叭發聲產生振動,器材就放在喇叭中間,當然就跟著振動,買再好的音響架不是一樣都會讓功力受到影響呢?(有點像肚子痛,一邊吃藥,一邊又吃冰)
 
 如果器材決定不放喇叭中間,而放在離喇叭遠的地方,那麼喇叭線就要比較長,另一個作法可將後級放在喇叭中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後級一般較重,干擾較小,第2是此時喇叭線可較短,但變成是前級到後級的訊號線要比較長,由於喇叭線所需傳輸的能量較訊號線大,因此這樣有可能會比較好。
 
 ...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沒想到討論的不多
 update..
 
 冷氣要用小、分離式的...安靜為首要,出風口不要對人
 
	
	
	
		
		
		
		
			 
			
				
					問問不成文的經驗~~為什麼~~~
 空間較亂比較好聽~~~整理乾淨反而比較不好聽~~:O
   
	
	
	
		
		
		
		
			 
			
				
					那我家一定無敵好聽.....
 亂
 (1) 不對稱 => 頻率重覆機率降低
 (2) 不同材質混搭 => 擴散、反射 混搭
 (3) 可能無意中有中、小型低頻陷阱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作者: Steven6   非常認同小葉大說的這點, 真的差很多!6. 器材擺在喇叭中間是錯的?
 為什麼我說這是錯的,雖然我自己目前也是這樣擺,不少發燒友也都是這樣,原因很簡單,有兩個
 (1) 器材對聲音會造成干擾,把器材想成一個大胖子,站在喇叭中間,您覺得這樣對聲音有沒有影響呢?
 (2) 喇叭的聲音會對器材造成干擾,喇叭發聲產生振動,器材就放在喇叭中間,當然就跟著振動,買再好的音響架不是一樣都會讓功力受到影響呢?(有點像肚子痛,一邊吃藥,一邊又吃冰)
 
 如果器材決定不放喇叭中間,而放在離喇叭遠的地方,那麼喇叭線就要比較長,另一個作法可將後級放在喇叭中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後級一般較重,干擾較小,第2是此時喇叭線可較短,但變成是前級到後級的訊號線要比較長,由於喇叭線所需傳輸的能量較訊號線大,因此這樣有可能會比較好。
 
 
 在"Get Better Sound"裡面也驗證了這個論點
 
 如果要再更講究一點, 器材最好是放在側牆"低頻共振最小"的位置上(可以透過儀器測量), 特別像是管機還有黑膠轉盤這種容易受到震動影響的器材,
 空間許可的話一定要試試看, 會改善很多!
 這不就是將軍大的擺法~~~:O:P:*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小佐 For This Useful Post:
		
	 
	
	
		
		
		
		
			 
			
				
					那個也跟另外一個主題有關
 空間處理的東東一般大致有分為三種
 
 Aborption: 吸音
 Diffuser: 擴散
 Basstrap: 低頻陷阱
 
 
 
	
		
			
			
				
					  作者: 小佐   難怪我小孩越大~~我的音響越好聽~~~~~    
小葉哥哥~~要發揮極致~~~~趕快生兩個吧8)8) 
	
 
	
	
 
	
	
	
	
	
	
	
		
		
			
				 發文規則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您不可以發表回覆您不可以上傳附件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