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psycho
這就是中毒......
慢慢來是對的,因為重新審視自己的音樂體驗內容,就好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樣辛苦;這不是說會花很多錢或是花很多時間,而是形容這是一種『不斷地自我挑戰的辨證歷程』,所以,表面上就很累啦!
但是到了這種境界,一定會反過來享受這種『累』的.....:)
是啊!對我而言也真是一個緣份!
也讓我重新審視了...很多方面!
但結果,我好像想立正站好,不走了?!
其實也不是不玩了,只是可能不會再有更多投入,而是維持現狀!:|
忠實呈現一直是我玩音響的一個概念,但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沉浸在...也不能說錯誤,應該是一個“別有特色”的世界裡!唉,或許也要怪psycho兄打醒我的這一棒,太震撼我了!:P:o
當然,psycho兄先前提過stsd可能會再進新線材,我或許也會再入手,那才彌補我現在的遺憾!:o
-
-
 作者: psycho
比較的唱片是海德席克在 Cassiopee 的蕭邦第一號敍事曲與在 INTEGRAL 的布拉姆斯 OP.118。
前者是要證明左手照樣得要求完整的音色藝術,海德席克就辦得到。後者是要證明只有使用一隻右手營造完整的兩條主旋律時,海德席克遠遠遠遠贏了一大截。
今天講完了這個,結果當然是:使用PA級的爛音響,即使是入門古典音樂的新手,上述說的情況都是一下子就可以聽出來的....:)
-
-
-
-
老實說,我到現在看過的音樂會(現場和影片),好像還沒看過不流汗的. 除了演奏者賣力演出,舞台上的燈光其實蠻熱的.
-
-
 作者: 1394
抱歉,關於流汗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 直接推薦影片
我看不懂你們到底是說什麼冒汗?鋼琴彈到揮汗如雨嗎?....
 作者: 1394
不知道一直發問會不會不禮貌 
一直在推敲 psycho 說的正確 貝多芬[恕刪]
有問就提請別客氣!.... 只是我現在非常忙,很難好好回答....
我敢肯定蕾菲布是『正確』的貝多芬,當然就是意謂著我所聽過的一大堆鋼琴家之貝多芬與之相比通通『不正確』;是怎樣的不正確呢?其實只在1394網友提到的『樂譜上的音符全數正確出現(平行)』這一點就己經無人能比得上蕾菲布了...:)
所以,我至今沒有遇過:『如果 樂譜上的音符全數正確出現(平行),但.. 音色不討喜』的現象過;因為『正確』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樂譜上的音符全數正確出現』往往就注定了音色控制力也極強,因此至今沒有遇過『平行理能力』與『音色控制能力』不一致的特殊現象。
我曾經以為肯普夫是這種例外,等到買了轉錄正確的cd再加上頂級的音響後,我才知道肯普夫的音色營造極強!只是他的音色是比較細微的,音響錄音不好就會造成極難表現...:P
-
-
 作者: 1394
我想樂譜是其中之一,但樂譜上所寫的資訊相當有限,那剩下的決定因數是什麼 ?
其是即使同一首樂曲的譜都有不同的版本。像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幾乎每一首都有好幾個版本(原作,revised version,Haas,Novak, 等等)。即使近代的馬勒,他的交響曲的樂譜也有好些個版本。有時舊錄音和新錄音用的總譜也未必一樣。出版社會根據新的研究結果,更新樂譜。
即使樂譜相同,演奏者的技術,對樂曲的認知,錄音/演奏場所的環境(殘響長短,樂器的不同)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更不要提錄音的技術和器材了)。
您喜歡聽鋼琴,您不妨試著拿顧爾德(Glenn Gould)郭德堡變奏曲(80年代的版本)聽聽看(如果有樂譜可以看更好)。您可以很容易的在前奏曲中聽到後面變奏曲的主題嗎?在我的破音響上,我幾乎聽不出來。:(:(您如果碰巧有DG的Rosalyn Tureck 的版本,您有沒有發現,她用了兩張唱片可是Gould只用一張?因為Tureck每一段重複都有彈,Gould就省略了不少。您說,那一位比較”正確“呢?
忘了提一句,我個人覺得Gould的郭德堡變奏曲就是Psycho大所謂的”線條式銓釋”的很好的例子。
-
-
-
-
左手彈鐘,右手彈匈牙利狂想曲...(哈,來亂的,這篇越來越精彩)
-
-
1394大,我推薦您試試這套CD(應該很便宜,也很好找)。

聽聽看Cicconlini如何利用各種鋼琴的技巧(例如,如何讓前一個音和後一個音串起來變成一個不一樣的聲音)。我在我的iPod Nano和車上都可以享受到他詮釋的美感。
如果您願意多花點錢,您可以和Lefebure(Solstice), 米開蘭基禮(DG)比比看。我個人覺得Lefebure比Cicconlini強,但Cicconlini比米開蘭基禮厲害(音色變化更強)。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