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03-18, 11:51 PM
#101
-
-
2008-03-19, 12:02 AM
#102
-
-
2008-03-19, 12:05 AM
#103
 作者: michael99
穆拉紋斯基 這張銘盤 我聽過非德版的LP
不知是不是聽他之前都是聽德奧大師的指揮的關係
所以感覺上他的詮釋蠻特殊的 蠻吸引人的
莫非這是屬於俄國的原汁原味
此次指揮也是俄國人 風格不知是否系出同門:O
普雷特涅夫的柴四,多年前聽過現場
感覺詮釋的差異性好像不大 
果然是倫敦愛樂,上半場的演出果真讓人有英國揚聲器的感覺...
在新任首席指揮尤洛夫斯基的帶領下,整體演出大致是溫潤和諧與流暢的中等步調走向
-
-
2008-03-19, 12:10 AM
#104
 作者: musk
果然是倫敦愛樂,上半場的演出果真讓人有英國揚聲器的感覺... 
哈 是布小協嗎
這樣會不會粉悶啊
:O
-
-
2008-03-19, 12:17 AM
#105
 作者: michael99
哈 是布小協嗎
這樣會不會粉悶啊
:O
可能是樂器都還沒run開, 動態起伏及表情喪失大半,第二樂章時有點快閉目養神了...:|
-
-
2008-03-19, 12:22 AM
#106
 作者: musk
可能是樂器都還沒run開, 動態起伏及表情喪失大半,第二樂章時有點快閉目養神了...:|
中場休息 是不是所有的樂手都在場上調整樂器啊:O
有一次 我去聽 康澤爾+辛辛那提 他們蠻敬業的 中場都在那裡調整
個人感覺很好 值回票價
-
-
2008-03-19, 12:26 AM
#107
 作者: michael99
中場休息 是不是所有的樂手都在場上調整樂器啊:O
有一次 我去聽 康澤爾+辛辛那提 他們蠻敬業的 中場都在那裡調整
個人感覺很好 值回票價 
中場一休息我就出去燒香拜佛了... 不過回座時台上的人都跑光光~:|
之前聽德勒斯登演出時,他們中場的確都在調整,因為接著下半場演出的是"春之祭"
聽完這一場春之祭後讓我深刻瞭解到音響路還很漫長...|(|-
-
-
2008-03-20, 09:26 PM
#108
 作者: wapple
真不好意思, 我們才剛接觸音響不久, 聆聽經驗與器材都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讓各位見笑了!
朋友的系統大致是Sonus Faber Concerto (monitor), MF A3.2 CDP & 綜擴, MIT Shotgun interconnects & speaker cables. 那次聽的是Dvorak symphony No.9(Kubelik)還有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0(Gulda & Abbado)~
我想趁這個星期spring break再找時間聽一次好了, 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經研究許久大膽做個假設,應是器材供電狀況不良所致
-
-
2008-03-21, 11:18 AM
#109
[CD] 諏訪內京子 / J.S.Bach: Violin Concertos

一九九○年贏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的同時,獲得「巴哈獎」的諏訪內晶子,在十五年之後,與歐洲室內管弦樂團合作錄製別具意義的巴哈協奏曲錄音。海飛茲生前御用銘器:史特拉底瓦利名琴「Dolfin」所散發出來的透明度,洋溢整張專輯,藉此我們也能聽到協奏樂團輕快、愉悅的合奏。
巴哈
.雙小提琴協奏曲 BWV1043
.小提琴協奏曲 BWV1042
.小提琴與雙簧管之協奏曲 BWV1060
.小提琴協奏曲 BWV1041
聆聽.... 靜觀 ... 細究 ... 入天下 ... 逐食 ... 逐聞 ... 逐視 ... 逐天下 ...
-
-
2008-03-21, 11:19 AM
#110
謝謝Genji0179這麼用心的介紹軟體與大家分享
小葉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