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小葉
DG-48多了類比輸入.........之前的只有數位?
葉sir這台是日本帶回....
DG-38想要有類比輸出入就要插卡,不過RCA/平衡只能二選一
DG-48就兩樣都附上了
不過除此之外好像沒太大不同?
小弟的DG-38也是從日本搬回來的,DG-48的日本中古貨定價和台灣新品一樣喔
只是一個是日幣一個是台幣.....
-
-
或許差異還要仔細研究看看才知道....
女優名我不知啦.....
-
-
 作者: jagdzaku
DG-38想要有類比輸出入就要插卡,不過RCA/平衡只能二選一
DG-48就兩樣都附上了
不過除此之外好像沒太大不同?
小弟的DG-38也是從日本搬回來的,DG-48的日本中古貨定價和台灣新品一樣喔
只是一個是日幣一個是台幣.....
悉哩..
Jag大大..前輩呀失敬...
小弟也尋過日本2手48未果.
一時衝動下..買了新品.
界面比較齊備.將來換其他設備選擇性多一些.
有機會..使用技巧教兩招吧.
-
-
 作者: 小葉
或許差異還要仔細研究看看才知道....
女優名我不知啦.....
我來代勞查報..
期間若有 先進來宅賜教..
先以 敝女-小四健會生正妹..開門相迎啦:*
-
-
 作者: 葉sir
悉哩..
Jag大大..前輩呀失敬...
小弟也尋過日本2手48未果.
一時衝動下..買了新品.
界面比較齊備.將來換其他設備選擇性多一些.
有機會..使用技巧教兩招吧.
我不是前輩啦,我也是去年才開始玩等化器,從Behringer DEQ 2496開始..
AQ實在是貴森森啊,新的dg48實售約65萬日圓左右,中古45-50,我dg-38中古約35,不過類比in/out很貴,還好有喵到中古品..我在audiounion明治大學通那家買的.算起來有中古48還是要買下來才對
不曉得葉sir那圖怎畫的,電平都在-12db,麥克風感度是不是開太低?設定窗有一個bar,要讓test tone 電平落在那格子裏.如果是喇叭裸特性那還滿平的,我的喇叭裸特性真的是那種兩座山特性(高頻13khz以後就開始衰減),中音域很好聽
還有三種voicing不知你用那一種? 因為日文讀起來不是很了解,照我的理解voicing C是先分別讀取左右兩個聲道曲線,然後L+R測房間特性,然後可以將他們叫出來比較...可是我不會操作這個比較,只能存成三個結果,然後再用相機拍起來看,再調....很累,觸控筆手一滑就差很多..do rei me fa so la...聽到耳朵痛
Vocing A是指定曲線讓擴大機/喇叭來使命必達...我在DEQ時期就用過它的自動RTA,只能說EQ要削波峰容易,填波谷難,(這台還有一個致 命傷是80hz以下自動RTA不會做,所以駐波無法處理只能猜....或用nordost test CD找)所以我沒有用
我是用voicing B,先測房間特性(要選flat那個reference),然後會有一條虛線,呈現大山大谷...沒關係,拿出東榮牌減肥刀...觸控筆啦..來畫,然後一直重覆vocing B的動作,在AQ 的金嗓子一直唱do rei me的時後要注意看我們削掉或隆起的頻道在voicing時電平的變化,因為實在太多段,先專心在100hz下面,因為小房間(5.5x3.6)駐波只會讓低音轟轟叫,還好我超低音可由電子分音器調電平..不然-12db都還不太夠用(如果要eq出平的響應),超低音填平後100hz-1khz的凹陷就改善一些,然後再用筆修正...高音因我喇叭頻寬窄,10khz以上我就用"目測"往30khz-2db的位置畫過去..
現在就先這樣聽一下了,以後再來向柳澤功力的"三座山"挑戰看看,也許要來個香菰頭才行
-
-
 作者: jagdzaku
我不是前輩啦,我也是去年才開始玩等化器,從Behringer DEQ 2496開始..
AQ實在是貴森森啊,新的dg48實售約65萬日圓左右,中古45-50,我dg-38中古約35,不過類比in/out很貴,還好有喵到中古品..我在audiounion明治大學通那家買的.算起來有中古48還是要買下來才對
不曉得葉sir那圖怎畫的,電平都在-12db,麥克風感度是不是開太低?設定窗有一個bar,要讓test tone 電平落在那格子裏.如果是喇叭裸特性那還滿平的,我的喇叭裸特性真的是那種兩座山特性(高頻13khz以後就開始衰減),中音域很好聽
還有三種voicing不知你用那一種? 因為日文讀起來不是很了解,照我的理解voicing C是先分別讀取左右兩個聲道曲線,然後L+R測房間特性,然後可以將他們叫出來比較...可是我不會操作這個比較,只能存成三個結果,然後再用相機拍起來看,再調....很累,觸控筆手一滑就差很多..do rei me fa so la...聽到耳朵痛
Vocing A是指定曲線讓擴大機/喇叭來使命必達...我在DEQ時期就用過它的自動RTA,只能說EQ要削波峰容易,填波谷難,所以我沒有用
我是用voicing B,先測房間特性(要選flat那個reference),然後會有一條虛線,呈現大山大谷...沒關係,拿出東榮牌減肥刀...觸控筆啦..來畫,然後一直重覆vocing B的動作,在AQ 的金嗓子一直唱do rei me的時後要注意看我們削掉或隆起的頻道在voicing時電平的變化,因為實在太多段,先專心在100hz下面,因為小房間(5.5x3.6)駐波只會讓低音轟轟叫,還好我超低音可由電子分音器調電平..不然-12db都還不太夠用(如果要eq出平的響應),超低音填平後100hz-1khz的凹陷就改善一些,然後再用筆修正...高音因我喇叭頻寬窄,10khz以上我就用"目測"往30khz-2db的位置畫過去..
現在就先這樣聽一下了,以後再來向柳澤功力的"三座山挑戰看看,也許要來個香菰頭才行
因入手不久.目前只玩到..針對目(之)前整體頻響的缺失做改善..
然後以單頻遞減測試片..做驗證
確然200-20hz..本來sp發出的強.弱.凸.凹..確獲補正無誤
似乎來得頗為順利.簡單?
再回到所熟悉的音樂軟體去體會.驗證..
加上近日會同..科班的音樂家.作曲家.錄音師
聆聽..給意見..還再挖掘之中....
報告完畢
-
-
左側牆
-
-
主要的兩聲道器材
-
-
訊源:SONY CDP-D500
-
-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